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qū)寧谷中學,貴州 安順 561000)
在應試教育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很多數(shù)學任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相關題目的引導訓練時,過于注重學生進行解題訓練時的解題準確率。很多教師認為,想要讓學生對相關公式定理進行熟悉與深入理解,就必須靠大量的解題訓練才能夠完成。為了保證題目的訓練數(shù)量能夠達標,很多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的解題準確率,只要學生能夠準確無誤的解答出相關的題目,那么教師就會馬不停蹄的準備接下來的解題訓練。希望學生能通過海量的解題訓練來達到熟能生巧的解題效果。但這種方式對于拓展學生思維,深化學生對有關知識點的理解是毫無幫助的。這種模式的解題訓練只是機械化的重復,并不能夠讓學生有實質上的提升。
還有很多任課老教師,對解題反思這種教學方式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認可解題反思這種教學方式在學生的數(shù)學課程學習中能夠起到的教學效果。但大多數(shù)教師只會引導學生對錯題進行解題反思,而學生能夠準確解答的題目,教師并不會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反思。這種觀念是完全錯誤的。對于做錯的題目自然應該進行解題反思,這能夠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查缺補漏,加深學生對有關知識點的理解。但學生能夠正確完成的題目也是需要進行一定的解題反思的。就好比學生在進行浙教版七年級下冊與平行線判定相關的題目練習時,能夠從已知條件推斷出,兩條直線的內錯角相等。進而可以正確的推算出兩條直線平行。但倘若學生在解答完這個題目時不進行解題反思,可能就無法知曉該題目還能通過其他的判定方式進行判定。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方式會越發(fā)僵硬固化,就無法靈活的解答其他類型的問題。
這里所說的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指的并不是在新授課程中對新知識接收的興趣培養(yǎng),而指的是在解題過程中對題目解法進行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倘若學生僅把數(shù)學課程學習后的解題練習當作一項任務在完成,就無法體會到解題過程當中的樂趣,也就同樣無法理解解題反思能夠帶來的樂趣。倘若學生理解了解題反思這種教學方式的重要性,卻無法體會到解題反思這種教學方式所蘊含的樂趣,那么在日常的數(shù)學課程學習當中會感受到煩悶和痛苦。這是不利于學生進行數(shù)學課程學習的。因此,有關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題目解答的過程中,應當以一種較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來幫助學生提升對解題本身的興趣。對于一時間無法正確進行題目解答的同學,不要給予過于繁重的心理壓力,不要進行過于嚴肅的批評,而對于能及時進行題目解答的學生,應當進行及時的鼓勵與褒獎。讓學生在較為輕松愉悅的解題氛圍當中進行數(shù)學課程知識的溫習。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自主形成解題反思的練習習慣,這樣一來,學生對新授數(shù)學課程當中的知識點,就能夠進行自主的研究和消化了。
很多學生與教師一樣,認為數(shù)學知識的溫習必須要靠大量的習題練習來完成。果然很多學生在課后的作業(yè)練習中只注重習題解答的數(shù)量而不注重質量,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學習方法,既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又無法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點的解題訓練時,務必要對學生的解題觀念進行糾正。教師應當讓學生知曉進行相關題目訓練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達到100%的準確率。而是讓學生在解題訓練的過程當中檢查出自己在有關知識點學習中的不足并加以彌補,在對基礎知識完全掌握后,通過相關習題的訓練,來起到開拓思維,提升能力的效果。為此,有關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例題的講解來進行該種觀念的傳達。仍然是以浙教版七年級下冊有關直線平行的概念為例。教師在進行例題解答時,可以引導學生對兩條直線平行的相關判別方式進行理解。學生在進行例題解答時,會對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等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知。但教師在進行解題反思時,并不一定要局限于該公式定理的表達與闡述。教師可以通過已知條件與答案轉換的方式,來讓學生思考,是否兩直線平行能夠推出內錯角相等的概念,是否兩直線平行能夠推出同位角相等的概念。通過這樣的引導,能夠很明確地向學生傳遞一個觀念,那就是在日常的數(shù)學課程新授知識點的理解與接受過程中,不能以追求正確答案來進行習題訓練和解題反思。但應當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相關知識點,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來進行有關習題的訓練。
很多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提升做題的準確率,會讓學生在日常的習題練習中,將做錯的題目綜合記錄到錯題本上,以便未來進行相對應知識點和題目的溫習。但很多學生在不了解某個知識點的情況下,會重復做錯一類題,針對一類題進行重復的錯題收集和記錄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反思記錄。讓學生通過相關記錄來加深對陌生知識點的印象與理解,提高自己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數(shù)學教學而言,“解題反思”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方式,它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與綜合素質,也能夠令數(shù)學課程的教學效果有較大的改善,需要教師和學生給予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