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曉,邱 陽*
(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00)
腹腔鏡技術具有術后恢復速度快和創(chuàng)傷小等特點,被廣泛用于癌癥患者的治療之中。癌癥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后能夠獲得較高臨床治療效果,但是也需要接受相關護理干預措施。預見性護理能夠讓護士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分析,在憑借臨床經(jīng)驗和自身所學習的知識來預見可能會發(fā)生的問題,再采取對癥護理措施預見性的處理相關問題,從而減少問題的發(fā)生,減輕問題造成的不良影響。
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140例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實驗組有男45例、女25例,平均年齡(53.9±5.7)歲。對照組有男43例、女27例,平均年齡(55.6±4.1)歲。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1)早晚查房,清楚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2)口頭宣教,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相關注意事項;(3)換藥護理;(4)病房環(huán)境護理;(5)出院指導等。
實驗組(預見性護理):(1)組建預見性護理團隊。團隊主要成員有護士長、主管護士和護士,培訓團隊每一位成員,加強預見性護理的有關知識學習,讓每一位成員能夠清楚掌握疾病有關知識;(2)心理護理。護士向患者詳細介紹腹腔鏡手術的治療步驟和重要價值,與此同時列舉成功治療案例,提高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配合度;除此之外,耐心解答患者疑問,加強溝通和交流,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內部環(huán)境,讓患者可以大致掌握手術操作步驟;(3)術前營養(yǎng)支持。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以期提高機體抵抗力;(4)術中預見性護理。協(xié)助患者選取合適體位,讓其更為舒適,便于減輕其對手術的恐懼感。對術中可能出現(xiàn)眼壓升高的患者,可適當涂抹紅霉素眼膏,格外注意合并糖尿病或者高血壓的患者;為了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需盡量減小氣腹壓力;重點關注肥胖人群以及老年人群,預防術中出現(xiàn)體溫過低情況;(5)術后預見性護理。術后切口難免會使得患者出現(xiàn)疼痛感,護士需對患者采取局部按摩、熱敷或藥物止痛等方法,以期減輕患者的疼痛感。腹腔出血是腹腔鏡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護士需預先加強對患者凝血功能的監(jiān)測,術后密切觀察血壓過高患者是否有出血傾向。術后需24 h進行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引流液顏色和性質變化。
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調查問卷獲取,從①軀體功能、②情緒功能、③社會功能、④認知功能、⑤角色功能這五項進行評估)、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調查量表獲?。?/p>
應用SPSS 21.0比較分析。
護理前實驗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36.9±2.2)分、(38.2±1.9)分、(45.8±3.3)分、(47.7±1.5)分、(5 2.6±5.4)分,對照組分別為(3 7.1±2.0)分、(38.5±1.7)分、(44.4±3.5)分、(48.8±1.1)分、(53.7±5.0)分,兩組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護理后,實驗組的生活質量評分依次是(6 8.6±3.1)分、(70.1±2.3)分、(75.5±4.0)分、(69.9±0.6)分、(8 2.5±3.1)分,對照組分別為(5 0.5±2.5)分、(58.7±3.6)分、(60.1±1.1)分、(62.2±2.7)分、(73.0±4.5)分,實驗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總滿意率為97.1%(68/70),對照組的總滿意率為78.6%(55/70),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7.1%大于對照組7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要求醫(yī)護人員的操作和護理技術更高。預見性護理措施是一種充分符合患者合理需求且減少患者經(jīng)濟壓力的一種方法。對于護士而言,一方面要嫻熟掌握腹腔鏡設備的有關功能,還要維護好腹腔鏡設備,以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腹腔鏡治療效果,便于術者操作。開展預見性護理,護士還可及時、準確的遇見術中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和術中不良情況,最終采取針對性地應對措施,預防性的處理并發(fā)癥與不良反應,提高手術治療安全性,促進手術順利進行,改善預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