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偉琳
[摘要]在中考和高考的英語卷中,聽力理解都占不容忽視的地位。在中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必須立足實際,以核心素養(yǎng)理念為指導,準確地了解學生聽力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針對不同的問題,有的放矢地開展循序漸進的反復練習,從而提高英語聽力教學水平和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關鍵詞]中學;英語;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34-0042-02
在英語學習中,聽力是四項基本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語言交際的角度講,聽是我們準確獲取信息、正確交流思想的前提條件。為此,英語教學理論和實踐都強調(diào)聽的重要性,把聽力擺在一個優(yōu)先發(fā)展的位置。英語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也把聽力培養(yǎng)列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中學階段各類型的考試中,聽力題均被列為必考題型之一,而且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在四項基本技能中,聽力理解技能是學生的薄弱項,其培養(yǎng)和提高也是一項難度較大且耗時較多的工作。為此,我們必須先認識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制訂相應的策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和英語聽力教學質(zhì)量;
一、加深師生對聽力理解(listening comprehen-sion)的認識
認知學習理論告訴我們,聽力理解不是單純地聽,而是聽者通過所聽到的語音材料建構意義的過程,也是聽者主動將聽到的信息與其已有的內(nèi)部認知相聯(lián)系、積極加工的過程。因此聽力理解不是一個被動接受語言刺激的過程,聽者在聽的過程中還要對說話者的意圖進行推測并編碼,以便組成主題結(jié)構并建構意義,從而真正完成聽力理解。聽力理解的結(jié)構包括三個層次:(1)識別語音。語音識別是聽力理解的初級階段,在該階段,聽者對所聽到的外界語言刺激進行編碼并加工。(2)理解句子。句子理解就是對句法和語義進行分析以識別句子的確切意義并對說話者的意圖進行推測。(3)理解語篇。前面的兩個層次做好了,聽者很容易就能把握語段,語篇的理解就沒有那么復雜了,從而能更準確地推出說話者的意圖,真正理解語篇。
在聽力理解的過程中,至少有兩方面的知識在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聽者的語音知識,它使得聽者進行解碼和猜測說話者意圖的活動成為可能;另一方面是其他知識(包括社會知識、個人經(jīng)歷、背景知識等),相當于“圖式知識”( schematic knowledge),對理解聽力材料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知識儲存于人的大腦中,便于人們在理解新信息的過程中提取,幫助人們理解新的信息。
由此可見,英語聽力的實質(zhì)是聽力理解,聽力理解是聽的過程中一個積極的、主動的動態(tài)過程,是基礎、背景、語境等相關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一個利用所擁有的語言和非語言知識對聽力材料不斷進行解釋并建構意義的過程。
二、確立聽力訓練體系,增加信息輸入途徑
1.確立聽力訓練體系
在聽力教學過程中,考慮學習者的因素和學習任務,提倡以多輸入、多接觸、多練習為主的教學方法。語言學家韋費思曾把學生的聽力理解歸納為兩大步驟:一是辨認,二是選擇。筆者認為,聽力訓練體系和命題需要體現(xiàn)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適切性。因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所應及所能達到的聽力水平,另外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調(diào)整教材與教法,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培養(yǎng)模式,從而有針對性地處理學生在聽力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較好地解決個性問題。
2.精心選擇聽力材料
在筆者看來,聽力材料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內(nèi)容客觀真實。聽力材料應盡量選用客觀真實、學生熟悉并感興趣的題材,貼近現(xiàn)實生活且具有實際意義。注意采用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的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在不同日常交際場合的交際材料。
其次,難度適中,可理解。聽力材料的選擇應該循序漸進、難度適中。換言之,所選用的材料難度必須以學生能聽懂為前提,有梯度,語速適中。這樣聽力理解訓練才能有實效。
再次,體裁多樣,話題廣泛。學生應該接觸多元化的聽力題材,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滿足多樣化的交際需要。除廣泛的生活題材外,聽力訓練材料也要包含社會熱點、自然科學、環(huán)境保護、人文地理等題材,確保話題及內(nèi)容豐富、體裁多樣且有較強的時代氣息和交際性,有助于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其思想素質(zhì)和人文素養(yǎng)。
3.實施多元化教學方法
針對日常聽力教學,教師應不斷探索教學方法,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提高聽力教學水平,努力激發(fā)并保持學生聽力學習的積極性。筆者認為,聽力材料應盡量與教科書內(nèi)容接軌或貼近,既能補充和延伸課文內(nèi)容,不斷有目的地復現(xiàn)課本要求掌握的語言知識,幫助學生積累和記憶,又能降低聽力理解難度,從而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就感。
目前中學英語聽力測試常見的題型多為選擇、填空或補缺,多角度檢測聽力教學效果。教師可利用各種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呈現(xiàn)題目,不斷變換訓練方法以增加聽力教學和訓練的趣味性,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差異,精心設計測試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另外,還要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聽力教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進取。
總之,教師要運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三、基礎、技巧并重,提高學生聽力
聽力理解中,理解是核心,因此在聽力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從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人手,通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達到提高學生聽力水平的目的。為此,我們應引導學生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夯實知識基礎
夯實知識基礎是一切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的前提。我們首先要重視語音知識傳授,讓學生扎扎實實地打好語音知識基礎,因為語音知識既是基礎知識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聽力理解的第一要素。筆者認為,從提高聽力的角度而言,針對語音知識的學習,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來幫助學生:
一是正確辨音。英語中許多詞匯讀音相近或相同,但意思卻截然不同,如two、too、to等,因此正確辨音是學生提升聽力的第一關。
二是識別連讀、弱讀??谡Z、聽力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音變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在連讀、弱讀等方面,如worn out連讀“n”和“out”,變成“nout”。
三是區(qū)分語調(diào)、重音及其表達的不同意思。人們思想感情的表達靠的是語音、語調(diào)。相同的句子,所用的語調(diào)不同,表達的意思也不盡相同。
另外,還要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識。背景知識既包括某些專業(yè)知識、文化知識,也包括談話的上下文等等,其作用相當重要,有時甚至是聽者正確理解語言意義的關鍵因素。同樣一句話,因其上下文及背景不同,其意思也會不同。因此,要提高學生聽力,教師還得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并積累一定的背景知識。
2.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掌握必要的聽力技巧
掌握一定的聽力技巧也是提高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聽力技巧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抓主旨。即做到有選擇、有目的地聽,抓主旨大意,抓主要信息,忽略無關情節(jié),切忌主次不分、顧此失彼。另外,還要學會抓關鍵詞、句,因為這些關鍵詞、句往往包含說話人所要表達的重要信息。
其次,帶著問題去聽。聽前將練習題看一遍,帶著問題去找答案,或預測將要提出的問題。在聽的時候則應根據(jù)問題本身所提供的線索,捕捉和記憶有關信息。這樣才能主動而有的放矢地聽。預測是指在聽的過程中,對可能出現(xiàn)的信息作好心理準備,除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預測外,還應注意對文章或?qū)υ挼膬?nèi)容、結(jié)構進行預測。這不僅有助于預知并克服外界因素(如噪音等)的干擾,同時還有利于做好筆記。
再次,邊聽邊記。在聽較長的文章時,在抓主旨的同時還要記住相關細節(jié)信息和事實。為了能在聽的同時把這些細節(jié)和內(nèi)容要點記錄下來,學生可以借助簡單的速記技巧來邊聽邊記,然后再利用這些筆記來幫助回憶和理解聽力原文。
還有,聽的過程中不糾結(jié)于沒聽明白的詞句,巧妙利用上下文內(nèi)容的重復。當一個單詞或一句話沒有聽懂或聽清楚的時候,不妨將其暫時忽略,跟上說話人的思路,認真去聽后面的內(nèi)容,因為往往在后面,說話人會以不同的方式重復我們先前沒有聽到的內(nèi)容。
綜上所述,聽力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綜合語言能力,其培養(yǎng)和提高不能急于求成。聽力應試策略集掌握相關背景知識和應試技巧等于一體,聽力水平的提高依賴于各方面能力的共同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立足實際,以核心素養(yǎng)理念為指導,準確地了解學生聽力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針對不同的問題,有的放矢、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反復練習,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聽力這一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RICHARDS J.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王建平.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策略[J].英語教師,2016(22):52-54.
[3]程曉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及其測評[J].中國考試,2017(5):7-14.
[4]陳茹.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11):159-160.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