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劍波
(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廣西 南寧 530021)
腫瘤學中腫瘤內科學屬于重要分支,其不但具備普通內科學的共性,同時也具備自身的特殊性,比如集合了多學科系統(tǒng),和腫瘤生物學具備密切關聯(lián),需要應用種類較多的診斷和治療新技術。但目前我國大部分的醫(yī)學院校均未對腫瘤課程進行設置,無法取得集中的腫瘤內科教學效果,實習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集中梳理腫瘤知識,因此學習的效率低下。由于腫瘤學教學的效率低下,無法與臨床醫(yī)療實際相滿足,導致臨床專業(yè)實習生在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時受到較大阻礙[1]。由于未能對腫瘤學教學工作單獨開展,大量教學醫(yī)院將腫瘤科設置為實習科室,由此使實習生能夠在實習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強化自身的腫瘤專業(yè)知識,更好的服務于臨床診治工作。
腫瘤學屬于獨立學科,在我國教學工作中缺乏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學校在實施腫瘤教學時,內容通常較為分散,在內科學、婦產科學、外科學、影像學等學科中均具有腫瘤內科的相關知識,但知識較為片面,且容易出現(xiàn)重復的情況,使實習生無法對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也無法理解不同腫瘤學科之間存在的相關聯(lián)系[2]。加之部分醫(yī)學院校未能對腫瘤專科教學進行單獨設立,在進行教學大綱編制時,未能將實習生安排到腫瘤科進行實習,從而使得實習生無法對腫瘤學知識進行學習。
腫瘤內科學屬于全科醫(yī)學,為提升腫瘤內科的學習效果,就需要實習生自身具備的基礎知識較為扎實。因此在臨床教學中,需要注重實習生基礎知識的提升,強調在為病例進行診斷時,需要為病理開展詳細體格檢查,對病史進行采集,并開展輔助檢查,綜合診斷病情,根據診斷結果來對個性化治療方案進行制定。尤其是要求實習生對具備腫瘤內科學專業(yè)特點的診療知識進行有效掌握,如腫瘤轉移、放化療毒副作用等。醫(yī)院病例大部分情況下可滿足教學要求,如能有“醫(yī)聯(lián)體”這樣的形式合作,可以很好的解決教學病例不足的問題。
將常見腫瘤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對實習生具備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包括食管癌、肝癌、肺癌等。診療操作內容涉及放療定位、靜脈化療、介入治療等,通過進行統(tǒng)籌安排,盡可能使實習生參與到各項腫瘤科操作中,由此使其感性認識提高。通常情況下,帶教老師首先對規(guī)范化操作步驟進行講解,其次對實習生進行引導,使其懂得該項操作開展的適應證、禁忌證、操作步驟與相關注意事項等;然后為實習生開展示范動作練習,在開展操作的過程中對操作要領進行講解,指導實習生親手開展操作;最后對實習生操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糾正,對表現(xiàn)好的實習生進行表揚,發(fā)揮激勵作用。在臨床診療過程中,部分診斷操作開展時可安排實習生進行參觀,如介入治療,帶教醫(yī)師邊操作邊進行講解,從而使實習生具備的腫瘤治療方式認知得以提高。
P B L 教學即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其是將實習生作為教學內容的中心實施教學。通過提出典型問題,使實習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思考與解決問題,有利于其思維發(fā)展的促進。在討論實施前將病例資料發(fā)放給實習生,將實習生分組開展討論,討論完成后每組選取一名代表發(fā)言,其他小組成員可對發(fā)言進行補充,最后由教師結合病例開展講解。該教學模式可使實習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凸顯,使實習生具備的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除此之外,依靠討論病例,還可使實習生取長補短,將實習生自身的問題分析能力提高。在開展病案分析的過程中,通過鼓勵實習生發(fā)言,對自身的觀點進行陳述,也可對他人的觀念進行反駁,不僅使實習生自身的學習興趣提高,也可使實習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增強。臨床教學查房是醫(yī)學院校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醫(yī)實習生臨床思維能力,更好地將醫(y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強化教學查房工作,可使腫瘤內科實習生具備的臨床思維能力增強,將自身學習的理論知識更好的為臨床工作提供支持[3]。由于不同教學對象(臨床醫(yī)學本科實習、內科規(guī)培生、腫瘤學專業(yè)研究生)具備的腫瘤內科基礎知識掌握度存在差異,加之其在日后工作中對于腫瘤內科知識的需求度不同,因此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采用不同的側重點進行教學,為腫瘤學專業(yè)研究生提供強化腫瘤內科帶教學習[4]。
腫瘤內科學屬于涉及面廣以及整體性強的學科,因此在開展臨床實習教學時,需要對實習生具備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進行強化,通過多方面對實習生的臨床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使其具備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得到調動,取得更好的臨床帶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