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玲 趙 碩 霍凌杰 曹一鳴 朱夢瑤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環(huán)境與市政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2018 年6 月29 日至30 日,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十屆委員會六次全體會議暨省委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心共筑中國夢。早在2014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調研指導時的講話中就已經明確地把中原出彩與中國夢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習主席的一番話不僅照亮了河南的發(fā)展之路,更點燃了億萬中原兒女的奮斗激情。中原要出彩,不僅要謹遵“四個著力”重大要求,堅持推動發(fā)展,緊抓黨建工作。除此之外,還要大力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zhàn)略,注重人才培養(yǎng),尤其是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大學作為國家人才的培養(yǎng)基地,如何才能讓每一位同學都不因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正是高校資助工作的核心所在。
早在2007 年,我國已頒布實施了《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fā)〔2007〕13 號)及其配套辦法。國家在高等教育階段建立了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儉學等多種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這一系列政策體系的形成,有效地幫助了家庭經濟條件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避免因經濟條件等客觀因素的限制而影響學生的成才之路。雖然目前高校資助工作基本實現(xiàn)了經濟資助全覆蓋,整體已經發(fā)展至一個較高的水平,但仍存在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國家政策日趨完善,高校資助工作也基本上實現(xiàn)了貧困生資助的全覆蓋,我國現(xiàn)行資助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廣大貧困學生的經濟困難問題,為他們順利完成學業(y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高?,F(xiàn)行學生資助體系重點在于貧困學生的經濟資助,忽視了其思想、心理、道德等精神層面的建設。實際資助工作中,在做到精準資助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受助學生的跟蹤管理工作。只有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成長保駕護航。除此之外,高校資助不僅僅是解決貧困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經濟困難,還要讓他們進入社會后能夠學有所用,能夠發(fā)揮所長。精資助,重育人,才能真正踐行“科教興國”戰(zhàn)略,讓學生的人生更出彩,更輝煌。
思想建設對于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如果說科學文化知識是一個學生走上社會的立足之本,思想道德素養(yǎng)則是一個人融入社會的根基所在。高校資助工作的主要內涵是幫助困難學生度過經濟困難的同時,加強對受助學生思想方面的培養(yǎng)與建設。在工作中,讓受助學生接受國家資助、感受國家關懷、培養(yǎng)感恩意識的同時,還要加強受助學生的思想建設,加強對黨的思想認識,努力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參與者、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接班人。
此外,在學生日常管理中,高校應緊抓學生的道德層面建設工作,尤其是高校資助工作的對象—貧困學生。在學生受到資助的同時,從生活、工作、學習等全方位、多角度進行指導教育,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特定的成長環(huán)境與成長經歷,往往讓他們對于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較為敏感。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受助學生的極端情況可分為兩類:一類受助學生在生活中表現(xiàn)為對于改變自身未來和家庭未來的強烈責任感。此類學生往往對自身有著較高的期望值,并長期處在巨大的生活和學習壓力之中,在情緒上時常表現(xiàn)為焦躁不安、性格火爆;另一類受助學生則表現(xiàn)為對于外界事物較為冷淡。他們往往對于班級事務和校園活動漠不關心,不愿意主動與他人交往,喜歡活在自己的獨立世界之中,主觀上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這兩類較為極端的同學都缺乏健全的心理健康建設,在面對生活中的突發(fā)狀況時,往往無法及時作出調整,產生自暴自棄等不良情緒,甚至由此引發(fā)對于社會或他人的不滿。雖然此類情況在實際工作中只是少數(shù),但這些較為特殊的情況正是實際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建設刻不容緩。
為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建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高校應廣泛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定期組織受助學生進行心理課程的學習,進行溝通交流,及時幫助他們解決不良心理問題。第二、高校應積極鼓勵受助學生參與到班級事務和學?;顒又校屖苤鷮W生融入大學生活,發(fā)現(xiàn)自身價值,培養(yǎng)自信心。
目前,高校貧困認定機制將學生家庭經濟情況、民主評議和學院綜合評價三方面結合,運用學校制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測評計算公式,測出學生家庭困難程度,評出學生困難等級。但由于在學生申請環(huán)節(jié)具有自主性,受自身性格的影響,部分困難學生羞于向學院上報家庭狀況,錯失受助資格,也有部分非困難學生通過虛假手段得到受助資格。為避免這種情況,使資助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開,高校應加強貧困生認定后的追蹤調查機制,根據(jù)受助學生實際生活情況,判斷受助學生是否存在弄虛作假行為。對于不符合貧困認定標準的學生,學??扇∠淅щy等級并撤銷助學金的發(fā)放。對于符合貧困標準,但因個人因素未申請資助的學生,高校發(fā)現(xiàn)后可以重點關注,與學生多溝通交流,讓學生充分了解到國家資助政策。如果該學生符合認定標準,學院可以“安靜地”給予資助,讓真正困難的學生感受到黨和國家對他們的熱切關懷。
高校在給予貧困學生經濟資助的同時,要加強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高??筛鶕?jù)實際情況并結合受助學生個人意愿,積極鼓勵困難學生申請勤工助學崗位。在緩解受助學生經濟壓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工作和學習能力,遏制受助學生“依賴思想”的產生,培養(yǎng)學生自立自強的精神。高校要加強受助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大力舉辦創(chuàng)新型賽事,積極引領學生參加,為國家發(fā)展培育更多創(chuàng)新型人才。暑假期間,高??山M織受助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深入到基層,深入到需要關懷的人群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與奉獻精神。
少年強,則國強。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高校資助工作要讓貧困大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更要培育出新一代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大學資助工作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勵志教育和價值觀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黨建工作相結合,提升學生精神文化層次,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使資助體現(xiàn)在經濟幫助上,也體現(xiàn)在精神建設上。習總書記強調:“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xiàn)這個目標。”結合當今時代,中原經濟區(qū)崛起,中國夢的實現(xiàn)需要中原更加出彩,而中原的出彩則需要中原人更加出彩。作為炎黃子孫,華夏傳人,當代學子肩負歷史使命,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每個人為之助力。書生意氣,揮斥方逎。充滿激情與活力的高校大學生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鏃礪括羽。時不我待,分秒必爭。出彩的當代大學生必將撐起中華民族的偉大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