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燕
白銀礦冶職業(yè)技術學院,甘肅 白銀 730900
隨著全球化一體經(jīng)濟時代的到來,全球文化也成為各個國家相互學習主要內容。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英語翻譯人才的社會需求愈來愈大,同時也為大學英語專業(yè)中翻譯教學增加較大難度。當前,教師在翻譯教學中常常忽略英語文化的重要性,使得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存在一定難度,無法用心感受英語的特有魅力,阻礙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為此,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將英語文化融入到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之中,提升英語教學質量。
有些語言詞匯雖然意思相同,但是處于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詞語的意思也會跟著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由于中西方文化歷史發(fā)展過程不同,文化背景也大不相同,致使英語與漢語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有時候兩者之間的意思也會背道而馳。比如:在中國文化中,許多有關狗的詞語都屬于貶義詞:狼心狗肺、人模狗樣等。而西方國家“dog”一詞即代表狗的意識,又表示忠誠。另外,中西方在數(shù)字中也有較大的差異性,通常中國數(shù)字文化中極為忌諱“4”,因為這個數(shù)字的發(fā)音與“死”字的發(fā)音較為相似,為此,中國人不喜歡“4”這個數(shù)字。而在西方國家通常比較忌諱“13”這個數(shù)字,其主要是因為《最后的晚餐》這幅世界名畫。由此可見,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融入英語文化極為重要,這樣既能讓師生一同注重中西方詞匯存在的差異性,又能為學生學好英語奠定良好基礎,以此提升英語翻譯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感受英語魅力[1]。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久遠的文化歷史,使得中國人在講話過程中會受歷史因素影響,使得目標性詞語通常位于定語和狀語的后面。而西方國家人在講話時,則會將目標性詞語放在定語與狀語的前面。由于歷史原因使得中西方在語言結構上二者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與中國漢語相比,英語比較重視語言表達,先表達主要意思,然后再對剩下的內容予以補充,兩者加在一起變成完整句子。倘若用中文思維只是進行表面淺顯翻譯,就會出現(xiàn)錯誤邏輯思維,這種思維模式既不符合語言邏輯,也不能為學生展現(xiàn)英語美感。為此,教師在英語翻譯教學中應明確中西方語言文化存在的差異性,確保英語翻譯的精準性,使其進行更好的語言表達敘述[2]。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導致學生在英漢翻譯過程中,常常局限于英語單詞的表面意思進行翻譯,這種翻譯情況使得已翻譯內容與實際意思相差甚遠,不但造成錯誤的翻譯結果,還會給他人理解產生誤導。尤其在翻譯中國成語時雖然只有四個字,但蘊含含義卻較為深遠。如果學生僅靠字面進行翻譯,就無法表達成語本身的含義。
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不管是英語還是漢語,其詞匯含義都有較為豐富的文化內涵,面對不同語境詞匯表達的含義也大有不同,呈現(xiàn)的效果也不相同。為此,教師應對英語文化內涵有足夠了解與認知。尤其在翻譯學術概念時,雖然有些單詞意思相近,但是放在不同語境中含義完全不一樣,這就需要學生在翻譯時將英語文化納入其中。在英語翻譯授課時,教師與學生都要正確理解各種英語詞匯的使用方法,熟知西方傳統(tǒng)文化。與此同時,師生還要在翻譯教學中懂得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慣用語,慣用語是英語語言的基礎,從而彰顯出西方文化特征與內涵。教師在授課時可以講英語文化內涵,這樣既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又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翻譯能力,提升英語翻譯教學質量[3]。
大學英語專業(yè)在選擇教材時,過于注重培養(yǎng)學生讀寫能力,常常忽略英語文化背景,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翻譯,這種學習方法不但降低英語翻譯教學質量,還阻礙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此,教師要想提升英語翻譯教學質量,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為學生展示西方文化,使其有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英語文化環(huán)境中提高自身翻譯能力。只有充分了解西方風俗習慣、特有文化特點以后,才能正確翻譯英語資料。這時教師可以采用文學作品當作提高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課外教材,也就是說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西方文化,比如:一些基督教、猶太教的經(jīng)典文學,就可以讓學生了解西方宗教文化,拓展學生視野,強化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與記憶,從而提高翻譯教學質量。另外,教師還應讓學生多觀看英語原聲電影,通過電影內容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充分利用學生碎片時間讓其在網(wǎng)絡資源中尋找有關英語文化的內容,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熟知英語文化,掌握英語文化特點,增強學生英語翻譯能力,減少翻譯錯誤[4]。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英語翻譯教學中更好的理解掌握英語文化,還可以借助英文傳說或者是英語歷史典故作為授課內容。這種教學方法既能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還能鍛煉學生實踐翻譯能力,促使學生在注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同時,還要多多吸收好英語文化,為今后成為一名合格的英語翻譯者做良好基礎。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英語翻譯“我們應當早日舉行派對”這句話時,其實這句話在英語文化中并沒有任何實際性的意義,只是用來寒暄交際的客套話,并不是正式邀請的意思,因為在英語文化,正式邀請他人時應采用邀請的語句,并說明具體的時間與地點,這樣他人才會正式被邀請?!爸芰砩习它c來我家參加生日聚會”,這句話明確交代了聚會的時間與地點,也就是說這是主人正式向客人發(fā)出邀請的意思。教師在翻譯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英語文化理念,以此提升英語翻譯教學成效。
大學英語開展翻譯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更多具有實踐能力且應變力較強的專業(yè)性英語翻譯人才。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英語文章體裁不同,導致英語整體語境也跟著發(fā)生變化。為此,教師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應將英語文化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學會從文章整體角度出發(fā),結合文章歷史文化背景,從而進行合理恰當?shù)挠⒄Z翻譯,確保上下文銜接得當,只有這樣學生翻譯出來的文章才能確保符合要求,使得翻譯文章體裁與西方文學體裁相同,提高文章翻譯的精準性。所以教師在英語翻譯授課過程中,不能僅僅停留在英語教材當中,而是將英語語境、英語文化、英語文章這三者優(yōu)化結合,待學生明確英語體裁翻譯要求以后,應根據(jù)文章的內容形式選擇正確的翻譯方式,無論是英語詞匯還是英語句子都能根據(jù)情境進行準確翻譯,長此以往學生在這種聯(lián)系模式中,就會逐漸提高學生翻譯能力,強化語言靈活運用能力,從而翻譯出符合要求的文章[5]。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英語文化有著極其重要教學作用。為此,教師應在翻譯教學中融入英語文化,充分發(fā)揮英語文化作用,增加學生英語文章閱讀率,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英語翻譯理念,使其在英語文章寫作中應用英語文化,強化學生對英語文化的了解與認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拓展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確保學生在畢業(yè)以后能夠擁有扎實的英語翻譯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