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容 何靜
摘 要:當今世界正處于兩個大局之中: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高校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尤其是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給大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的因素。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同時也是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者、實施者和組織者,理應堅持與時俱進,把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向,精準發(fā)力。本文主要圍繞著“兩個大局”之下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著力點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兩個大局”;輔導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著力點
當今世界在經(jīng)濟領域、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等方面都正在發(fā)生甚至已經(jīng)發(fā)生著重大的變化。中國的發(fā)展令人震撼,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既令我們振奮又使我們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和風險。我們既要抓住機遇快速發(fā)展,又要保持戰(zhàn)略定力和不斷增強憂患意識。作為高校的輔導員,在這樣的緊要關頭,主要職責就是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強育人本領,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制度自信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幫助學生排憂解難。
一、強化愛國主義教育
雖然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fā)展,但存亡考驗、風險威脅仍然存在。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國家、民族處于危難之際或者遭遇嚴重的災難或者逆境時,如,新冠肺炎疫情、洪災、火災,愛國主義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戰(zhàn)勝困難的強大動力;當自己的祖國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愛國主義情感會讓人產(chǎn)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是“兩個大局”之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著力點。
(一)基于網(wǎng)絡新媒體下,與時俱進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靶旅襟w是新時代的科學技術革新下的產(chǎn)物,是新興產(chǎn)業(yè)技術條件下的新事物,新媒體技術運用于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彰顯了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雙向驅動?!睙o人不網(wǎng)、無處不網(wǎng)、無時不網(wǎng),已經(jīng)成為當代大學生生活的常態(tài)。因此,輔導員在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時,應了解并掌握當代大學生流行的“網(wǎng)言網(wǎng)語”體系,善用大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善于展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風格,讓愛國主義教育實現(xiàn)“接地氣”。尤其是隨著網(wǎng)絡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網(wǎng)絡新媒體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表達思想和交流情感的一種新方式,輔導員更是要以此為契機,利用微博、微信、QQ 、抖音等社交平臺,定時向學生推送“正能量”內容,通過線上虛擬空間的互動進行相關教育內容的闡述,提高教育的實效性,讓愛國主義實現(xiàn)“入腦入耳入心”。
(二)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潛移默化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里具有豐富而深厚的積淀,“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家國情懷,有‘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擔當,有‘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的豪情壯志等?!边@些中華文化都飽含著深厚的愛國情懷。因此,輔導員要充分利用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積極因素,讓學生感受像屈原、岳飛、文天祥等這些愛國志士的民族氣節(jié)以及偉大抱負。例如,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或者重大紀念活動,組織開展中華詩詞、經(jīng)典傳頌歌唱比賽,愛國教育電影題材配音等多樣的班級團建活動,以此來增強大學生的民族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強化制度自信教育
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保障,大學生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未來建設者及接班人,必然要堅定制度自信。但是當今大學生在制度自信中存在制度認知模糊、對“制度自信”教育回應缺乏、以西方為樣本質疑我國制度等一系列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國內外環(huán)境的影響、高校制度自信教育的缺失等。因此,強化制度自信教育是“兩個大局”之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著力點。
(一)從實踐中強化制度自信。學生制度自信的缺乏部分原因是長期在象牙塔中缺乏實踐感知。高校輔導員要鼓勵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加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知,進而將制度自信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一方面,大學生在積極參加黨團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接觸黨員與團員,提升自身的政治覺悟。另一方面,當代大學生通過參加志愿者活動,不僅可以感受到祖國的發(fā)展,也能通過志愿者行動表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
(二)善于利用世情契機。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于做好學生的制度自信教育,要善于充分利用特殊時期、特殊情境,主動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觀需要,也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親和力的有利契機。特別是經(jīng)過今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事件,這是傳播速度最快以及預防最難的一次突發(fā)性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高校輔導員可以針對這些疫情期間的實際案例或者從大學生抗擊病毒戰(zhàn)勝疫情的親身經(jīng)歷中來挖掘、收集和感悟,進一步上升為理性的思考,這樣的制度自信教育絕不是空洞的而是充實的。向大學生講清楚,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亟需回應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從而讓學生明確國家的制度優(yōu)勢,強化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制度的認同感。
三、強化社會責任感教育
高校輔導員承擔著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指導服務等工作,但最根本的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責任感教育等。尤其是在當前競爭的陣線如此明了、特別是以美為首的西方世界對中國的打壓、圍堵,甚至是欲致我們于死地的敵視政策頻頻出臺的情況下,如何培養(yǎng)黨和國家信得過、靠得住、拿得起,富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人才,是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的關鍵。將責任感教育作為輔導員工作之重,從本質上為開展其他思想教育工作、服務工作和管理工作做了鋪墊,也鞏固了輔導員工作的思想基礎。
(一)通過榜樣效應和情感熏陶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責任感不是人生來所具有的,它受責任主體的知識水平、道德修養(yǎng)、價值觀導向和社會經(jīng)驗等各方面因素影響。對大學生進行責任教育需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利用榜樣效應和情感熏陶的新型責任教育方式,在提高大學生德智體美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升華其責任情感。輔導員應做到以身作則,引導學生;同時利用先進模范人物來激發(fā)大學生們的責任需求,培養(yǎng)其正確的責任取向。
(二)通過創(chuàng)設責任環(huán)境和引發(fā)責任需要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責任行為的影響至關重要。在一個校風、班風、舍風都相對嚴格、處處彰顯責任的環(huán)境里,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定會是一個責任意志堅定、責任感強烈的學生。輔導員可以在班級和宿舍設立不同的班干部職位,讓優(yōu)秀黨團干部、學生會干部、優(yōu)秀舍長牽頭,恪盡職守做好自己的工作,來觸動其他學生的責任需要,使其跟著效仿,從而從整體上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提高其責任感。
參考文獻
[1] 曠媛園.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路徑探究[D].導師:徐園媛.重慶交通大 學,2019.
[2] 鐘佩君,吳濤.傳承經(jīng)典與新時代大學生素養(yǎng)提升探究[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11):148-152.
[3] 劉冬焱,蔣利佳,熊永琴.疫情之下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著力點[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9):84.
[4] 曾建萍.淺談做好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幾個著力點[J].長江叢刊,2018,(27):184.
作者簡介:李建容(1994.10)女,四川宜賓,漢族,碩士研究生,西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何靜(1995.02)女,四川綿陽,漢族,碩士研究生,西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