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柏拉圖和他的理想國,人們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里無詩人的一席之地,因為柏拉圖已經把詩人逐出了這個理想的王國,但仔細考察一下柏拉圖的著作,發(fā)現(xiàn)不是一個簡單的逐客令就能將柏拉圖的態(tài)度完全概括。本文試圖去澄清一下柏拉圖對詩人的態(tài)度,從而得出更客觀的結論。
【關鍵詞】理想國里的詩;理想國里的詩人;藝術之邦;理想國;柏拉圖
【中圖分類號】J822 【文獻標識碼】A
長期以來,人們談到柏拉圖和他的理想國時,總是脫口而出:“看吧,柏拉圖把詩人逐出了理想國!”好像這一點是毋容置疑的,似乎柏拉圖當年就是這個意思。但是,柏拉圖當年是不是真的對詩人那么深惡痛絕,非把他們趕出自己設想的美好社會,這個問題還是讓我們回到柏拉圖自己的著作中去尋找答案。所以,本文試圖從柏拉圖的著作入手,找出實際的證據(jù),力求證明柏拉圖本人對詩并不是那么厭惡,他的理想國也不是不容詩人存在的。
一、理想國并未驅逐詩
柏拉圖本人對詩其實是非常喜愛的,尤其是對荷馬的詩。當然,柏拉圖的觀點都是在他的著作中以蘇格拉底之口說的。《伊安篇》中他與頌詩人伊安見面后,就討論起頌詩競賽的事,他說:“荷馬真是一位最偉大、最神圣的詩人,你不但要熟讀他的詞句,而且還要徹底了解他的思想,這真值得羨慕!”
而且他認為真正偉大的詩人,他們的創(chuàng)作不是來源于技巧,而是詩神憑附的結果,這樣詩人就不是在說自己的話,而是代神說話。他說:“詩人是一種輕飄飄的長著羽翼的神明的東西,不得到靈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沒有能力創(chuàng)造,就不能作詩或者代神說話。”可見他對詩人還是很稱頌的,因為他們并不是普通平常的人,而是神的代言人,他們的創(chuàng)作在傳達神的旨意。所以,優(yōu)秀的詩歌本質上是神的而不是人的,即使最平庸的詩人,只要有詩神附體,也能創(chuàng)作出偉大的詩歌來。
柏拉圖不僅對于詩人——好的詩人——是推崇的,而且對于文學藝術對人的教化作用也是承認的。在他的著作里,說到詩或者詩人的時候都是廣義上的,即藝術或藝術家。柏拉圖是一個重視靈魂修養(yǎng)的人,而靈魂的修養(yǎng)除了依靠他所深愛的思考外,還應該有藝術。正如他自己所說:“用體操來鍛煉身體,用音樂(廣義,包括文學)來陶冶心靈?!彼囆g本來就是修煉心靈、陶冶性情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它對人的德性和性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理想國這樣一個追求身體、心靈都健康完善的國度里,想必柏拉圖是不會將藝術排斥在門外的。
二、理想國里詩的規(guī)范
其實,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并沒有驅逐詩本身,而是站在一個城邦建設者和治理者的角度,提出了對于詩的種種限制。他并不是想讓詩在理想國里絕跡,把詩人全部趕出理想國,而只是想制定對于詩的一些規(guī)范。
柏拉圖在理想國里,一反對于荷馬的極度推崇,開始數(shù)落他的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荷馬寫了許多不敬神的事,比如神也說謊。柏拉圖認為這些詩是瀆神的,不好的,所以要進行規(guī)范。他提出了兩條規(guī)定:第一條是,“無論寫的是史詩,抒情詩,還是悲劇,神本來是什么樣,就應該描寫成什么樣。”因為神的本質是善的,所以就應該把他描寫成善的。人生中美好的事情要歸于神,而惡的事情不能歸于神。第二條規(guī)定是,“神們不是一些魔術家,不會變化他們的形狀,也不在言語或者行動上撒謊來欺哄我們?!彼?,雖然我們贊美荷馬寫的很多東西,但是卻不能贊賞他寫的一些神說謊的故事。
對于英雄,應該把他們描寫成勇敢的、堅強的,而不能是哭哭啼啼的?!拔覀兙陀欣碛砂阎⑿鄣耐纯薰翠N,使我們培養(yǎng)起來保衛(wèi)城邦的人們知道這種弱點是可恥的?!崩硐雵锏娜瞬粌H要身體非常健康、強壯,而且性格也要堅強不屈,這才是一個優(yōu)秀的民族,一個優(yōu)秀的城邦的標志。所以一定要塑造偉大的英雄,讓他們成為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榜樣?!叭绻袌匀滩磺氖论E,無論是現(xiàn)在的英雄們做的,或是在詩歌里傳述的,這些才是我們應該見聞的。”例如:
俄底修斯拍著胸膛向自己的心說:
“忍著吧,心,你忍受過更大的痛苦?!保ā秺W德賽》卷二十)
俄底修斯打過十年仗,又浮過十年海,千辛萬苦回到了家里,卻看見成群的人在他家里吃喝。他并沒有惱羞成怒,而是壓下氣憤,想辦法把他們一起殺掉。這就是英雄,堅忍的英雄,這才是城邦所需要的精神。
為什么要制定這些規(guī)范呢?柏拉圖解釋說是為了兒童和年輕人的教育。他說,人在年幼的時候,性格正在形成,任何印象都會留下深刻的影響。這時,如果給他們講一些虛構的、說謊的故事,是不利于他們心靈健康成長的。
三、理想國并未驅逐所有詩人
理想國里其實并沒有禁止詩的存在,而只是禁止了一部分詩,而且只說到這些詩不能講給兒童聽。正如蘇格拉底所說:“這類故事在我們城邦里就必須禁止?!薄安粦撃脕碇v給理智沒有發(fā)達的兒童聽?!?/p>
同樣,理想國里也沒有拒絕所有的詩人。在理想國里,柏拉圖說了兩種詩人的待遇。說謊的,夸夸其談的詩人,理想國是要將其羞辱一番,送之大吉的。而對于另一種詩人,理想國還是歡迎的。只要態(tài)度嚴肅不浮夸,內容敬神不褻瀆,這樣的詩人和詩理想國并不排斥。
所以,理想國并非像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無情地趕走了所有的詩人和詩,讓那里成了一片藝術的真空。
四、理想國:藝術之邦
理想國不僅不是一個藝術的真空地帶,相反,它是一個藝術之邦。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對藝術的模仿性進行了尖銳的批評。他首先提出了三個層次世界的理論,即 理念的世界、現(xiàn)實的世界、藝術的世界。認為現(xiàn)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而藝術世界又是現(xiàn)實世界的影子,所以模仿的藝術不過是影子的影子,和理念世界的真理隔了三層。所以,他看不起模仿的藝術,認為最高的境界是理念世界的真善美,其次是在現(xiàn)實世界中模仿這種真善美,最低的是藝術。
他認為,既然所有的一切都是對那個完美的理念世界的模仿,所以第二層次的模仿要比第三層次的模仿更有意義。因為這一層次的模仿更接近真善美,所以是更大手筆的藝術。柏拉圖所呼喚的也是這樣的藝術家——哲學王。
哲學王是柏拉圖所期待出現(xiàn)的城邦治理者,他們理性而富有正義,勇敢而節(jié)制,是理性之國最適合的統(tǒng)治者。柏拉圖將他的哲學王看作是一個建設城邦的藝術家,而且是一個大手筆的藝術家。
那么這樣偉大的哲學家究竟是誰呢?這個理想國是柏拉圖自己的理想,所以哲學王也是他為自己塑造的一種形象。
五、理想國的藝術:回歸古典
為什么柏拉圖在別的對話如《伊安篇》中對詩人推崇有加,把他們看作是代神立言,而到了理想國中卻苛刻有加,對詩人和詩歌立了一道又一道限制?我想這一點似乎應該聯(lián)系理想國當時創(chuàng)作的背景來看。
英國哲學家AE泰勒在他的經典之作《柏拉圖——生平及其著作》中認為,柏拉圖對于詩的這些酷評針對的不是蒂莫塞夫或阿加松的文章華麗,而是針對伯里克利時代的藝術。他說:“蘇格拉底顯然堅認自己時代的藝術,認為必須為了品質和情趣,回復到更嚴肅和更古典的標準?!憋@然柏拉圖對伯里克利時代的藝術是不滿意的,就像他對待理想國里的第一種浮夸的詩人,要把他戲弄一番趕出去。他喜歡那種更嚴肅的藝術,所以,他給藝術制定了種種規(guī)范,使人們從這種更嚴肅更敬神的藝術中培養(yǎng)崇高的性情。因為藝術和道德是緊密聯(lián)系的,凡是傾向于使人們的審美情趣崇高的藝術,會直接有利于提高人的品德,而凡是傾向于滋長低劣趣味的藝術,同樣會敗壞一個人的道德品質。
六、結語
總之,人們傳統(tǒng)的對柏拉圖將詩人驅逐出理想國的看法是有待澄清和重新審視的。柏拉圖對詩人確實是有一些激烈的言辭,尤其是對荷馬等大詩人,但是,全面考察一下柏拉圖的全部作品,我們會發(fā)現(xiàn)柏拉圖的態(tài)度其實沒有這么簡單,不是驅逐一詞足以概括的。首先,柏拉圖允許詩在理想國里存在,只是這些詩要合乎規(guī)范;其次,有兩種詩人,一種被“涂上香水,戴上毛冠”趕出了理想國,一種留了下來;再次,理想國是一種藝術的大手筆,是哲學王依據(jù)美建立的國度;最后,給詩和詩人立下規(guī)范是有歷史背景的,不是憑空就將之繩之以法的。
所以,我們還應該更客觀、更全面地看待柏拉圖對待詩人的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柏拉圖.文藝對話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2]柏拉圖.理想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3]AE泰勒.柏拉圖——生平及其著作[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簡介:孫忠新(1970-),男,漢族,山東鄒城人,本科,工會主席,研究方向:文化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