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發(fā)以及國際形勢的波云詭譎,對國際教育市場產生了顯著的影響,給關注國際學校和留學等相關領域發(fā)展的家長和學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和困擾。
在海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的情況下,留學趨勢將如何?
近日,興業(yè)銀行發(fā)布了《2020年度全國留學報告》。報告顯示,盡管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國內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就讀受阻,但根據(jù)調研情況,今年9月教育部允許部分中外合作大學和中外合作項目臨時性擴招持有境外大學offer的中國籍學生,其政策類似“境內留學”,為就讀國際學校的中國學生留學提供了一條新路徑。
報告同時還指出,美國目前仍是中國學生本科留學最主流的國家,緊跟其后的是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具體來看,美國方向的中國留學生占比44.08%,英國、加拿大分別占比28.19%、17.98%,澳大利亞占比7.93%。
不過,隨著中美關系的演變及疫情的影響,英國申請人數(shù)呈現(xiàn)上升趨勢,尤其是2020年通過UCAS(英國大學招生服務中心)申請本科的學生較2019年增長23%。碩博階段留學,留學分布更顯多元化,英國方向居首,占比33.16%,美國方向以25.61%緊隨其后,其次為澳大利亞、中國香港、日本、德國等方向。
而在中國學生出國方向中,在本科階段美國仍是主流。隨著中美關系的演變,疫情的影響,英國的申請人數(shù)逐年增加,尤其2020年申請量增長23%。
興業(yè)銀行副行長陳錦光表示,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國民開始為子女籌劃并實踐國際教育之路,國際教育日漸普及,提高了我國新一代人才的視野和競爭力,促進了我國經濟、科技、文化、教育、旅游等各個方面的發(fā)展,對于國家和民族的復興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針對我國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就讀受阻的問題,教育部于2020年9月份正式宣布采取相關政策舉措解決新冠疫情影響下部分中國留學生的就學難題,其中包括允許北京等19個省市的約90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臨時性擴招持有境外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中國內地(大陸)籍學生等。
教育部要求,這些增額招收的學生在完成學業(yè)后,達到學業(yè)要求的,僅頒發(fā)外方高校學位證書,但可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獲得認證。因此,根據(jù)教育部政策要求,此次增額招生中國籍學生可以理解為“境內留學”,這是2020年出現(xiàn)的獨特留學情況。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xié)會出國留學服務分會理事長、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原司長岑建君認為,中美教育交流目前確實存在很大的變化,主要為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今后一兩年中國出國留學的國別走向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國別走向的比例不會再那么大了,更多中國的學生會選擇歐洲、東南亞,包括新加坡。第二是美國會加緊對中國學生在攻讀敏感專業(yè)方面的簽證發(fā)放。但在所謂敏感專業(yè)方面的限制主要還限制于研究生,主要是博士生為主,國家公派和單位公派為主,對本科生的限制影響不大。
第三方面的變化是美國會對中國留學生的實習簽證和工作簽證加緊審核。
但在岑建君看來,要辯證地看問題,而在教育全球化下,基本趨勢不會變。
“首先是中國留學生到美國留學的主流還是不會變的,由于其教育科研的吸引力,美國還是中國留學生的第一大目的地國,這個方向不太會變?!贬ňf,“第二個是美國教育界歡迎中國留學生的趨勢不會變,他們也希望能夠通過中國留學增進年輕人的相互友誼和了解?!?/p>
此外,岑建君認為今后未來有三大趨勢是不會改變的,其中包括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中心的從西向東發(fā)展趨勢不會變,以及中國持續(xù)向好的發(fā)展趨勢不會變。
此外,報告表示,各類專業(yè)留學的占比也反映出,隨著國內經濟的發(fā)展,比如國內金融和互聯(lián)網、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應用等行業(yè)不斷發(fā)展,中美之間上述行業(yè)的收入水平在逐漸縮小,但同時也讓更多人認識到了中美之間相關行業(yè)的差距,更清楚留學深造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