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碧云,康婷婷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yī)院,廣東 珠海 519000)
呼吸衰竭則為呼吸內科常見疾病,并由于機體通氣、換氣功能限制,肺通氣過度等,會導致患者呼吸肌疲勞,從而導致疾病。此外,患者多有低氧血癥、二氧化碳潴留等,影響到患者的身體健康[1]。而無創(chuàng)正壓機械通氣具有無創(chuàng)優(yōu)勢,且得到了醫(yī)患的青睞。實驗選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Ⅱ型呼吸衰竭,且應用無創(chuàng)正壓機械通氣治療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對療效匯報如下。
實驗選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Ⅱ型呼吸衰竭,且應用無創(chuàng)正壓機械通氣治療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回顧式分析對78例患者采用數(shù)字隨機分組法,以公平性開展為前提進行分組調查。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40例,患者年齡區(qū)間在40~78歲之間,平均年齡則為(59.6±3.5)歲。在入院后對患者登記的一般資料進行詳細記錄,以便查閱和全面病情分析,組間對比上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如吸痰管理、氣道濕化管理以及并發(fā)癥的預防管理;觀察組則為綜合護理,首先,對病情做好觀察,除了生命體征外還有吸氧濃度、潮氣量等。其次,關注患者的睡眠,縮短白天睡覺時間,可進行穴位按摩、泡腳等,改善夜間睡眠質量。與此同時,指導患者放松訓練,提升治療舒適性,并能夠鼓勵患者建立治療信心。最后則是系統(tǒng)化的心理護理。在不同病情階段患者的情緒有差異,如機械通氣使用中、撤機時等,要給予患者心理支持,解答疑問。
本次實驗需要進行患者呼吸糾正時間和住院時間,其次,記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動脈血二氧化碳飽和度指標。最后,則是了解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如物質生活狀態(tài)、軀體健康、社會功能和心理功能。
對呼吸衰竭無創(chuàng)正壓機械通氣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討論,以SPSS 19.0專業(yè)計算軟件為基礎。在本次實驗中,針對呼吸糾正時間、住院時間、血氧飽和度、動脈血二氧化碳飽和度以及生活質量上采用計量統(tǒng)計,以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護理質量上看,觀察組患者的呼吸糾正時間和住院時間分別為(6.9±2.5)d和(15.1±3.3)d,對照組為(13.1±3.0)d和(22.1±4.5)d,組間對比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與此同時,在血氧飽和度、動脈血二氧化碳飽和度對比中,觀察組分別為(72.5±9.6)mmHg和(59.8±7.0)mmHg,對照組則為(57.7±9.2)mmHg和(75.1±6.8)mmHg,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最后,在生活質量改善中,觀察組物質生活狀態(tài)、軀體健康、社會功能和心理功能評分分別為(56.4±6.2)分、(57.2±4.9)分、(56.9±4.6)分、(55.7±4.9)分,對照組則為(51.4±5.5)分、(53.1±4.4)分、(52.7±4.5)分、(51.1±4.9)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呼吸道疾病、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會引發(fā)呼吸衰竭,其主要特點在于肺部毛細血管、肺泡氣體交換障礙,并可能引起高碳酸血癥,影響到患者的肺通氣、肺換氣功能[2-3]。對于該類患者的治療往往需要機械通氣治療,而綜合護理的開展能夠提升治療療效,為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做出支持[4-6]。
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會忽視患者在的生活需求,而綜合護理方案則符合現(xiàn)代護理學理念,在護理前改善護患關系,優(yōu)化護理流程,并能夠價值護理的針對性、全面性[7-9]。在穩(wěn)定患者情緒后還可以提升睡眠質量,有助于提升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Ⅱ型呼衰且使用無創(chuàng)正壓機械通氣治療患者的療效顯著[10],能夠提升治療耐受性,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