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
飛翔。攝影/王偉剛
作為千年文明古國,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我國先賢有過非常多的思考,如荀子所說:“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莊子則認為“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李白也曾留下“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的詩句,千古流傳……所謂人類命運共同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底蘊、文化自信的一種體現(xiàn)。
袁學順,一位被稱為“天鵝爸爸”的山東威海榮成普通農(nóng)民,他的家鄉(xiāng)是大天鵝和其他候鳥的重要越冬地。46年來,他義務保護和救助在遷徙過程中受傷的大天鵝,累計救助傷病天鵝1000余只,保護天鵝湖濕地1687畝。他堅持每天凌晨四五點巡湖,跑遍了榮成天鵝湖的每一個角落,更是偶有通宵達旦的守護和子夜的施救。在他的感染下,妻子和兩個女兒也共同為保護天鵝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努力,他的家則成了“家庭天鵝康復中心”。幾十年來,節(jié)衣縮食為天鵝購買食品和藥品,把康復的天鵝送回藍天,而自己卻過著非常節(jié)儉和清貧的生活。
2003年,袁學順以其保護天鵝的動人事跡走上人民大會堂領獎臺,獲得“福特百年特別獎——野生動物保護”類別一等獎。2007年,他用自己的獎金建立起了“人與自然園”,宣傳保護大天鵝。2010年,協(xié)會開展的天鵝保護活動獲得了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的肯定和資助。他通過開展恢復濕地、保護水源、建立民間村鎮(zhèn)救助點、編寫《大天鵝救助手冊》等活動,提高了村民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帶動大家共同參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天鵝衛(wèi)士”袁學順以一份淳樸的執(zhí)著,描繪了一幅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如今,這些美好的畫面被兩位攝影家王維田、王偉剛老師定格為幾十張精彩的攝影作品,在紹興路38號展出。此次“天鵝慈善攝影展”的主辦人賈安宜女士,正是在電視中看到袁老師救助天鵝的報道深受感動而與之結緣,十幾年來不斷給大天鵝的生存需求提供資助,更是經(jīng)常與身邊人分享這份感動。曾在2017年冬季帶“上海愛心媽媽團”飛抵榮成天鵝湖,隨即又攜手好友林青霞與徐俊導演親赴榮成慰問天鵝之父袁學順老師。短短三天的相聚,讓林青霞深受感動,不僅親自出面捐款捐物,更將所見所聞寫成《夢想家》一文,出版于新著《鏡前鏡后》之中,在文章里,她這樣寫道:“相信蔡國強、陳向宏、賴聲川、黃磊、孟京輝的夢想都已經(jīng)實現(xiàn),但老袁還在為他的夢想努力奮戰(zhàn),抱住那三分之一的自然濕地不受污染,說服政府和企業(yè)家不要征收這塊凈土……” 而袁學順說他只有一個簡單的夢想“恢復失去的天鵝生存濕地和自然生態(tài),讓大天鵝及其他鳥兒有自己真正的家園。希望大家都來關注和參與天鵝的保護事業(yè),眾人拾柴火焰高,滴水匯洪流”。
也正因此,此次在紹興路38號舉辦的天鵝慈善攝影展,齊聚了上海各界人士,希望大家能將這份天鵝之愛接力下去,讓袁老師不再是孤單一個人,一路上能有更多的“我們”加入。而“袁學順的天鵝湖”能逐漸變成“我們的天鵝湖”。感動很易,堅持實難,為了大天鵝,也為了袁學順老先生這份46年來對天鵝湖的堅守,讓愛接力,讓夢飛翔!
今年是張樂平誕辰110周年,近日,“回眸——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在中華藝術宮舉辦。展覽分為“不朽三毛”“繪事春秋”“辛勤園丁”三大板塊,集聚了張樂平的400余件作品,涵蓋漫畫、國畫、剪紙、時裝設計、戰(zhàn)地速寫、彩塑、小說插圖等類型,成為張樂平自1992年逝世后,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全面的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