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平 (江蘇連云港市黑林中心小學)
近年來,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仍存在著效率低下、效果差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拓展課堂教學形式的方法,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高效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
計算思維是指用計算機領域的方法解決問題時形成的思維。小學生剛剛接觸信息技術課程,這方面知識相對薄弱,若使其獨立運用計算思維解決問題,不僅難以達成目標,且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也不甚理想。對此,教師應當進一步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使其在交流的過程中碰撞思維的火花,獲得新的解決方法,進一步深化其計算思維。
比如,在教學“保護珍稀動物”一課中,課堂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利用PowerPoint 做一個關于保護珍稀動物的PPT,教師可將學生五人分為一組,學生在小組內開展交流。課堂上,有的學生負責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尋珍稀動物的圖片,有的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予以配文,還有的學生在網(wǎng)上收集了大量的版面素材,進行了版面的設計。學生間互相交流,找尋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堂效果十分顯著。課后,每組的PPT 都被展示,大家互相討論交流,評選出最具計算思維的作品。
用交流的方法讓學生全程參與到作品制作的全過程,不僅能讓學生對不熟悉的板塊進行強化學習,還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經(jīng)歷運用信息技術方法解答各種問題的過程。同時,不同小組成果的展示與交流,可以讓學生互相看到對方作品的閃光點和自身的不足,從而加強學生運用計算機的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化其計算思維。
數(shù)字化學習代表著學生整合資源并利用其開展學習的能力,是考量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時,可立足課堂又突破課堂,使信息技術課不只是單純的“教”與“學”的過程,而是讓學生學會整合相關資源,學會互相合作與創(chuàng)新,在其它資源中嘗試數(shù)字化學習的方式。
比如,在講“修改文字”一課時,教師課前在班級群里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任務,讓學生自己在網(wǎng)上查詢如何在Word 中修改文字,包括添加、刪除文字,以及復制、粘貼文字。簡單的教學后,學生打開其他學科的文檔進行練習。有的學生運用課堂內所學修改文字的一些方法,將筆記中一些重點的內容標記出來,如將重點和次重點用加粗、變色等方式予以表現(xiàn)。
可見,數(shù)字化學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擁有自己尋找資源的應用能力和意識。教師應當多加引導,結合教學內容整合相關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訓練和應用過程中,提升其數(shù)字化學習和應用能力,促進學生信息化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信息責任是小學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面臨當前言論自由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小學生極易受到網(wǎng)絡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此,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適當?shù)匾龑W生參與到社會時事討論的過程中,使其切身體會信息技術的雙向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比如,學生學習“發(fā)帖與回帖”一課的內容時,需要掌握在論壇上發(fā)帖和回帖的具體操作,同時要學會文明上網(wǎng),信守虛擬世界的公共規(guī)范,具備信息技術的基本道德。如網(wǎng)絡暴力對于當今社會的危害,警醒大家做有道德的網(wǎng)民,全面地看待和思考問題,冷靜對待網(wǎng)絡事件,在網(wǎng)絡這一虛擬世界中講究信息責任。
要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就得注重學生信息責任意識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只有具備了正向的、道德的信息責任意識,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能力才是有益于個人、有益于社會的。故而,教師在日常教學時應結合課內教學的內容,開展各種規(guī)模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總結與反思,進而激發(fā)自身的信息責任意識。
總而言之,教師通過拓展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不僅能夠提升課堂的活躍程度,增進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其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還能夠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信息技術責任感,為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