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厚街鎮(zhèn)前進小學,廣東 東莞 523960)
特長生是指在某些方面(比如:信息技術、音樂、體育、繪畫等)有優(yōu)于普通人的技能的學生叫特長生。而更深刻意義上的特長生是指:在某一些學科方面突出于常人,有特別的興趣與偏好,有成為杰出人才潛力偏長的學生。
信息技術特長生:在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能夠努力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對信息技術的一些內容,比如電腦繪畫、電腦編程、智能機器人、網頁制作、動畫設計、平面設計等,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積極參加信息技術學習活動,具備一定能力,并有突出表現的學生。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無疑承擔著培養(yǎng)信息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并進而為蘊蓄國家核心競爭力奠定基礎的重要任務。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這一課程價值也決定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不應單純局限于各類應用軟件的應用培訓,而應通過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探究信息技術的科學原理和習慣思想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信息技術方面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我國逐步由信息技術消費大國向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強國、信息技術輸出大國做好人才儲備。
每年全國都要組織開展面向中小學生的信息技術科技方面的活動,如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與實踐活動,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全國中小學生電腦作品制作比賽,智能機器人比賽等等。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和熱情,另一方面可以發(fā)現、選拔、培養(yǎng)這方面的人才。
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可以認為是兩個部分的疊加,一是全民教育,二是精英教育,前者為應對信息技術的大眾化而培養(yǎng)適應于信息社會的時代公民,使他們具備馳騁于信息社會的必要能力即信息素養(yǎng),因此這是一種普及教育;后者是從個性化發(fā)展和因材施教的角度發(fā)現和培養(yǎng)對信息技術有特別興趣的天賦學生,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專業(yè)素養(yǎng),因此是一種特長教育。
在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習中會涌現出許多計算機愛好者,這些學生不滿足課堂所學,對計算機的許多專業(yè)知識和應用技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面對這種情況,學校、教師、家庭應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課堂和課外實踐活動對這些學生的愛好給予保護、培養(yǎng)和正確引導,發(fā)揮特長。有些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有著明顯的興趣,并且進步很快。這些在信息技術方面有著特殊愛好、拔尖和特別擅長的學生,就是“信息技術特長生”。想使信息技術特長生的教育在我校得到更好發(fā)展,系統(tǒng)研究信息技術特長生的發(fā)現與培養(yǎng)的方法和途徑,獲取更多經驗,培養(yǎng)出更多的信息技術特長生。那么如何發(fā)現和培養(yǎng)信息技術特長生呢?在培養(yǎng)信息技術特長生方面有以下幾方面做法:
要培養(yǎng)特長生,首先要從眾多學生中選準“特長生苗子”。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注意發(fā)現特長生并加以培養(yǎng),搭建一個讓他們能展示自己的平臺,讓他們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展示,并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成功,對周邊的同學就能產生積極向上的影響,對班風、學風乃至校風建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必不可少的動力。每個學生都有個性,學生間也存在著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我通常對全班學生進行比較,觀察那些學生對信息技術有興趣、樂學易學,有天資稟賦。只要教師從中發(fā)現其興趣,與周邊的同學進行比較,就能夠從中發(fā)現學生的信息技術特長。搞信息技術比賽要選綜合素質較好的人材是關鍵。我們選的學生主要具備以下的良好素質:
1.在信息技術課上積極發(fā)言、敢于操作、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有著濃厚興趣的同學,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的學生信息技術的興趣比較濃厚,上電腦課特別來勁、特別用心。如王海豪、陳煒霆、王曉彤等。
2.要注意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操作是否熟練,因為他家庭條件較好,早早就接觸到電腦,如楊妙妙、蔡佩佳、葉杰鴻等。
3.接受能力強,對新鮮事物敏感。這樣的學生有很強的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也要求學生要敢于探究、敢于創(chuàng)新不怕失敗。學生必須能較快地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動手操作能力強。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敢于實踐。如王海豪、甘名海、梁宇星等。
4.學程序設計的學生數學基礎必須要好,思維敏捷,邏輯性強,學生自身素質必須較高,例如我校的王海豪同學就是這樣的同學,他思維敏捷,數學每次測試基本滿分,他從三年級就開始參加信息技術特長生的訓練,經過老師的輔導和他自身的努力獲得LOGO 程序設計市一等獎2 次(分別是全市第一名和第二名),PASCAL 程序設計二等獎1 次。
5.電腦作品現場制作有WIN繪畫軟件、Office2003版本軟件、Flash2004(或8.0)版本軟件、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中出現的常用軟件,圍繞現場隨機抽取的主題制作電子作品。不能帶任何素材、不能上網;只能用系統(tǒng)自帶素材進行現場制作。根據這些要求學賀卡制作的學生都要具備較好的繪畫和組圖基礎,有一定的審美能力(也可以讓美術老師給你推薦)。例如王潔瑩同學,她有很好的美術功底,經過輔導POWERPOINT賀卡制作比賽獲全鎮(zhèn)第一,全市第二名。
6.英文打字與全拼輸入法的中文打字混合測試。打字的必須要反應力很快的學生,語文基礎要好,識字多,學習要很有激情的。例如黃偉俊、吳素貞、陳佳男等。
7.網絡信息搜索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解決問題,試卷用電子稿,答卷用紙質,30分鐘。這項目主要考察學生利用互聯網搜索解決問題,由于時間短,題量大,所以網搜的學生不但要打字快,而且也要看題快,反應力快的學生才能適合。
以上的所有項目必須要求學生的綜合實力強,各科成績都很好。經統(tǒng)計在我校信息技術特長生在班上的成績也是名列前矛。
總之,通過發(fā)現特長生,為后面培養(yǎng)特長生奠定了基礎。
我校歷來重視學生信息技術教育,除了按規(guī)定在各年級開足信息技術課外,我校已成立信息技術興趣小組由信息技術教師擔任主要負責人。這樣我們可以為這類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有利于這類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也是信息技術特長生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途徑。如何培養(yǎng)特長生我最主要做法有如下三種:
1.發(fā)揮小組功能,以點帶面。由于這些特長生的接受能力較強,一般我會分到每一小組當小組長,在教學當中,讓學生操作時,每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較難問題時,有些基礎稍差的同學,接受能力較差,這時就可以發(fā)揮小組長的能力。讓小組長下位幫助他們,這樣既節(jié)約時間,效果又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繼續(xù)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要做到這點我覺得不是很難,我們可以讓他們充當全班同學的“小老師”。這樣可以增強其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例如:我在上自動填充表格數據這一課時,我就叫了一個第二課堂的特長生作小老師,他語言生動,他先調動學生的情緒,他說大家請注意下面我為大家表演魔術,請仔細看,只見他輸入英語的星期一,接下來用鼠標橫拖動一下,電腦就會自動出現星期二、星期三,他接著請同學們豎著拖動一下,同學們照著做了,并且也做到了,有些同學開始有點驕傲啦,覺著很簡單,接著他就叫同學們輸入一串連續(xù)的數字,結果大部分同學按剛才的方法,都輸出了相同數字,他說這是為什么呢?因勢利導,表演了一遍給同學們看,同學們看他操作也沒什么特別,為什么自己就輸不出來,其中有個上課較認真觀察的同學道出了原因,他說剛才我們輸入的只有一個數,而我剛才看他操作時,是輸入兩個連續(xù)的數,經過這位同學這么一點撥,大家終于明白了。
3.加強對他們的輔導,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有分類,對不同的特長生進行輔導。利用好時間,如培養(yǎng)打字高手,我主要利用課前5分鐘訓練,還有每天的第二課堂時間的訓練。
每學期還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信息技術課外輔導和興趣小組活動,每年都要在全校開展信息技術作品比賽活動,積極組織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由于措施得法、教師也誨人不倦,效果顯著。例如在東莞市小學信息技術比賽中,累計獲得省級3 項,市一等獎28 項,二等獎32 項,三等獎15 項,學校近20次在東莞市、鎮(zhèn)獲團體獎。
總之,就信息技術特長生的培養(yǎng)而言,需要學校的重視、信息技術教師的長期努力、科任教師間的密切配合、家長的支持和社會的關注。而信息技術教師首先是對學生特長的培養(yǎng),
被培養(yǎng)者要對信息技術有興趣,充滿激情,并使之形成一股長久而濃烈的興趣;其次,在先天性的基礎上,努力培養(yǎng)后天性信息素養(yǎng),使其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當然,老師在教學和輔導中要明確告訴學生,不能有偏科思想。只要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對你今后在信息技術方面的發(fā)展會有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