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青
(蘇州市吳江區(qū)中醫(yī)醫(yī)院(蘇州市吳江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221)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一旦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將會延長機械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不僅影響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反應,同時,還將會增加患者的疼痛反應和經(jīng)濟負擔[1]。因此,臨床上為了消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風險,本文通過應用降鈣素原檢測技術,具體研究如下所示。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經(jīng)過患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積極配合本次研究。擇取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所收治的74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細菌性肺炎為34例患者,病毒性肺炎為17例患者,其他類型肺炎為2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降鈣素原檢測技術的診斷。其中,男性40例,女性34例,最大年齡72歲,最小年齡18歲,平均年齡(50.28±9.47)歲;最短病程1周,最長病程6周,平均病程(3.35±1.34)周。納入標準:所有患者于ICU使用呼吸機后,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發(fā)熱以及咳嗽的癥狀,部分患者還表現(xiàn)出干咳或者頻繁咳嗽的癥狀,偶爾伴有濕啰音和干啰音等,部分患者的呼吸音呈現(xiàn)逐漸減弱的情況。排除標準:排除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以及精神障礙的患者。
1.2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住院第3 d、7 d接受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檢查、血沉檢查、血清PCT以及CRP等一系列檢查。全面記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合理應用抗生素前需要進行血培養(yǎng)以及痰培養(yǎng)。對于病毒抗體的檢查同樣重要,通過利用法國公司生產(chǎn)的Vidas儀器以及PCT試劑等,采取酶聯(lián)免疫熒光法進行檢驗,值得注意的是,檢測范圍在0.05-200 ng/mL。
1.3 臨床觀察指標 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診斷陽性率。檢測結果具體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2]:①對于血清<0.05 ng/mL的患者,則表示存在細菌性感染的幾率相對較低;②對于血清在0.05-200 ng/mL的患者,則表示存在細菌性感染或者膿毒癥的幾率相對較高;③對于血清在2.1-10.0 ng/mL的患者,則表示存在細菌感染或者膿毒癥的幾率相對更高;④對于血清>10.0 ng/mL的患者,則表示存在細菌感染或者膿毒癥的幾率>90%?;颊叩难逅皆礁?,則表示患病幾率越高,死亡幾率越高,需要及時接受緊急搶救和治療。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通過SPSS 19.0軟件進行兩組臨床研究展開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進行統(tǒng)計描述,采用χ2檢驗進行統(tǒng)計推斷,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檢測結果:治療前PCT檢測細菌行肺炎陽性率29例(85.29%),CRP檢測陽性率31例(91.18%);病毒性肺炎PCT檢測陽性率4例(23.53%),CRP檢測陽性率7例(41.18%);其他類型肺炎PCT檢測陽性率6例(26.09%),CRP檢測陽性率11例(47.83%)。
降鈣素原檢測技術3 d后的陽性率65例(87.84%)顯著高于7 d后的陽性率40例(54.05%),組間比較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呼吸機相關性肺指的是通氣48 h內(nèi),肺布出現(xiàn)實質(zhì)性感染的一種疾病類型,作為機械通氣后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臨床認為主要是由于患者個人體質(zhì)的不同,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幾率并不相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一旦發(fā)生,具有極高的死亡率,因此,需要及時發(fā)現(xiàn)和搶救對于患者十分重要[3]。血清降鈣素原作為一種降鈣素前體物質(zhì),包括多個一類糖蛋白,降鈣素原的敏感性以及標志物特異性相對較高,更加利于疾病的早期判斷,同時,對于患者的患病情況以及預后狀態(tài)的評估比較準確[4-5]。
綜上所述,應用降鈣素原檢測技術,更加利于區(qū)分細菌性肺炎以及其他類型肺炎疾病,對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的診斷和治療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