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偉
(河南省安陽市滑縣第一高級中學,河南 安陽 456400)
前言:我國在實際發(fā)展的過程中,不論是處于任何一個歷史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體都對應著具體的歷史任務,在現(xiàn)如今,愛國主義的任務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進行全面堅持,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全面堅持,而且全民都要參與其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建設,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得以實現(xiàn)。
校園文化在進行實際建設的過程中,必須需要教師和學生雙主體全面參與進來。對于傳統(tǒng)的校園文化建設而言,其對于教師這一全體的主體作用更為看重,而且認為學生僅僅扮演著參與者的解決,對學生這一主體的作用完全忽略。而以歷史的角度來分析,學生群體發(fā)揮主體作用的事件不在少數(shù),而且我國對于學校的建立已經(jīng)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而且經(jīng)常會發(fā)生鬧學潮的現(xiàn)象,基于該現(xiàn)象的發(fā)生,其也從側面證明了學生群體開始了覺醒。在清朝的時期,有“公車上書”,而在近代,則有“五四運動”,對于這兩次運動而言,整體的規(guī)模和反響都非常大,而以上運動的引發(fā)主要原因,就是以學生作為主要的主體內容,對國家的權威進行保衛(wèi),使國家免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而且鬧學潮的典型就是這兩次運動,與此同時,在歷史的舞臺上,學生這個一直被忽略的群體榮登了上來,基于此,可以進一步明確,學生可以將自身的主體作用全面發(fā)揮出來,而且學生對于家國的維護,不僅僅局限與滿腔的熱血,在必要的關鍵時刻,有著英勇獻身的豪氣。因此,在如今的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將學生這一主體作用全面重視起來,并且確保教師與學生這兩大群體的互動和聯(lián)動得以實現(xiàn),進而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將愛國主義教育全面的深入進來。校園文化在實際建設的過程中,要想使愛國主義全面融入進來,學校自身就要具備宣傳意識,在學校的內部,不論是宣傳部門,還是共青團支部,都要對愛國主義教育進行全面的宣傳,而且對于教師和學生這兩大主體而言,其對于愛國主義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滲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基于這兩者的聯(lián)動,使愛國主義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融入更加徹底。
在民族精神中,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最重要的核心內容,其工作的本身不但具備長期性,還具備細致入微的特性。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將愛國主義教育全面融入進來,僅將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主要的依托方向,則是遠遠不足的,在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過程中,學生只能對自身的聽覺感受進一步加深,而到具體的實踐則還有很長的路要求。在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將一個耳濡目染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進來,進而將安國主義內化到學生的心中,進而使學生可以自發(fā)性的踐行愛國主義。從本質的角度來分析,愛國主義教育就是對人開展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動物相比,人與其有著本質性的差別,人不但會勞動,還有屬于自己獨特的思想,而且在實際的社會環(huán)境中,不同人的不同意識形態(tài)錯綜復雜,而基于此種狀態(tài),就要將愛國主義教育深入進來,進而達到人心凝聚的目的。校園文化在實際建設的過程中,要想使愛國主義教育全面的融入進來,就要將新的網(wǎng)絡平臺載體建立進來,基于信息技術的全面發(fā)展,在如今的校園內,幾乎每一位學生都有一部智能手機,因此,學校的相關宣傳部門應該將相應的平臺利用進來,例如,微信、微博、QQ 等,進而將學生感興趣的愛國主義微話題創(chuàng)建進來,將微信公眾號利用進來,進而實時的宣傳五四青年節(jié)、八一建軍節(jié)等,并且對其進行詳細的介紹,以這些活動作為主要的圍繞中心,進而進行線上的微話題討論,將有獎競答的措施實施進來,進而使學生對于愛國主義教育的參與積極性提高上來,最終使愛國主義教育全面的滲透到文化建設之中。
結語:總而言之,本篇文章對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分析。學校在實際發(fā)展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校園文化的建設,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將愛國主義教育全面滲透進來,不但可以使學校內部的學生加深自身的愛國情懷,還能使整體的凝聚力全面提升上來,不僅如此,對于當前階段校園文化存在的一些不良之風,也可以通過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入使其得以到全面的鏟除。在將愛國主義教育全面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不可僅依據(jù)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而是要將相應的宣傳部門和共青團支部全面利用進來,進而對愛國主義教育進行實時的宣傳,此外,相關學校還要做到與時俱進,將相應的網(wǎng)絡平臺建立進來,進而使學生對于愛國主義教育的參與積極性提高上來,最終使愛國主義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滲透全面性和高效性進一步提高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