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育才實驗學校 潘玲玲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若能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將閱讀作為輸入,促使學生掌握語言技巧,用寫作作為輸出,檢驗學生是否更好地進行自主建構,則能引導學生全面提升語言能力。然而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往往不能自主找到合理的讀寫契合點。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前提示、課后練習、“交流平臺”和“詞句段運用”等助學系統(tǒng),促使學生展開各種讀寫活動,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詞句段運用”是部編版教材開設的欄目,也是一個展開讀寫結合活動的助學工具。要引導學生圍繞其中提到的語言點進行觀察,嘗試發(fā)現文字運用的規(guī)律,并試著在仿寫中學以致用。
學習《十六年前的回憶》后,引導學生結合“詞句段運用”展開自主學習,首先看看課文中的詞句,思考其中是否有外貌和神態(tài)的描寫,并思考如果刪掉這些內容的話,是否會影響文章的表現效果。學生找出了“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親”“父親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tài)度”等詞句,發(fā)現這些詞句能很好地展現父親英勇不屈的形象,讓父親變得更高大。學生認識到這些詞句并非可有可無,能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效果。鼓勵他們嘗試展開學以致用的活動,思考如何能優(yōu)化自己的作品,巧妙運用外貌和神態(tài)描寫。如有學生在作文中加入了“她的頭發(fā)里還夾著灰,臉上也被污泥弄臟,但是燦爛的笑容卻讓她變得格外美麗”,這段文字體現了幫老太太打掃衛(wèi)生的女孩形象,更好地展現了樂于助人的人物形象,用外貌變丑和心態(tài)更好來烘托出主人公毫不為己、一心為人的高尚品德。
結合“詞句段運用”能促使學生發(fā)現有價值的語言現象,掌握語用規(guī)律,并努力在生活實踐中加以運用。這樣學生就能感受語言的豐富和靈動,進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交流平臺”是部編版課本的重要板塊,也是幫助學生梳理學習方法的重要平臺,能促使他們圍繞單元展開復習,并展示自己的探究結果。要引導學生結合“交流平臺”中的具體例子分析課本中的生動詞句,嘗試展開鑒賞,并互動交流,說說自己總結出了怎樣的寫作方法。
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交流平臺”要求學生先分析《那個星期天》和《匆匆》中的詞句,看看作者如何將情感融入具體的人、事或景物中,在敘述中表達出來,又或者怎樣直接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情感。鼓勵學生圍繞這些展開交流,說說自己總結出了怎樣的寫作方法,并嘗試運用。如有學生展開交流,認為:“《那個星期天》中寫了跳房子、看著云彩走等內容,展現了‘我’的焦急和興奮。我覺得在寫作的時候可以借鑒這種方法,先寫一件事情,通過動作、心理活動等細節(jié)展現出情感?!惫膭顚W生展開嘗試,有學生試著敘述自己參加體育比賽時的狀態(tài):“我在起跑線上來來回回地踱著步,還沒有開始比呢,我就感到心跳加速了。坐席上的同學為我吶喊,我暗自握拳,發(fā)誓一定要將這個第一名拿下?!痹谶@段描寫中,學生通過“踱步、心跳加速、握拳”等細節(jié)展現了“我”內心的緊張。
結合“交流平臺”展開詞句鑒賞,并展開交流,這能讓學生暢談自己在本單元的學習成果。圍繞此展開讀寫結合的活動也能起到良好的助學效果。
部編版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課后練習的機會,其中有不少課后小練筆。在教學中可以妥善使用,引導學生圍繞相關主題展開創(chuàng)作,嘗試抒寫心中的情感。
《鄉(xiāng)下人家》一文的課后小練筆為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心中的鄉(xiāng)村場景,并用一段話將其描述下來。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個助學系統(tǒng),先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說說文章如何展現鄉(xiāng)村生活,怎樣合理選材,體現出鄉(xiāng)村和城市的不同之處。如有學生發(fā)現:“課文中著重展現了鄉(xiāng)村的自然風光,寫了瓜藤、院子里的花草、雞鴨、草蟲等鄉(xiāng)村常見的物象?!惫膭顚W生思考:“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鄉(xiāng)村的景物,但是對鄉(xiāng)村的民風民俗,卻只是一筆帶過,如果你要從這個方面入手,你會如何寫呢?”鼓勵學生將鄉(xiāng)村民俗和景物融合在一起展開創(chuàng)作,如有學生嘗試將自己參與鄉(xiāng)村新年活動的感想寫了進來:“在城市里,過年的時候大家都閉門自吃年夜飯。但是在鄉(xiāng)下就不一樣了,家家戶戶都將桌子搬到了院子里,擺上飯菜,村子里的人可以相互串門,品嘗別家的美食?!痹谶@樣的活動中,學生寫出了對鄉(xiāng)村的情感。
利用“課后小練筆”作為助學系統(tǒng),學生能找到讀寫結合的切入點,他們可以聯系生活實際,發(fā)揮想象,模仿課本中的詞句展開創(chuàng)作,并在交流和修改中讓自己的作品更生動,文字更凝練。
在組織小學生展開語言訓練的時候要抓住部編版教材中的各種助學系統(tǒng),引導學生有條不紊地展開語用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就能找到讀寫結合的結合點,他們能在閱讀中自主尋找聯動之處,展開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