淦立平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虬津小學,江西 九江 330300)
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系列的數學思想方法被普遍的滲透到數學教學中來,由此也促使現(xiàn)代數學教學模式發(fā)生了巨大變革,促使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因此,如何在教學中實現(xiàn)數學思想的有效滲透也就成為當代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課題。
在數學這一科目中,基礎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方法兩者是密切聯(lián)系的,數學知識不能脫離數學思想而單獨存在,同樣,數學思想也不能與數學知識脫離開來。數學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其實質也正是數學思想的凸顯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就需要特別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積極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有所感悟和理解,從而使其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體驗到一種別樣的經歷和體驗。對于任何一種公式或計算法則的教學,教師都不應直接的將結果灌輸給學生,而是要通過設置一種問題化情境來激發(fā)起學生們的探究欲望,并引領學生通過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數學現(xiàn)實去進行感知和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實現(xiàn)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效滲透。
比如,在我們進行“小數乘法”這部分內容時,首先筆者就從學生們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設置出了一種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提出了具體的問題,并要求學生能夠結合題意寫出相應的乘法公式,隨后再結合之前所學習過的“小數點移動引起的數的大小變化”以及“整數乘法”等數學現(xiàn)實,促使原本復雜的小數乘法轉化為了簡單的整數乘法,進而通過移動小數點得到最終的小數乘積;最后組織學生針對小數的乘法規(guī)律進行了歸納。在這樣一種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了小數乘法的運算,同時還實現(xiàn)了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也加深了對于轉化、歸納等基本數學思想的感悟。
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加強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完善,是提升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保證。因此在后期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突出數學思想的滲透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們就以“變換思想”和“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為例進行說明。
首先,變換思想的合理利用。如上述所述,數學變化思想的滲透不僅能夠促使一些原本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而且對于優(yōu)化教學效果也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比如,在我們小學低年級進行“進位加法”教學時,以“8+3”為例說明。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為了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就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變換,比如,將原“8+3”轉化為了“10(8+2)+1”的形式,這樣一來計算過程便得到有效的簡化。
其次,數形結合思想的利用。數形結合思想真正實現(xiàn)了“抽象”與“具體”的有機融合,達成了“數”與“形”的優(yōu)勢互補。這一數學思想的引入,特別是對于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的小學生而言其作用尤為突出。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特別注重“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
下面以一具體例題為例進行說明:
例1:求解1/2+1/4 的和。
在拿到這樣一道題目之后,首先帶領學生一起進行分析,對于這一題如果按照常規(guī)的通分方法來進行求解的話,顯然難度很大,而且也會涉及到大量的運算,如果稍有不慎將會出錯。對此,我們就可以引入“數形結合”這一數學思想,通過這一思想方法來求解。我們可以先畫一個正方形,將其看作單位“1”,隨后對其進行連續(xù)的平分。
通過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促使原本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化,而且也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了數學的本質,提升了教學效率。
“過程性”和“活動性”是數學思想的兩大基本特點。所有的數學思想都是依托于數學概念和原理而存在,失去了“過程”,“思想”也就不復存在;此外,學生們的數學思想也都是在不斷的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的,要強化學生對于這些數學思想的感悟,前提也就需要引導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這些數學思想,使其能夠通過自己親身力行的實踐活動去體驗和感悟。所以,在數學教學的設計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師就需要對利用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的關鍵節(jié)點給予充分的關注,同時注重適時的向學生提出一些啟發(fā)式問題,并通過問題的求解過程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數學思想的形成過程。
總而言之,在當代教育體制不斷深化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要積極迎合教育發(fā)展形勢,推進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注重數學思想的全面滲透,使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數學教學,促使學生在更好地掌握相應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實現(xiàn)自身數學素養(yǎng)及思維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