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知識的教學和積累對于學生的歷史觀塑造具有較大的影響,學習歷史才能知道時代的變遷、國家的建設、朝代的更替過程,用過去的歷史和現(xiàn)實社會進行對比能夠讓學生在自身的學識和涵養(yǎng)方面取得更好的進步。初中歷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需加強閱讀文本的鍛煉和引導,讓學生在歷史課堂的魅力上更好地感受,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關鍵詞:文本;閱讀;歷史;初中;魅力
一、 引言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閱讀文本的引導在既往的教學方面所占比重并不大,但是當前的教育比較注重的是素質教育,因此除了要讓學生考高分以外,在他們的歷史觀點和歷史學習思路上必須保持足夠的清晰,這樣才能在長期學習進步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歷史課堂的魅力感受對于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應堅持在引導和鍛煉學生閱讀文本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教學方法單一
在初中階段的知識學習過程中,歷史不再是按照一兩個簡單的事件來完成,而是會從遠古時代開始對不同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和教育,讓學生按照一個系統(tǒng)化的方式來學習、鍛煉,這對于學生的能力提升具有較大的積極作用。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在教育界內是普遍存在的。很多教師在歷史的講解和引導過程中,并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各類歷史事件的分析,或者是歷史節(jié)點的把控完全按照書本當中的內容來陳述,沒有讓學生去預習或者搜集歷史資料,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導致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內容比較少,無法對學生產生較高的吸引力,優(yōu)等生可以通過自學完全掌握。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歷史的爭議問題,沒有與學生進行探究和分析,導致學生在歷史的學習和解答過程中,完全是按照“標準答案”完成的,不知不覺又回到了的應試教育的路線上,因此導致歷史教學的枯燥、無聊程度更高。
(二)教學活動較少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加強,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活動并沒有增加,反而是對學生造成了學習的負擔,這對于學習的進步而言并不能產生較好的推動效果。教學活動的實施目的,在于從不同的角度來探究和分析,堅持在教學的可靠性、可行性方面進一步提升??墒菍W生喜歡的活動往往教師并不喜歡,而且大部分的歷史教師埋頭于自己的研究課題,對于學生的關心比較少,教學中的活動基本沒有。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想要讓課堂的魅力更好地展現(xiàn),必須要通過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法來指導和改善,初中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渴求是比較高的,尤其是歷史本身是時間積累的結果,沒有過去就沒有現(xiàn)在。缺少教學活動的情況下,同學們對于歷史信息的獲取途徑比較少,再加上作業(yè)負擔比較重,所以在歷史課堂的學習上熱情并不高,很多學困生之所以沒有得到較好的學習成果,與該方面的問題也存在一定的關系。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活動應堅持在增加的過程中采取科學的教育措施來改善。
三、 閱讀文本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一)加強文本演出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升、質量提升,都要站在新的教育角度來探究和分析。文本演出方面是比較不錯的方法,主要是通過不同的歷史文本來分析,讓學生在歷史的變遷感受方面,能夠真實地站在歷史的角度來探究,對于現(xiàn)階段的一些想法也可以積極地融入,這對于歷史課堂魅力的展現(xiàn)能夠產生更好的效果。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北方民族大交融》這一歷史課本劇中,始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學生創(chuàng)建出兩種不同的歷史場景,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于民族、文化、文明進行思考:歷史的變動對人類生活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正確評價北魏統(tǒng)一與漢化前后人們生活發(fā)生的變化,例如對通婚、服飾、書籍等方面進行客觀的評價,要讓學生明白歷史的進步就是人類的進步。課后教師對參演的學生進行評價,對課本劇的表演給予積極評價。通過文本演出的落實,能夠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思路上更好地創(chuàng)新,深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二)加強文本探討
歷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沒有必要按照一板一眼的方法來完成,更多的是需要讓學生對歷史的發(fā)展進程和發(fā)展情況有一個正確的看待。閱讀文本的引導過程中,不能總是按照教師的觀點來完成。每一屆學生都具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學習方法,文本探討過程中,可以讓同學們在歷史的探究方面給出自己的想法。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中,“宋朝歷史”的教學過程中,宋朝的開始是比較特別的,趙匡胤黃袍加身一躍成了“皇帝”,證明選擇的時機是非常重要的。在文本探討過程中,可以讓同學們對“趙匡胤”的個人經(jīng)歷和重大事件當中的表現(xiàn)進行搜集和分析,觀察“為什么他實現(xiàn)了黃袍加身?為什么別人沒有實現(xiàn)?為什么他可以繼續(xù)穩(wěn)坐皇帝的位置?”帶著問題進行文本的研究和分析,讓同學們在歷史的學習和探討過程中,從人物背景、時間節(jié)點、事件背景等方面來共同分析,不僅能夠在歷史觀的掌握上更加透徹,同時可以在宋朝歷史的學習過程中按照唯物論來完成,在朝代的變遷史方面更好地掌握。
(三)完善文本的歷史進程
對于初中階段的歷史而言,整體上的難度并不高,但是歷史的內容表現(xiàn)比較豐富,同學們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應注意對文本的歷史進程做出整理和完善,由此能夠在歷史的學習層面上獲得更多的感悟。閱讀文本的歷史進程是比較分散的,但是具有明確的時間節(jié)點和大事件分析,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習慣,對歷史進程做出重新的分類。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中,“春秋戰(zhàn)國”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同學們掌握好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的長期分裂割據(jù)歷程,一直到秦國大一統(tǒng)之前都要對歷史進程做出分析。尤其是在同一年當中,不同的國家會出現(xiàn)不同的大事件,在國家的戰(zhàn)爭、國家的政策、百姓的影響等方面,都要做出更好的了解,這樣能夠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有助于學生個性化觀點的形成。文本的歷史進程推演和分析,同學們可以結合各類影視作品來表現(xiàn),尤其是對其中的關鍵人物進行表達,形成全新的歷史架構網(wǎng)絡,最終在歷史進程的掌握和解讀過程中,形成了全新的思維。
(四)加強閱讀文本的共享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思路和方法,在引入閱讀文本以后,每個同學都會結合自己的思維和方法來學習,而且手中擁有的閱讀文本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此時,主張鼓勵同學們對閱讀文本進行共享,一方面有助于同學們在歷史的探究和分析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歷史的變遷和演化方式上做出更好的掌握。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中,“周朝歷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商朝的暴虐性導致周朝的出現(xiàn),周朝建立以后開始通過全新的統(tǒng)治制度來完成。周天子分封諸侯也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同學們在閱讀文本的學習過程中,將全班同學劃分為2組,A組同學負責收集東周的知識和歷史大事件,B組同學負責收集西周的知識和歷史大事件,教師負責收集過渡階段的歷史大事件和相關人物等。在課堂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實現(xiàn)3者共同分享,不僅能夠讓同學們在歷史的解讀和看待過程中保持足夠的專業(yè)性,同時可以讓教師與同學們的互動進一步增加,在教學的溝通方面得到了更好的成績。閱讀文本的共享有利于同學們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保持高度的客觀。
(五)加強閱讀文本的創(chuàng)作
歷史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僅是要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情況做出掌握,同時還需要在閱讀文本引入以后,讓同學們以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探究。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中,“楚漢之爭”的教學方面,閱讀文本可以讓同學們來創(chuàng)建。雖然大家都知道原因、過程、結果,但是在閱讀文本的編纂過程中,讓學生來思考,如果他們作為主編會如何去書寫故事,如何表達人物,如何提出觀點呢?文本創(chuàng)作的意義,在于讓學生成為教材的編寫者,讓他們成為比老師更高的人,這樣就可以打破固有的思維局限性,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可以獲得更多的選擇。閱讀文本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讓同學們去思考,如果他們當時處于劉邦或者是項羽的位置,他們會作何選擇呢,是否可以對歷史進行改變呢?采取這樣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相對于對書本知識進行灌輸,能夠讓同學們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而且在各項知識的解讀過程中,從不同的層面來欣賞和分析,給了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
四、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要點
歷史課程的學習在近幾年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關注,對學生的歷史觀進行塑造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要讓他們在歷史的變遷、文化的發(fā)展、大事件的解讀方面保持正確的觀點,不要造成激進的現(xiàn)象?!案郦殹眴栴}當中,很多學生都表現(xiàn)出激進的特點、激進的行為,這對于國家的安定團結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方面,需要適當?shù)慕Y合時事熱點和當前的政治情況來分析,同學們不能總是在教室當中關注固有的書本內容,而是要懂得在歷史知識的運用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突破自身的思維局限性。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閱讀文本,的確是不錯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所以應該對學生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加強,充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針對歷史的觀點和探究結果保持在求同存異的狀態(tài),不要對學生造成強制性的限制,教師針對學生難理解的內容適當點撥便可,同時要注重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性,為學生創(chuàng)建高質量的歷史課堂,使學生感受到歷史知識的魅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 總結
閱讀文本的引入,促使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魅力得到全新的塑造,很大程度上能夠讓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習、鍛煉過程中,站在不同的角度來探究,減少了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應試教育造成的不足。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觀點需要整理和分析,在順勢引導的過程中,對錯誤的觀點進行糾正,尤其是在一些有影響力的人物、有影響力的事件分析方面,要保持端正態(tài)度,這樣才能在閱讀文本的時候取得更好的體驗。
參考文獻:
[1]王亞麗.如何打造富有魅力的歷史課堂:淺談我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點滴體會[J].才智,2020(13):151.
[2]李格艷.追尋“有魅力”的歷史課堂: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思考[J].山西青年,2019(13):170.
[3]王慧.初中歷史魅力課堂的創(chuàng)設策略探究[J].情感讀本,2018(6):60.
[4]吳海燕.生活化教學,為初中歷史課堂增添魅力[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8(4):69.
[5]陳麗珠.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師的教學魅力: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2):61.
作者簡介:
潘啟天,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灌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