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蔣巧根,商亭悅
(1.無錫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江蘇 無錫 214023;2.恒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無錫分公司,江蘇 無錫 214023)
梅花(Prunus mume),原產于中國西南地區(qū),屬薔薇科李屬落葉喬木,是我國知名花種。梅花主要分為果梅和花梅兩類。其中:果梅又可分為白梅類和青梅類;花梅分為單瓣(江梅)、宮粉、玉蝶、黃香、綠萼、朱砂、跳枝、龍游、垂枝、杏梅、美人(櫻李)等[1]。梅花生長緩慢、壽命長、先花后葉、木質堅硬,枝干古樸蒼勁、姿態(tài)優(yōu)雅、花色清麗、暗香浮動,是制作盆景的首選植物。
梅花盆景造型,以中國傳統(tǒng)審美的“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為理念,融合梅花不畏嚴寒、錚錚鐵骨的精神品質,根據樹體自然特性,因樹制宜、因材取勢,制作出不同造型的梅花盆景[2]。傳統(tǒng)梅花盆景造型主要針對梅樹整株樹或樹樁(梅樁)進行造型,徽派有游龍式、三臺式、提藍式;揚派有疙瘩式、順風式、垂枝式;蘇派有劈干式;此外,還有枯樁型、懸崖式、風動式、曲干式、叢林式等盆景造型[3]。
傳統(tǒng)梅花盆景制作植物學基礎是以梅花露出土面的莖、枝、花等向上分支部分,在此基礎上產生各種理念,進而設計造型。梅花幼樹根景造型植物學基礎是以土表以下的梅樹根部進行向下分支,在此基礎上產生各種理念,進而設計造型。根景造型與傳統(tǒng)梅花盆景造型結合后,設計、想象空間不斷拓展和延伸,范圍更廣、內涵更豐富,形式更靈活。制作的盆景更具觀賞、藝術價值,市場前景廣闊。
對梅花幼樹進行根部造型,是對梅花盆景藝術領域的全新拓展。該設計理念新穎獨到,為梅花盆景制作提供了一種全新理念、全新手法和全新視角,是對傳統(tǒng)梅花盆景造型的拓展延伸與豐富深化。
傳統(tǒng)梅花盆景的制作主要對梅花根部以上的枝干、著花部位進行設計和造型。從梅花幼樹根系開始造型,拓寬了梅花盆景制作工藝的認知領域和實踐領域。
傳統(tǒng)梅花盆景制作植物學基礎是各級分枝向上分支,在此基礎上進行各種設計、造型;根部造型的植物學基礎是梅花各級根系向下部分,在此基礎上進行各種設計、造型。兩者結合,形成了向上、向下、縱向、橫向全方位均可造型的格局。
梅花幼樹根系造型豐富了梅花盆景設計、制作內涵,具有更為廣闊的設計和想象空間;加之與傳統(tǒng)梅花盆景造型藝術相結合,制作的梅花盆景特色鮮明、形態(tài)多樣、藝術內涵豐富、受眾面廣,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市場前景廣闊。
梅花幼樹根景造型技術主要是從梅花幼樹開始,根據梅樹根系特點,對梅樹根系進行1~3次選擇、設計、造型,經多年栽培,將根部塑造成姿態(tài)獨特、新穎別致、蘊意豐富、藝術觀賞價值高的造型。對梅花幼樹根部塑型的同時,也對梅花地上部分原有的莖干、枝條等部位進行造型。
在不傷根的情況下,于當年12月至翌年2月,挖出1年生梅花幼樹,選擇側根較多的植株,進行第一次根部造型設計。在適宜部位截去部分主根,根據側根生長情況,按預先設計好的造型,對各級側根采用疏、截、拉、撐、扭、曲、綁、纏繞、打結、放置至合適位置的方法進行造型,造型與重栽同步進行,一邊整型一邊回土,根系全部入土,大田栽培1~2年后,形成根部造型基礎。
重栽的梅花幼樹,生長1~2年后,對經幼樹根部造型與培養(yǎng)已達要求的植株,直接在大田中挖去表土5~10 cm深度后繼續(xù)培養(yǎng),以加快盆景制作進程,也可在此時直接裝盆培養(yǎng)[4]。對于未達要求的植株,在不傷根的情況下,于當年12月至翌年2月,重新挖出,選擇根系適宜繼續(xù)造型的部位,進行第二次根部造型設計。根據根部首次造型,將文化、藝術、造型融于一體,在設計好的基礎上,采用疏、截、拉、撐、扭、曲、纏繞、綁、打結、放置至合適位置的手法進行造型,造型完成后,重新大田栽植。此次栽植根據根部造型要求,抬升種植高度5~10 cm,使部分根部造型成為地上部分造型,栽后繼續(xù)培養(yǎng)1~2年。
經根部第二次造型培養(yǎng)1~2年后,仍未達造型要求的植株,可在第二次造型基礎上,再進行設計,進行第三次造型。設計造型原理同第二次,此次造型可繼續(xù)抬升根部高度5~10 cm。對經第二次造型及培養(yǎng)已達造型要求的植株,可直接裝盆,或再挖去部分表土繼續(xù)培養(yǎng)。經過上述根部造型步驟,可打造出類似“奔馬造型”“靈猴造型”“鹿角造型”“游龍造型”以及符合個人喜好或立意的各類根景造型,樣例見圖1和圖2。
圖1 梅花幼樹根景“奔馬”造型
圖2 梅花幼樹根景“靈猴”造型
幼樹根部造型基本方法主要有疏、截、拉、撐、扭、曲、綁、纏繞、打結、放置至合適位置。在幼樹根部3次造型過程中都會涉及。
疏——將不必要的各級側根從分杈點剪除。
截——將主根及不同部位各級側根保留至適當長度,剪去多余不需要的部分。
拉——將不同部位各級側根拉到適宜位置。
撐——將不同部位各級側根撐到適宜位置。
扭——將各級側根在一定位置扭轉一定角度。
曲——將各級側根在適宜位置向一定方向彎曲一定角度。
綁——將主根或各級側根借助輔助物綁縛成需要的形態(tài)。
纏繞——將不同的各級側根用各種方法纏繞在一起,并彎曲、放置到梅花幼樹根莖塑型過程中提出的造型設計要求需要的位置。
打結——將各級側根在適宜位置打結。
放置至合適位置——各種整型方法融合起來使用,經疏、截、拉、撐、綁、扭、曲、纏繞、打結處理的各級側根按根部造型要求,埋入地下部分或保留地上部分,根據設計理念,考慮側根的角度、長短、多少等因素確定放置到符合設計要求的位置。
梅花幼樹根景造型技術已在相關單位進行初步試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該技術造型過程耗時雖長,但操作簡便、成本低廉,所以應用前景廣闊。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梅花幼樹根景造型時,要將梅花品種、特性、環(huán)境等結合,在不傷根的前提下,進行梅樹的日常保養(yǎng)與修剪,同時也不能忽視梅花地上部分的造型及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