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艷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匯源愛心學校,江西 九江 332400)
小學語文的教材,大多是由一篇篇的文章構成的,而對于這些文章的學習離不開學生的有效閱讀,只有具備較高水平的閱讀能力才能夠真正理解文章的含義和作者所要傳遞的情感,從而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因此,怎樣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我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探究的問題。在日常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可以通過科學合理安排閱讀內容,營造濃厚的班級閱讀氛圍,小組閱讀討論以及安排學生記錄閱讀心得體會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作為學生自我提高和完善的重要階梯,在小學階段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1]。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往往過分注重課堂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我們教師在日常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上的文章,還要給學生安排一定量的課外閱讀任務,通過學生課外閱讀任務的完成,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進而更好的理解語文課本中的學習內容,從而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當然,課外閱讀內容的選取也要與課堂知識緊密結合,而且選取的文章盡量為極具代表性的世界名作,通過這種課外閱讀讓學生充分吸收中外名家的寫作特點。例如在學習完趵突泉一文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閱讀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一文,首先讓學生運用在學習趵突泉一文時掌握的閱讀方法來進行閱讀,作者是如何簡單明了的描述地點位置的?哪些地方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濟南的冬天一文與趵突泉的寫作手法有什么共同之處?兩篇文章作者分別想要表達什么的思想感情,兩者是否有共通之處?教師通過安排布置這種與所學內容緊密聯(lián)系的課外閱讀任務,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課外文章的學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也能夠利用所學知識來更好的閱讀課外文章,從而起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2]。
環(huán)境對于一個人習慣的養(yǎng)成影響是巨大的,因此,想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就必須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營造出積極向上的閱讀氛圍,通過閱讀氛圍的營造來增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對于小學語文而言,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朗誦大賽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可以通過在班級中建立讀書角來營造閱讀氛圍。例如教師可以每個月組織班級學生進行一次朗誦大賽,朗誦的內容就是語文課本中的文章,然后從班級中選出5名評委進行評價,其他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報名參賽,最后看看誰朗誦的最有情感,節(jié)奏把握的最到位,最后評出一、二、三等獎,對于獲獎的學生進行公開表彰,通過舉辦朗誦比賽可以營造出人人參與的閱讀氛圍,而且學生通過朗誦比賽進一步加深了對于文章的理解。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了課堂上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也很難通過這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分組閱讀的形式就行課堂教學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正式學習一篇文章之前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組,然后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文章的閱讀,教師給每個小組制定閱讀大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閱讀完成后針對閱讀大綱進行小組討論并分享學習心得體會。閱讀大綱的制定深度要適當,以學生能夠通過自主閱讀解決閱讀大綱問題為度。例如在學習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一文時,教師在學習之前安排學生進行分組預習,并讓學生通過閱讀和小組討論解決一下幾個問題:文章開頭和結尾都提到父親對我說過的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有什么深意?文章中在描寫我大喜過望所用的文字描述有什么獨特之處?文章中所說的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具體指的是什么意思?然后讓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去展開閱讀,閱讀完成后進行小組討論,并根據討論結果形成關于這幾個問題的答案同時分享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教師在查看答案后進行詳細解答然后正式進入課堂教學階段。這種小組討論學習的教學模式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了參與者,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在討論的過程中大家各抒己見,通過表達交流的過程提高了閱讀水平[4]。
因此,小學語文閱讀策略單元的教學實施探究是一個連續(xù)的、系統(tǒng)的過程。我們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重視,通過多種手段和教學方法來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自覺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