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松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醫(y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本研究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加味湯輔治冠心病室性早搏效果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治療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38~75歲,平均(59.13±6.31)歲;病程5個月~4年,平均(2.52±0.45)年;Lown分級Ⅱ級12例,Ⅲ級20例,ⅣA級8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0~76歲,平均(58.75±6.33)歲;病程3個月~4年,平均(2.56±0.47)年;Lown分級Ⅱ級13例,Ⅲ級19例,ⅣA級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內(nèi)科學》[1]中室性早搏診斷標準,心電圖檢查提前出現(xiàn)QRS波群,形態(tài)異常,時限超過0.12s,ST段及T段方向與QRS主波方向相反;②符合《中醫(yī)內(nèi)科學》[2]中診斷標準,中醫(yī)證型為心陽虛弱,主癥為心悸、胸悶氣短、倦怠乏力,次癥為頭暈、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舌淡胖苔白,脈沉細;③有冠心病病史;④前兩周內(nèi)未服用過抗心律失常藥物;⑤年齡18~80周歲;⑥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②肝、腎功能不全;③治療依從性差;④過敏體質(zhì);⑤精神異常;⑥妊娠或哺乳期。
兩組均用丹紅注射液(菏澤步長制藥,國藥準字Z20026866)20mL,靜脈滴注;辛伐他丁片(汕頭金石制藥總廠,國藥準字 H20057474)20mg,1日1次,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河北瑞森藥業(yè),國藥準字 H20173209)100mg,1日1次,口服。
觀察組加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加味湯。桂枝15g,炙甘草15g,生牡蠣30g,生龍骨30g,夜交藤15g,醋延胡索10g,遠志15g,丹參10g,桃仁10g,茯苓15g。多夢少寐加珍珠母15g,陽虛水濕加清半夏、瓜蔞各10g,夜汗陰虛加麥冬、生地黃各10g,中陽虛衰加干姜6g。每日1劑,加水煎煮,棄渣留汁200mL,早晚各服用100mL。
兩組均治療30天。
中醫(yī)證候積分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以胸悶、心悸、畏寒肢冷、乏力神疲、面色蒼白為主要癥狀,以0~6分評價,總分0~3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依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治愈:癥狀與心律失常消失。好轉(zhuǎn):癥狀減輕,發(fā)作間歇期延長,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改善。未愈:癥狀與心律失常無變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22.93±2.57 12.85±2.55*觀察組 40 23.08±2.90 10.65±2.82*△
兩組治療前后24h室性早搏次數(shù)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24h室性早搏次數(shù)比較 (次,±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24h室性早搏次數(shù)比較 (次,±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4814.73±1477.67 2787.65±1105.34*觀察組 40 4851.25±1215.15 2173.88±921.82*△
冠心病室性早搏屬中醫(yī)“驚悸”、“心悸”、“胸痹”范疇。心陽虛弱,胸陽失曠,心血失運,故有胸悶氣短;陽虛不能充達四肢與體表,故有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腎陽虛,水濕不運,上凌于心,則心悸。治當溫補心陽,安神定悸[4]。
《金匱要略》載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原方藥用桂枝、芍藥、生姜、炙甘草、大棗、生龍骨、牡蠣,具有通陽固陰、和營衛(wèi)、安腎寧心功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加味湯方中桂枝溫通經(jīng)脈、通陽化氣,炙甘草陰陽并調(diào)、氣血雙補,生牡蠣滋陰養(yǎng)血、平肝潛陽,生龍骨潛陽補陰、重鎮(zhèn)安神,夜交藤養(yǎng)心安神,醋延胡索辛散溫通,丹參活血通經(jīng)、清心除煩,桃仁活血祛瘀,茯苓健脾寧心,珍珠母平肝潛陽、鎮(zhèn)驚安神,清半夏燥濕化痰,瓜蔞補肺降痰、潤肝降氣,麥冬養(yǎng)陰潤肺、清心除煩,干姜回陽通脈,生地黃清熱生津滋陰。諸藥合用,共奏溫補心陽、安神定悸之效。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加味湯輔治冠心病室性早搏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