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善軍
蘋果青霉病病菌主要是擴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Link)Thom)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屬半知菌類真菌。青霉病病源菌通過氣流和接觸進行傳播,主要從傷口侵入,少量通過果柄和萼凹處侵入,極少經(jīng)果實皮孔侵入。病斑表面初為白色,空氣潮濕時,后變青綠色。病斑表面覆蓋粉狀物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孢子,易隨氣流吹散,腐爛后果肉發(fā)出特殊的霉味。
蘋果青霉病菌孢子能忍耐不良環(huán)境條件,分生孢子萌發(fā)溫度3~30℃,適溫15℃。相對濕度大于90%不能萌發(fā),最適pH4。病原菌菌絲生長溫度范圍13~30℃,適溫20℃。分生孢子落到果實傷口上,迅速萌發(fā)侵入果肉,產(chǎn)生分解毒素-Patulin分解細胞中膠層,致細胞離解,使果肉軟腐。最適氣溫25℃左右時病害發(fā)展最快,0℃時孢子雖不能萌發(fā),但侵入菌絲能緩慢生長。包裝物不同,發(fā)病也有差異,用塑料袋貯藏時發(fā)病多。不同品種發(fā)病不同,中國農(nóng)大張亞楠、王云香、羅云波、傅達奇等研究結果表明,黃金帥的抗病性低于紅富士、花牛、王林3個品種。根據(jù)其發(fā)生原因及發(fā)生規(guī)律,其綜合防治措施從以下方面入手:
1)采貯中少傷不傷傷口是青霉病菌侵染的主要途徑,因此蘋果采摘、分級時防止刺傷碰傷和壓傷。蘋果入庫時選擇無傷口的果實入庫貯,在裝箱、搬運過程輕拿輕放,盡量防止刺、壓、碰傷。
2)入庫前消毒蘋果入庫前剔除病傷果,用1 000~2 000 mg/L抑霉唑乳油或1 000~2 500 mg/kg噻苯咖唑等藥液浸泡5 min進行消毒。果庫用硫磺熏蒸或50%福爾馬林30倍液噴撒消毒。
3)入庫前熱處理可以有效抑制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擴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毒性,孢子活性和菌絲生長隨熱處理時間的延長而明顯減緩,擴展青霉(P. Expansum)熱處理72?h后才能顯著抑制蘋果的腐爛發(fā)生,蘋果接種霉菌后再進行熱處理(38℃,96 h),無論是0℃還是20℃下放置,均未發(fā)現(xiàn)腐爛。邵興鋒、屠康等在紅富士蘋果采后用38℃96 h熱空氣進行處理,果實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過氧化物酶(POD)活性、木質素和總酚含量在貯藏中后期均高于對照,表明熱空氣處理提高了紅富士蘋果果實的誘導抗病力。江蘇大學張紅印、 王世珍等研究也表明, 54℃、2 min熱水處理是一種能代替化學殺菌劑對桃果采后病害進行控制的有效方法。甘肅農(nóng)大李紅霞、畢陽等《采后熱水處理對蘋果梨青霉病的抗性誘導》研究表明,采后45℃熱水浸泡15 min處理間融48 h后接種擴展青霉后病抑制效果最明顯。根據(jù)以上研究成果,建議嘗試在蘋果入庫前用45℃熱水浸泡15 min處理48 h或38℃熱空氣處理96 h,控制好熱處量的時間和溫度。
4)科學調控庫溫青霉病菌分生孢子萌發(fā)適溫15℃,菌絲生長適溫20℃,把庫溫控制在0~2℃,O2為3%~5%,CO2為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