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
(洛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2)
音樂是一種廣為流傳的文化活動和藝術(shù)形式,是用來反映社會現(xiàn)實和表達人們思想情感的一種方式。莊重肅穆的音樂使人沉穩(wěn)如山,舒緩悠揚的曲調(diào)則可以使人放松身心,不同種類的音樂向人們傳遞著不同的情感,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理解音樂所傳遞的感情,就要求演奏者和聽眾具備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若是想要提高音樂鑒賞能力,那么一定繞不開的一項訓練就是視唱練耳了。
視唱練耳是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必學的一門基礎課程,是培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的一門重要課程,在國內(nèi),各大音樂專業(yè)院校一般都會將視唱練耳的成績列入考核范圍之內(nèi),而在國外,一些學校則會將視唱練耳考核放在畢業(yè)考核中,并且難度不算小,如果視唱練耳成績不通過,那么即使通過了其他考核,也不可能順利畢業(yè),也要面臨著延遲畢業(yè)的風險。因此,凡是想要學習聲樂或是從事相關(guān)行業(yè)的人都必須要掌握這門課程。從表面上看,視唱練耳就是指關(guān)于看譜即唱和聽覺方面的訓練,但是我們不能僅從字面上理解,其實視唱練耳是一門綜合性課程,主要包括視唱和聽音兩部分,具體又可以細分為視唱、音程、和弦、節(jié)拍、節(jié)奏、旋律等方面,通過這些方面的訓練,可以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所以,視唱練耳與音樂鑒賞能力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在視唱練耳中,聽覺訓練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而絕對聽覺則是重中之重,絕對聽覺是相對聽覺的對稱,是指在沒有任何輔助的情況下,能夠僅憑主觀就確定各音的準確音高。正因為如此,所以有些人認為,絕對聽覺是與生俱來的、無法后天獲得的,其實不然,相關(guān)實驗結(jié)果證明,絕對聽覺是可以通過訓練獲得的,并且如果能夠從兒童時期就開始進行這種訓練,效果就會更加顯著。通過視唱練耳訓練,可以提高絕對聽覺能力,也算是解決了學習音樂的一大難題。
而且正是由于視唱練耳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所以視唱練耳訓練的最終效果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專業(yè)上其他能力的發(fā)展,若是訓練得當,那么在面對一些基本的音樂問題時就不會感到困惑了,此外,音樂鑒賞的本意是對音樂作品進行鑒別、欣賞,在進行鑒賞之前,學生一定要具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視唱練耳正是通過訓練,讓學生能夠系統(tǒng)地學習、理解、記憶樂理知識,從而在進行音樂鑒賞時,有能力分辨出音樂作品中使用的不同旋律、音調(diào)、和弦,從而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進行視唱練耳訓練是必不可少的,視唱練耳訓練是培養(yǎng)音樂鑒賞能力的基礎。
眾所周知,學習音樂最離不開的一門訓練就是視唱練耳,視唱練耳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節(jié)奏感和音準感,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增強學生的音樂記憶力,讓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各種音樂元素,從而能夠熟練地識譜,將這種技能應用于音樂實踐活動中去,逐步培養(yǎng)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
在視唱練耳訓練過程中,學生一定要具備一定的音樂敏感度,要對音樂元素進行直接感知,并且學會對作品進行多方面、全方位的感受,對音樂作品深入理解,系統(tǒng)地進行表達,在感知、聆聽、表達的過程中鍛煉自己,從而培養(yǎng)音樂鑒賞能力,因此,音樂鑒賞能力是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的目的。
音樂鑒賞是對音樂作品進行鑒別和欣賞,是一門“聽”的藝術(shù),但是這種聽卻不是簡單地聽,要在聽的過程中,去貼近作品,感悟作品所運用的音樂元素,聆聽音樂旋律,讓感官得到愉悅,讓精神得到升華,在感性與理性的互相交融中去真正地“聽”音樂。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不能只是將關(guān)注點放在旋律是否動聽這一表面上,而應該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度理性分析,從音樂的內(nèi)涵、創(chuàng)作結(jié)構(gòu)入手,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真正地聽懂音樂。
視唱練耳主要就是通過對聽覺進行訓練,讓學生反復傾聽不同的音樂作品,再對不同作品的音高、音色、音強進行辨析,分析作品的和聲、旋律,真正理解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和情感,為學生積累音樂知識,從而提高音樂素養(yǎng),提高對于音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但是究竟如何通過視唱練耳來培養(yǎng)、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呢?接下來就來列舉幾個在視唱練耳過程中利于培養(yǎng)音樂鑒賞能力的方法:
視唱練耳最重要的就是對于聽覺的訓練,聽覺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能力的最基本的一種手段。首先可以選取不同風格的世界名曲進行訓練,讓學生在進行真實作品的比對中發(fā)現(xiàn)音樂風格的多樣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不同學生的音樂水平的高低,根據(jù)具體情況,針對不同學生,選擇適合他們的訓練曲目。其次通過觀察學生對于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的感悟,觀察學生本身所具有的音樂敏感度,了解自身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再結(jié)合相應的視唱練耳訓練,培養(yǎng)個人的音樂想象力、音樂記憶力、音樂創(chuàng)新力,以培養(yǎng)后天的感知能力,彌補自己不足,通過訓練,提高音樂鑒賞水平。
記憶是人腦通過對經(jīng)歷過的事物的識記、保持、再認或再現(xiàn),它是一種基本的心理過程,能夠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象,把無序的事物變得有序,主要包括“記”和“憶”兩個過程,而根據(jù)記憶保持的時間長短,則可以將記憶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三類。記憶這一過程主要就是體現(xiàn)在人們的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視唱練耳作為音樂學習的一部分,自然也離不開記憶,少不了要進行記憶訓練。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視唱練耳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視唱,也就是看譜演奏,但是如果連曲譜都看不明白,又要怎么表演呢?所以,在進行視唱練耳的訓練時,要把最基本的樂理知識掌握好,這也正是“記憶”過程中“記”的部分,只有對基本的樂理知識形成一個整體的認識,并對樂理內(nèi)容加以保持、強化,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學習,才能夠為音樂表演和音樂鑒賞打下基礎,避免出現(xiàn)“記不住”“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現(xiàn)象。其次,借助聽覺訓練的成果,在識譜的過程中,就可以自然地聯(lián)想到與這類曲譜相似的曲目,發(fā)揮“記憶”過程中“憶”的作用,提取出在腦海里曾經(jīng)存儲的記憶,將過去學習的知識以不同的形式再現(xiàn)出來,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具體分析所識曲譜,自然地融入對曲譜的理解與感悟,幫助記憶,這樣在進行音樂鑒賞時,才不會覺得毫無頭緒。
前面也已經(jīng)提到,可以根據(jù)記憶保持時間的長短將記憶分為三類,而視唱練耳訓練正是以短時記憶為中心點,通過來來回回地強調(diào)、復述、練習來訓練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長時記憶,通過對音樂活動的多次重復,積累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認識,幫助他們深入了解音樂作品,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視唱練耳要求學生自己進行“真刀真槍”的實練,不是只會一些理論知識就足夠的,音樂鑒賞能力也不是在只會一些書面知識后就能有所提升的。因此,為了培養(yǎng)、提升音樂鑒賞能力,要結(jié)合所學到的樂理知識進行練習,在自己的練習過程中尋找不足。
學生可以試著演奏不同的樂器,熟悉不同樂器的不同音色,積累音樂經(jīng)驗,通過在演奏過程中辨別不同樂器的細微差別,鍛煉自身的辨音能力。此外學生還可以試著自己發(fā)聲,選擇適合自己的音樂風格,試著進行不同聲部的演唱,再結(jié)合對于世界名曲的學習,試著了解作家如此創(chuàng)作的原因,有助于進一步了解作品,為培養(yǎng)音樂鑒賞能力增添助力。
音樂是用來傳遞情感、愉悅身心的,但是如果沒有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是無法體會到音樂之美的,這就要求聽眾具有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對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來說,要求自然就會更高,于是就要借助視唱練耳來豐富學生的音樂經(jīng)驗,在視唱練耳的過程中,通過對視唱和聽音的訓練,熟悉基本的樂理知識,了解不同的音樂風格與創(chuàng)作結(jié)構(gòu),在積累音樂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并提高個人的音樂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