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溧陽市清安小學 黃 維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得到重視,語文教師針對新課程改革要求,需要思考古詩詞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實踐教學中積累經驗,也可利用互聯網工具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優(yōu)秀視頻進行借鑒。以此,在課程中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從而不斷提升古詩詞教學水平,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汲取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內容,在思想熏陶下,提升人文素養(yǎng)及學生審美能力。教師讓學生對古代詩詞及文字、意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掌握古詩詞應用方法,可在日常生活及寫作過程中,利用古詩詞豐富語言內涵,為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奠定基礎。
首先,教師重視度不高。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以朗讀、背誦為主,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總體教學成績,讓學生將重心放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上。例如,生字學習、詞匯學習、造句學習、習作學習等,古詩詞屬于閱讀學習中的一部分,教師并未對其重點關注。對此,沒有為學生構建起牢固的知識框架,學生亦無法對古詩詞內容深度學習,導致學生在考試時古詩詞考題經常出現錯誤。
其次,教學形式單一。素質教育在我國已經實行多年,但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教學手段并未得到有效更新,因此,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語文教師單純?yōu)閷W生灌輸知識點,學生無法對詩詞意境及內容有深刻理解,扼殺了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
最后,詩詞年代久遠,內容相對寬泛。進入21世紀后,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無法與作者感同身受。由于古代文人與現代學生年代距離久遠,學生無法掌握當時社會的形態(tài)及具體情況,對作者描繪的事物及表達的情感無法形成共鳴。學生無法將詩詞內容聯系生活,則在理解上存在難度,導致學習質量不佳。
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要求是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思路、利用輔助性工具,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掌握豐富的詞匯、情感,并具有扎實的文化基礎、思維品質。對此,可提出以下幾種教學策略。
古詩詞以簡短的話語描繪宏大的畫面,語言精練、意義深遠,學生在進行古詩詞閱讀時,還需發(fā)揮想象力形成畫面感。在古詩詞學習情境下,學生能了解古詩詞內容、感受作者情感,增強古詩詞學習的效果。例如,學習《憶江南》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讓學生體會到江南風景的美好,感受作者對江南風景的留戀與深情。語文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工具,播放江南水鄉(xiāng)的畫面,配上古典音樂,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自然風光。這種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結合的教學方式可創(chuàng)設舒適的古詩詞學習情境,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及審美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多數古詩詞描繪的是美好的畫面,語文教師應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文字的美,對此,教師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想象及體會詩人描繪的美好意境,強化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效果。語文教師還需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反復閱讀,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例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難度不大,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閱讀古詩詞,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平長仄短的方式進行朗讀,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讀音,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會到作者表達的意境。從而讓學生對古詩詞學習充滿動力,為學生未來持續(xù)學習古詩詞奠定基礎。
古詩詞能長久流傳的原因之一是每個字都有學習及推敲的價值。因此,為幫助學生順利學習古詩詞,教師需要在引導過程中讓學生對字句進行推敲,帶領學生對古詩詞中的美詞佳句進行鑒賞。對古詩詞進行鑒賞有利于學生感受其中的人生哲理,使學生個人文化素養(yǎng)及思想覺悟進一步提升。例如,學習《泊船瓜洲》時,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詩人的思鄉(xiāng)情感,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進行指導,讓學生感受詩句中豐富的思想感情。如此,學生便能夠積極投入到古詩詞學習中,對其中的內容進行品讀及推敲,進一步強化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利于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弊端,提升學生對古詩詞內容的熱愛,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及賞析能力的提升。語文教師應遵循新課程改革理念,為學生設計精細化的內容,強化古詩詞教學質量,讓學生及時吸取文化精髓,幫助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樹立正確的三觀。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能感受其中的人生哲理,塑造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提升個人修養(yǎng)及思想覺悟,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