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娥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周莊校區(qū),江蘇 江陰 214423
傳統(tǒng)的備課要求教師根據教材和教參采用紙質稿的形式,進行導入、過渡、再進行講練結合的預設與安排。這樣的形式導致很多教師能抱著一個教案上遍所有班級。在越來越變化多端的學生面前,作為教師,必須要摒棄傳統(tǒng)的弊端形式,以全新的形式要求自己。
我認為,備好一節(jié)課,除了備教材,還要花更多的精力備學生、備方法。備學生其實就是學情分析,主要是了解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以及興趣點的把握。在備學生知識層面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用到比較多的有閱讀與觀察問題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的轉換能力。掌握學生的能力就能對教材進行進一步的優(yōu)化處理。哪些是應該略講,甚至學生自學完成,哪些需要著重詳解。根據學生理解新知識的能力,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探究精神,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
在學情分析后老師對備教材這個環(huán)節(jié)又要增加新的思考。在對紙質教材的充分利用基礎上,老師還應該注重對豐富多彩的立體教材的深挖掘與延伸,提高學生的體驗感與認知度。要根據不同的學情區(qū)分教學重難點,抓住知識特點與學生特點,進行知識點的精心設計與安排。
備方法主要指備教法。我認為適合數學的教學法主要包括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發(fā)現法、探究法、任務驅動法等。事實上教無定法,沒有哪一種方法是完美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材特點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以便學生能更好的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并得以提升。
在平時的教學備課中也是以這樣的方式要求自己。比如《角的概念推廣》這一節(jié)課,因為概念性的內容較多,但相對較簡單,學生較容易出現厭倦感。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主要從如何提高學生興趣著手,從挖掘他們的主動性出發(fā)設計教學方案。以下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
我所任教的對象是中職一年級單招班學生。有著中職生普遍的共性,年輕有朝氣,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有較強的探知欲望,喜實踐,輕理論,欠缺對問題的歸納與總結能力。所以,如何能將概念直觀化,讓學生樂于主動去理解和掌握概念,成為本次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本節(jié)課選自馬復、王巧林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職學生專業(yè)教材《數學》。本節(jié)內容是《三角函數》章節(jié)的第一節(jié),是對初中銳角三角函數的一個延伸和推廣,主要是運用運動觀點來定義角,即用角的始邊和終邊及旋轉方向來定義任意角,完成知識的拓展。本節(jié)課起到一個鋪墊和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jié)內容分2課時進行,本節(jié)課為第一課時。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
1.要求學生掌握“旋轉”:定義角的概念;
2.能正確作出一個已知角。
過程與方法目標(會學):
1.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導入新課,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抽象、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善于尋找數學規(guī)律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樂學):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明確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
2.養(yǎng)成善于發(fā)現問題、積極思考、并樂于與同伴交流的良好品質;
依據教材內容、特點、學生能力基礎確立教學重點: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象限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正確作出一個已知角以及如何判斷象限角與非象限角。
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設計流程如下:
1.采用情境導入設疑提問,通過學生親眼觀摩、親手探究引出主題;
2.采用布置任務,以小組協(xié)作探究的形式,完成學案與任務;
3.通過練習并分組完成來達到鞏固知識、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并順利解決的目的;
4.運用各種層次的評價,學生能檢查糾正、鞏固提升、獲取知識、提升能力;
5.在總結設計時引入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
課前準備:教師:道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分組、學案準備
學生:根據學案預習本課相關內容、組內分工
創(chuàng)設情境:
觀看北京奧運比賽中國隊跳水與體操視頻,詢問講解中出現的“轉體720度”、“背轉450度”表示什么?回憶初中角的定義,看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引出本節(jié)的課題。
探究任務分析:
任務一:快5分鐘的手表,怎樣把時間調準?分針轉了多少度?
任務二:快1.25小時的手表,怎樣把時間調準?分針轉了多少度?
當分針旋轉超過1周后,旋轉的角度怎么計算?
引出“角的運算”,讓學生學會計算旋轉超過一周的角。
任務三:慢5分鐘的手表,怎樣把時間調準?分針轉了多少度?
方向不同,怎樣描述角的大小?
運用“運動”的思想把角的概念推廣到任意角。
帶著問題“本節(jié)中角的概念得到了怎樣的推廣?”自學課本P126-127
完善旋轉超過一周“角的運算”。(依據旋轉方向將不足一周的角加上或減去若干個周角得到)
逐步深入:下列命題中哪些是正確的( )
1.0°角是最小的角;
2.銳角一定小于90°;
3.小于90°的角一定是銳角;
4.不存在最大的角。
點評:角度的取值范圍為一切實數。
及時測評:零角就是始邊和終邊重合的角嗎?
點評:終邊繞著角的頂點旋轉時,可以形成任意大小的角。
自學課本P126-127,你會怎么使用尺與量角器作出任意角。
(1)150° (2)-45° (3) 90° (4)-180°
點評:關鍵是要分清旋轉方向。
逐步深入:分別作出下列各角
(1)390° (2) 300° (3)750° (4)-480°
自學課本P127,學習象限角與非象限角的定義。
究一究:合作探究,理清思路
及時測評:(1)在直角坐標系中,角如何放置?
(2)象限角是如何判定的?
(3)非象限角是如何判定的?
(4)-270°是象限角還是非象限角?
練一練:學生完成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判斷下列角是象限角還是非象限角,如果是象限角,判定它在第幾象限。
(1)330° (2)-120° (3)-420° (4)720°
再究一究: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
① 第一象限的角一定是銳角;
② 鈍角一定是第二象限角;
③ 小于90°的角一定在第一象限;
④第二象限角一定大于第一象限角。
采用自評、組內互評、教師點評等多元評價方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點評,鼓勵并指出不足,提出改進方法,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鞏固內化,同時引入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總結的方式,對本課的每一個知識點、技能點以及任務的完成情況及時進行評價總結,并于課堂最后引導學生完整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
成功之處:
1.課題的引入
利用學生對圖形與視頻的新奇感激發(fā)學生獲取新知的欲望;
2.及時評價
教學評價貫穿整個教學實施過程,及時有效的評價有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
3.協(xié)助學習、合作探究
學生通過協(xié)助學習來解決任務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學習吃力的同學有更多學習的機會,學有余力的同學能更好的吃透概念。
4.重、難點的分化
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學概念、自主和探究的方式來突破的,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原則;
不足之處:
本次教學中可能會出現“時間控制難、學生探究不夠深入、對學生指導和評價不夠全面”等問題,需進一步完善并解決。
在平時的每一節(jié)課的備課過程中我都要從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入手,深入理解教材與學生,長此以往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為目標。總之,教學中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其實就是備課。而“備好課”是教師能保證高質量的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長期嚴格要求自己,每一節(jié)課都能在對學生充分分析的基礎上依據教材,拓展教材,長線投入才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