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熨F
(西昌市人民醫(yī)院,四川 西昌)
急性心肌梗死近年來臨床發(fā)病率較高,主要是由于患者冠脈急性缺血和缺氧所誘發(fā)的急性心肌壞死性疾病。典型癥狀表現(xiàn)為劇烈胸骨后疼痛,且持續(xù)時間較長,患者通過休息或運用硝酸酯類藥物病情仍無法得到明顯緩解,若不能有效治療還可能誘發(f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休克等,對于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1]。室性心律失常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十分常見的并發(fā)癥,進一步增加了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和治療難度。目前對于此類患者主要通過運用藥物療法予以治療,然而現(xiàn)階段臨床相關治療藥物種類繁多且療效差異顯著,在安全性方面也參差不齊。為了確?;颊叩闹委焹r值,以下將探究應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颊叩闹委熜Ч?/p>
抽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本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病例,依據(jù)藥物應用差異分組,即觀察組:40例,男 /女:24/16;年齡 49~83歲,均值為 (66.3±0.4)歲。 對 照 組:40例,男 /女:22/18;年 齡 50~85歲,均 值為(67.2±0.3)歲。2組臨床資料對比P>0.05。
對照組以藥物利多卡因治療,初始劑量依據(jù)1.5mg/kg計算,首先給予藥物總量1/10行靜脈推注,剩余藥物以2.0mg/min的速度行靜脈泵注給藥,期間需密切監(jiān)測患者病情改善狀況,如若室性心律失常于治療10分鐘內未見顯著改善,還需再次給予藥物利多卡因,并依據(jù)1.5mg/kg的劑量行靜脈注射治療。觀察組則應用胺碘酮治療,行靜脈推注,初始藥物劑量依據(jù)3.0mg/kg計算,藥物首劑量靜脈推注后依據(jù)1.0mg/min行靜脈泵注給藥,患者24小時內的藥物總劑量應<1000mg。兩組均持續(xù)用藥治療3天,并于藥物治療期間加強心電監(jiān)護,若患者心率不足60次/分鐘則需適當調整藥物劑量。
(1)療效判定,顯效:即患者癥狀、體征顯著改善或消退,室性期前收縮降幅>90%;有效:即患者癥狀、體征得到明顯緩解,室性期前收縮降幅50~90%;無效:即患者癥狀、體征未得到改善,室性期前收縮降幅不足50%。(2)2組均于治療后隨訪2個月,統(tǒng)計其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如室顫、死亡等。(3)觀察并對比2組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的不良藥物反應情況。
觀察組總有效率97.50%,對照組80.00%,且P<0.05。
觀察組隨訪期間的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且P<0.05。
觀察組:胃腸道反應1例(2.50%),頭痛1例(2.50%),以及靜脈炎1例(2.50%),不良反應率7.50%(3/40);對照組:胃腸道反應2例(5.00%),頭痛1例(2.50%),靜脈炎1例(2.50%),不良反應率10.00%(4/40)。2組藥物不良反應率比較P>0.05。
表1 2組療效對比[n(%)]
表2 2組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n(%)]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致死率較高,同時也是近年來十分常見的一類心血管疾病患者,發(fā)病后其死亡風險極高。并且由于心肌缺血和缺氧等而致使心臟處于極度危險環(huán)境中,患者心臟原本傳導通路出現(xiàn)異常變化,這也是誘發(fā)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心律失常屬于十分常見的一類心律紊亂類疾病,其具體類型主要有快速心律失常與緩慢型心律失常。臨床中快速心律失常最為常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fā)病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較高,并且此類患者的疾病風險較高,具有一定的致死率。由于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將進一步增加其發(fā)病后心肌壞死程度以及范圍,導致心肌缺血和缺氧等情況進一步加重,使患者心功能處于急速的惡化進程中,對其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2-4]。所以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并發(fā)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及早明確診斷并予以治療,這也是提升其存活率和改善預后的重要措施[5-7]。目前對于此類患者的治療主要采用藥物方案,如比較常用的藥物有胺碘酮和鹽酸利多卡因等。
本次研究中應用的利多卡因屬于酰胺類局麻藥物,該藥物通過血液吸收或經由靜脈輸注促使患者心肌細胞當中鉀離子的順利外流,有利于改善心肌自律性。同時利多卡因還具備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該藥物應用后并不會對患者心肌細胞的心肌收縮以及電活動等產生不影響,當持續(xù)給藥患者血藥濃度升高并達到一定程度后,將會致使其心律傳導的速率逐步減緩,進一步對房室傳導形成阻滯,從而能夠改善心肌收縮能力幫助控制心排血量。然而該藥物的缺陷在于維持時間相對較短,所以對其總體應用效果產生一定影響。隨著近年來醫(yī)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的藥物也在不斷涌現(xiàn),胺碘酮則是近年來比較常用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療類藥物。該藥物具備良好的電生理效應,可對患者心肌阻滯內動作電位與有效不應期形成延展作用,并且該藥物還可幫助清除患者機體阻滯折返,通過靜脈注射給藥能夠抑制心房與心肌傳導而造成的纖維鈉離子內流,所以能夠幫助減緩傳導速率,降低竇房結自律性。近年來有研究發(fā)現(xiàn)[8-10],胺碘酮的應用并不會對動作電位高度以及患者的靜息膜電位等產生影響,且該藥物可對鉀離子通道形成阻滯作用,可幫助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本次對比結果提示,觀察組通過運用胺碘酮治療總體療效優(yōu)于同期應用利多卡因治療的對照組,且在隨訪期間觀察組室顫、再發(fā)心梗、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死亡等心臟不良事件的總發(fā)生率低于同期對照組,兩組在藥物不良反應率的對比中無明顯差異。提示,對于急性心梗后伴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通過應用藥物胺碘酮治療可取得滿意療效。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后伴室性心律失?;颊邞冒返馔闹委熜Ч麅?yōu)于利多卡因,其中胺碘酮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總體療效,并降低心臟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