王懷于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成人慢性咳嗽的病因,并總結診斷與治療方法。方法 隨機選擇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成人慢性咳嗽病癥患者共計72例,經(jīng)過病史問詢、體格檢查、肺功能、食道pH檢測等方式,明確患者發(fā)病機制,并對病因展開分類,并針對病因展開針對性治療。結果 通過對72例成人慢性咳嗽患者發(fā)病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咳嗽變異性哮喘為28例,占比38.88%,鼻后滴漏綜合征17例,占比23.61%,胃食管反流為15例,占比20.83%,嗜酸細胞型支氣管炎為6例,占比8.33%,藥物因素為4例,占比5.55%,發(fā)病機制未明確為2例,占比2.77%。針對病因奇異性經(jīng)過治療后,93.05%患者咳嗽癥狀得到緩解或者消失。結論 誘發(fā)成人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以變異性哮喘、鼻后滴漏綜合征、胃食管反流以及嗜酸細胞性支氣管炎為主導,約占總發(fā)病機制的91.2%左右。因此應該根據(jù)成人慢性咳嗽的診治原則以及相關實驗室診斷明確病因,進而采取對癥治療手段,有利于提高臨床成人慢性咳嗽疾病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成人;慢性咳嗽;病因;診斷與治療
【中圖分類號】R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6..02
成人慢性咳嗽主要針對不明發(fā)病原因慢性咳嗽病癥,是臨床以咳嗽為主要癥狀,病程大于8周,經(jīng)胸部X檢查沒有顯著異常的患者[1]。大多數(shù)患者只存在一種咳嗽癥狀,通過檢查難以探尋其發(fā)病機制,因此容易延誤診斷與治療。為了進一步研究成人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探尋出診斷依據(jù)與治療方法,此次將選擇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成人慢性咳嗽病癥患者共計72例作為研究主體,對患者病例進行總結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成人慢性咳嗽病癥患者共計72例,其中男性與女性結果相比值為39:33,最大年齡59歲,最小年齡24歲,平均年齡(41.56±2.34)歲,咳嗽時長3個月~11年,平均時長(5.62±2.41)年。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與《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診斷標準相符合;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咳嗽,且咳嗽時長均超過8周以上,未出現(xiàn)咳血現(xiàn)象;患者胸部影像學未見異?,F(xiàn)象;患者最近8周內(nèi)沒有出現(xiàn)呼吸道感染癥狀。排除標準:排除長期吸煙史患者;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排除有心、肝、腎等系統(tǒng)系統(tǒng)疾病患者;排除精神病史患者。
1.2 診斷方法
對72例患者通過病史問詢、體格檢查、X線胸部正、側(cè)位片等方式,少數(shù)患者實施纖維支氣管鏡、肺功能檢查、胸部CT檢查以及食管pH24小時監(jiān)測等手段,全部患者被診斷為咳嗽變異性哮喘為28例,占比38.88%,鼻后滴漏綜合征17例,占比23.61%,胃食管反流為15例,占比20.83%,嗜酸細胞型支氣管炎為6例,占比8.33%,藥物因素為4例(拉托普利與洛丁新各1例),占比5.55%,發(fā)病機制未明確為2例,占比2.77%。
1.3 治療方法
結合患者的發(fā)病機制進行針對性臨床治療。針對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而言,對其進行糖皮質(zhì)激素聯(lián)合支氣管擴張劑治療手段,如若臨床治療效果不明顯,可以施加強的松每日20-40毫克[2]。針對鼻后滴漏綜合征患者而言,在感染性鼻炎、鼻竇炎急性加重階段,對其進行抗生素治療,情況嚴重時可以通過行鼻旁竇穿刺引流術手段,而慢性治療期間給予中醫(yī)中藥治療,緩解患者不適癥狀。對于存在鼻塞癥狀的患者應該采取麻黃堿滴鼻筒倉鼻道療法,將分泌物引出,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患者可以口服組胺受體阻滯劑,并聯(lián)合采用鼻腔吸入劑,效果十分顯著[3]。針對胃食道反流患者而言,給予胃腸促動力劑與抑酸制劑治療手段。針對嗜酸細胞性支氣管炎患者實施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手段。針對藥物因素患者,可以通過停藥的方式,緩解咳嗽病癥。
2 結 果
通過對72例成人慢性咳嗽患者發(fā)病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咳嗽變異性哮喘為28例,占比38.88%,鼻后滴漏綜合征17例,占比23.61%,胃食管反流為15例,占比20.83%,嗜酸細胞型支氣管炎為6例,占比8.33%,藥物因素為4例,占比5.55%,發(fā)病機制未明確為2例,占比2.77%。針對病因奇異性經(jīng)過治療后,93.05%患者咳嗽癥狀得到緩解或者消失。72例患者通過對癥治療之后,部分患者咳嗽癥狀在3~14日內(nèi)得到明顯好轉(zhuǎn)。結合發(fā)病機制的差異性,少數(shù)患者維持治療最長達到24~26周,共計93.05%患者咳嗽癥狀得到緩解或者消失??人宰儺愋韵?例與鼻后滴漏綜合征患者在通過上述治療15日后,咳嗽癥狀不見好轉(zhuǎn),認為無效,轉(zhuǎn)入上級醫(yī)院進行治療。
3 討 論
成人慢性咳嗽疾病屬于臨床常見病癥,是機體保護性反應,諸多刺激例如分泌物、異物或者刺激性氣體等誘發(fā)咳嗽。盡管咳嗽作為生理防御機制,但是長期咳嗽會對機體產(chǎn)生不利影響,增加胸腔壓力,使心臟負擔加重。長期慢性咳嗽可以誘發(fā)嘔吐等不良反應,使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生活品質(zhì)有所下降??人愿惺芷髟跉夤?、支氣管等呼吸系統(tǒng)進行分析,同時也分布于咽喉、心包、胸膜等部分,上述系統(tǒng)部位如若出現(xiàn)病變現(xiàn)象,也可能引發(fā)咳嗽癥狀??人宰鳛榕R床多見癥狀,慢性咳嗽占比較高,可達到10%-35%左右,誘發(fā)慢性咳嗽的機制較為復雜,由此可見,準確率較高的臨床診斷對患者而言意義重大。因此,針對成人慢性咳嗽疾病在臨床診斷中應該根據(jù)以下幾點原則,其一,注重患者病史,如耳鼻喉、消化體系病史、職業(yè)接觸以及用藥史等;其二,結合病史情況選擇針對性檢查方式,檢查從簡到繁,先常見疾病后少見疾病,逐一進行排查;其三,可以根據(jù)試驗性診斷治療,結合治療反應明確咳嗽發(fā)病機制,治療沒有效果時可以再選擇其他檢查手段等[4];第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保持清淡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導致病情加重;第五,通過一邊診斷一邊治療的方法,對整體治療期間堅持以優(yōu)先考量常見疾病為診斷原則,隨后考慮罕見疾病。
此次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對72例成人慢性咳嗽患者發(fā)病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咳嗽變異性哮喘為28例,占比38.88%,鼻后滴漏綜合征17例,占比23.61%,胃食管反流為15例,占比20.83%,嗜酸細胞型支氣管炎為6例,占比8.33%,藥物因素為4例,占比5.55%,發(fā)病機制未明確為2例,占比2.77%。針對病因奇異性經(jīng)過治療后,93.05%患者咳嗽癥狀得到緩解或者消失。72例患者通過對癥治療之后,部分患者咳嗽癥狀在3~14日內(nèi)得到明顯好轉(zhuǎn)。結合發(fā)病機制的差異性,少數(shù)患者維持治療最長達到24~26周,共計93.05%患者咳嗽癥狀得到緩解或者消失??人宰儺愋韵?例與鼻后滴漏綜合征患者在通過上述治療15日后,咳嗽癥狀不見好轉(zhuǎn),認為無效,轉(zhuǎn)入上級醫(yī)院進行治療。由此可見,慢性咳嗽的主要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構成比例大小可順序為:咳嗽變異性哮喘、鼻后滴漏綜合征、胃食管反流、嗜酸細胞型支氣管炎、藥物因素、發(fā)病機制未明確。出現(xiàn)病因構成差異的根本原因可能與當?shù)丶膊×餍袪顩r、飲食習慣等因素存在關系。
綜上所述,針對成人慢性咳嗽臨床治療,應該根據(jù)成人慢性咳嗽的診治原則以及相關實驗室診斷明確病因,進而采取對癥治療手段,有利于提高臨床成人慢性咳嗽疾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袁 菲,朱 丹,陳 慧.成人慢性咳嗽146例臨床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36-37.
[2] 王維維.成人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及治療效果觀察[J].健康之路,2018(4):73-73.
[3] 代 潔.淺談呼吸內(nèi)科慢性咳嗽的臨床診治[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9):115-116.
[4] 韓丙超,劉曉虎,任 茂.成人慢性咳嗽病因和治療效果臨床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18,31(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