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宗厚
對于識字的人來說,最大的幸福莫過于讀書。對于讀書人來說,最好的讀書時機莫過于夜晚?!扒酂粲形妒莾簳r”,這是放翁老人追念兒時對燈讀書的況味。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陸游這句詩的理解也越來越深,感觸也越來越多,不時也勾起一些零星的斷想。
兒時讀冰心的《寄小讀者》,其中有一則說:“夜?jié)u長了,正是讀書的好時候,愿隔著地球,和你們一同勉勵著在晚餐后一定的時刻用功。”又說:“往常在家里,夜中寫字看書,只管漫無限制。橫豎到了休息時間,父親或母親就會來催促的。擱筆一笑,覺得樂極?!贝蟾攀鞘鼙奈恼碌母腥?,從那時起,養(yǎng)成了夜讀的習慣。夜闌人靜,在甜柔的燈光下,做完功課,再去讀那自己愛讀的書,或唐詩,或宋詞,或筆記小說……我如旱苗遇甘霖,享受這人生無盡的快慰。后來讀到葉靈鳳的《書齋趣味》,文章最后說:“在這冬季的深夜,放下窗簾,封了爐火,在沉靜的燈光下,靠在椅上翻著白天買來的新書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為自己搜尋著新的伴侶。”那時我雖然還沒有“書齋”,卻體會到了讀書的情味與環(huán)境氛圍,以及與讀書人的心境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夜雪初積”的夜晚,望著窗外剪玉飛棉的大雪,對著沉靜的燈光,去讀《世說新語》中“王子猷雪夜訪戴”的故事,去臨寫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真是一幅絕妙的“歲寒伴我夜讀書”的圖景!
到了“一春夢雨常飄瓦”的季節(jié),夜坐窗前,聽簾外潺潺的春雨打著屋檐聲聲,真是撩人情思!令人思遠,也令人懷人。讀陸放翁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詩句,會向往次日雨后春晨的賣花聲。讀著蘇曼殊的“風雨樓頭尺八簫”的名句,會想象到春雨聲中的蕭韻是多么的清幽雋永,是多么美妙的天籟與人籟的和鳴!到了“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的時候,夜聽雨打芭蕉或葡萄架的聲音,遠處不時傳來陣陣蛙鳴,一卷在手,又當別是一番滋味。夏夜讀書宜在納涼人散之后的午夜,萬籟漸寂,夜風中不時送來縷縷夜霧的香氣,一把葵扇,一杯綠茶,一盞青燈,誦詩讀史,不知東方既白。待到秋空如洗,皓月中天高掛。讀蘇子瞻“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的文章,真不知我是在讀蘇公的《赤壁后賦》,還是我隨蘇公同游赤壁?讀歐陽修的《秋聲賦》,不知歐陽子是我,還是我是歐陽子?方領悟到書中的文字原來是生活中的意境;而生活中的意境卻要“濃于熱情”的人去感悟、去體味,——這才是讀書的境界,才算讀到了書中的境界!
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青少年時代的許多習性都改掉了,唯有夜讀的習慣至今有增無減。夜讀,使我獲得了知識。夜讀,開啟了我的性靈。夜讀,使我在人生的旅途上找到了樂趣,找到了路標,也找到了自我。
愿我們都珍惜夜間的美好時光,互相勉勵著多讀一些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