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艷明
(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學,河北 承德 067000)
當前流行的“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的是,學生在家通過教師發(fā)布的視頻完成知識的學習,課堂則變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筆者探究的教學模式“先做后研”與翻轉課堂有異曲同工之妙,可稱之為“我的翻轉課堂”。
筆者關于高中化學“先做后研”妙用例題的方法其具體做法是:新課用講授法重現(xiàn)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化學思想的培養(yǎng);將例題作為有詳解和規(guī)范格式的習題讓學生先做后研;學科解題思路的探究不是在新課教學中,而是后置到學生對新知識已具備一定掌握程度的習題教學中。
“翻轉課堂”在概念教學中,使用講授法而不使用探究法,這與筆者的教學觀點相同。教學要一味地從零探究,學生在學習某一化學知識時首先應該了解該領域的現(xiàn)有研究成果?;瘜W概念的教學,通過學生自習很難在短時間內體會科學家的研究過程以及引入概念的意義,加之目前學科多,學習任務重,時間有限。如果把艱巨的學習任務放到課前,要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去進行各學科的預習,課上教師先講解一遍,學生再展示一通,課堂顯得熱熱鬧鬧、輕輕松松,其實這樣的課幾乎沒有上的必要。課前艱難預習,課中花拳繡腿,課后大量習題,這樣的教學難以真正做到減負增效。
筆者在概念教學前會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和深入鉆研教材,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歸納等多種思維方法,引導學生的正確思維,明確化學概念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通過學生的思維把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揭示概念的本質,使學生全面掌握概念。而許多教材中所謂的學生探究過程,沒有必要的就不用耗費過多的時間“假探究”了。
當然,在講授的過程中不能一味簡單講解化學的概念、公式、原理、定律等,這些寫在書本中的知識主要是一種記錄和陳述,教師不應是簡單、純粹的知識陳述,不應僅是知識的口頭傳達,這當中應當融入教師的理解、教師的精神、教師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要體現(xiàn)出教師的個性風格。教師的任務就是要為知識賦予生命,教師的教學不是精心準備的課本劇,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問題往往才真正是教育和教學的亮點,優(yōu)秀的學生也并非一定是通過精彩的課堂教學教出來的。如何給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才是教育工作者應當追求的最高境界。雖然講授過程要占用一些課堂時間,但可與部分完成作業(yè)的時間互換,這是可行的。
新課教學不講例題是這種教法的一個關鍵步驟,將例題當習題,學生先做例題,再對照課本詳解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錯誤。課本例題因解答詳細、表述規(guī)范,學生很容易看明白,這樣既節(jié)省了課堂講例題的時間,又讓學生養(yǎng)成充分利用課本自主學習的習慣,一舉多得。筆者認為學生認真完成一道從未“見過”的題目,對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遠大于完成一道學生“見過”的題目。概念講清后,將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用于習題教學,讓學生直接在課后研究例題和習題,由學生“先做后研”,讓學生珍惜初次見題的機會,增加了學生“建?!蹦芰ε囵B(yǎng)的機會,在教學實踐中力爭讓學生跳出題海,重視題目的精選和“節(jié)約”使用。
題海戰(zhàn)術是當前中學化學教學的一大通病,現(xiàn)在有的老師為了提高短時間的效率,教學中對待化學概念教學極不重視,忽視了概念在化學中的基石作用,忽視了包含于其中的科學思想和方法,更談不上通過概念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在教學中應精選習題。作業(yè)分為必做和選做兩個層次,由學生按自己的能力和時間的不同分層次完成。在教學中一般不布置強求完成的作業(yè),將作業(yè)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寬松的作業(yè)環(huán)境讓學生做題時不會只重視答案和題量,會更重視解題過程,來龍去脈,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布置的化學作業(yè)學生如果沒有時間完成可以不做,學生不能只求見過胡亂刷題,不要浪費好題,同時注意保留一些好題在高三復習時使用。
在筆者從教的前十年,主要用題海戰(zhàn)術,雖然均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高分不夠突出一直是心中的缺憾。近十年,筆者用概念教學、教師主導、上課不講例題、習題教學先做后研的教學方法,班級高分、均分都很突出,學生中有幸出了四位高考總分市狀元,多位學生高考化學滿分,理科綜合均分多次全市第一。學生能少做作業(yè),高考成績仍然出色,更重要的是他們上大學后都十分積極上進,學習能力強。“先做后研”教學模式在“翻轉課堂”興起的背景下,有助于增強教師在現(xiàn)有教學制度和設施下運用這一教學方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