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惠康
摘 要 “工匠精神”是近些年來新興的一種職業(yè)精神,由于其正能量、積極向上的作用逐漸被滲透到了各個領域中去,教育行業(yè)也加強了對“工匠精神”的解讀和重視。“工匠精神”培育背景下高等職業(yè)院校的各方面發(fā)展都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其中語文教學的觀念、模式、內容、方法等都將產生極大的轉變,如何分析及應對這些轉變,將成為高職語文教學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關鍵。本文將以簡述“工匠精神”滲透高職語文教學工作的必要性作為切入點,分析“工匠精神”培育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的主要轉變,進一步探究如何在“工匠精神”培養(yǎng)背景下改進和完善高職語文教學,以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 “工匠精神” 高職語文教學 轉變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12.046
Abstract"Craftsman spirit" is a new professional spiri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its positive energy and positive role, it has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various fields. The education industry has also strengthened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tten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raftsman spirit" cultivation, all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concept, mode, content and method of Chinese teaching will have great changes. How to analyze and deal with these changes will become the key to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will briefly describe the necessity of the infiltr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to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alyze the main change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cultivation background of "craftsman spirit", and further explore how to improve and perfect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cultivation background of "craftsman spirit", for reference.
Keywords "craftsman spirit";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change; strategy
0 前言
在以前,人們對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主要局限于對藝術產品等精雕細刻,追求精益求精的職業(yè)精神。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了“鼓勵企業(yè)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發(fā)展,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此以后,“工匠精神”的定義就被擴大至了國家戰(zhàn)略層面,成為了各個行業(yè)新的遵循和追求,升華后的“工匠精神”要求以敬業(yè)、專注、精益、創(chuàng)新等態(tài)度去對待自身行業(yè)的發(fā)展。高職院校不同于其他院校,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和使命是幫助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技術型、實用性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應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注重和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精神”,努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其中,高職語文作為高職教學體系中最基礎、最重要的課程之一,更應將“工匠精神”滲透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去,將“工匠精神”與語文教學緊密結合,實現(xiàn)兩者的共同發(fā)展。
1“工匠精神”滲透高職語文教學工作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是新時代下良好價值觀的體現(xiàn),是各行業(yè)發(fā)展的關鍵準則和精神指導。隨著國家經濟的轉型發(fā)展及社會人才的新需求,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也逐漸轉變?yōu)閹椭鷩遗囵B(yǎng)具有優(yōu)秀技能及良好職業(yè)素養(yǎng)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工匠精神”在高職教學中的滲透是國家經濟轉型及社會多元化人才需求的重要要求,同時也是高職院校教書育人,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的新要求。[1]因此,高職語文教學應不斷重視和加強“工匠精神”的融入,這樣在傳授學生基礎語文知識的同時,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還能夠樹立學生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就業(yè)能力,為學生規(guī)劃科學合理的職業(yè)生涯。
2 “工匠精神”培育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的主要轉變
(1)教學目標的轉變。語文作為最基礎的學科之一,是所有學生都應當學習和掌握的,它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情況來看,很多學校一味地追求學生的就業(yè)率,將主要的教學重點都放在了學生技能培養(yǎng)方面,語文教學逐漸被邊緣化,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被設定為掌握基礎語文知識,而關于語文其他方面的拓展和培養(yǎng)則被忽略。[2]而在“工匠精神”培育的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與學生就業(yè)率的提升緊密聯(lián)系,高職語文教學目標發(fā)生了轉變,不僅需要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同時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其他技能和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堅實的語文基礎。
(2)課堂教學內容、模式、角色的轉變。就目前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情況來看,教學的內容主要在于課本教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學的模式也過于單一、落后,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為主;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角色是以老師教、學生被動學習為主,這些教學內容、模式及角色的安排和設定難以達到現(xiàn)代教育的教學效率及教學效果的要求。而在“工匠精神”培育的背景下,課堂教學內容、模式及角色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實用,教學模式更加科學、多樣,課堂教學中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高職語文教學不斷改進和完善,得到了應有的重視。
(3)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傳統(tǒng)的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并沒有被關注,而在“工匠精神”培育的背景下,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也被設定在了教學內容和目標中。[3]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僅與現(xiàn)代社會以人為本的理念相一致,同時也涵蓋了“工匠精神”的全部內容。因此,在“工匠精神”培育的背景下,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正是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進行提升的要求和內容之一。
3 如何在“工匠精神”培養(yǎng)背景下改進和完善高職語文教學
(1)將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精神”納入教學目標之中。教學目標是是老師教學過程中的關鍵指向標,也是老師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重要觀念。高職語文老師應結合語文教學的主要理念和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求,深入理解并樹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同時應根據(jù)“工匠精神”在高職語文中的滲透進度和情況,制作有效的教學方案,豐富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工匠精神”,需要將“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要求深刻融入教學目標中,在制作教學方案時應以充分體現(xiàn)“工匠精神”的各方面為重點,將高職語文的基礎語文知識與“工匠精神”的要求緊密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自動重視“工匠精神”的養(yǎng)成,對待語文學習也抱著精益求精、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4]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不僅能夠大大提升高職語文教學的效果,同時也能夠大大提升“工匠精神”的滲透度和滲透效果。
(2)圍繞“工匠精神”展開教學設計。要想將“工匠精神”完全融入高職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就應當對現(xiàn)有的教學設計進行重現(xiàn)規(guī)劃和設定。高職語文在準備教案時,應以語文教材的主要知識點為基礎,在對語文教材進行深入講解和分析的過程中,將“工匠精神”的主要定義、內容、要求等巧妙融入其中。這樣不僅能使高職語文教學設計更加科學、合理、有條理、有重點,幫助老師有序進行語文教學,同時還能夠在學習語文知識點的過程中引導并加深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培養(yǎng)??茖W合理的教學設計大大提升了高職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加深了“工匠精神”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度。
(3)加強高職語文老師的榜樣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對于老師的信任度和依賴度都較高,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高職語文老師應嚴格要求自身,言傳身教,在語文教學過程的中發(fā)揮自身的“工匠精神”,展現(xiàn)出優(yōu)秀的榜樣作用。在培養(yǎng)學生“工匠精神”的過程中,一方面,老師應做到熱愛自己的教學工作,用自己的教學熱情去感染每一位學生,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熱愛自己的學習和今后的工作。另一方面,老師應在現(xiàn)有教學工作的基礎上更加精益求精,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的專業(yè)度,追求更高層次的進步,在潛移默化中鼓勵學生進步、精益、細致。[5]最后,老師應將“工匠精神”深深植入自身的教育事業(yè)中,努力提升自己,以自己為豪,使學生感受到“工匠精神”所帶來的進步感和成就感。
(4)豐富課外活動,加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高職語文教學不僅可以從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工匠精神”進行培養(yǎng),同時還應當豐富課外活動,加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學生對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有很高的參與興致,他們也很樂于從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因此,高職語文老師應加強對課外活動內容、頻次及目標的設置,通過課外活動加強“工匠精神”的滲透。如老師可組織學生參觀一些手工藝作品展覽等,通過傳統(tǒng)手工藝人持之以恒的精神及精湛手工藝作品,使學生了解到“工匠精神”的主要內涵。
(5)在教學評價中引入“工匠精神”。教學評價是每個老師教學任務中必備的重要內容,它對老師教學質量的評估和改進有著深刻的意義。在“工匠精神”的培育背景下,客觀、真實、科學的教學評價既是教育行業(yè)“工匠精神”的要求,同時也是老師提升教學能力、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的重要工具。因此,高職語文老師應在教學評價中引入“工匠精神”,除了加強自身專注、細致、精益的教學態(tài)度外,也應通過教學評價加強對學生敬業(yè)、精益等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工匠精神”培育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從各個方面都發(fā)生了積極的轉變,教學目標、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都得到了創(chuàng)新和改進。因此,高職語文老師應注重和加強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不斷促進語文教學與“工匠精神”教育的緊密融合,通過將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精神”納入教學目標,圍繞“工匠精神”展開教學設計,豐富課外活動,加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在教學評價中引入“工匠精神”等教學措施,使“工匠精神”深深滲透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韓曉靜.高職語文教學中“大國工匠精神”滲透研究[J].明日風尚,2018(17):191-191.
[2] 張高云.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徑研究——以福州地區(qū)為例[J].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17(4):25-30.
[3] 杜芬.淺談五年制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10):159-160.
[4] 林海波,林斌,褚輝遠.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養(yǎng)路徑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21):157-159.
[5] 熊云惠.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徑研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9(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