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敏平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鐘村錦繡小學 廣東 廣州 511495)
數學是非?;A的一門課程,教師在貫徹落實“研學后教”理念的時候,也應該將重點放于學生思考、探索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數學這門科目的實際特點,將“研學案”作為主要載體,探索互助共學模式對于小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個人情感的影響,從而達到一個減負的效果,推動課堂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
數學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上課前就要制定好完整的導學案,“學前指導”的基礎上,明確自主學習的“路線圖”,推進小學生互助共學的有效進行。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大多比較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這些就是互助共學的主要素材,而教師要善于利用合作來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根據本章節(jié)的重難點來制定學習目標,提出的問題具備針對性和探討價值。例如在“多邊形面積”的教學中,將合作目標定三個:第一,剪切、旋轉的時候,掌握到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并學會如何運用;第二,懂得計算出組合圖形的面積;第三,小組互助實操的時候,提高對圖形的掌握程度,逐漸形成一個積極的思想觀念。當學生拿出兩張相等的三角形紙張進行拼接的時候,也要與小組內的其他成員一同討論、交流,懂得圖形內在的聯(lián)系,尋找到變化的途徑,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最終得出了S△=底×高÷2。給出多個教學目標,為學生指明合作的主要方向,加深對知識的具體印象。
要想小組合作具備操作性,一定要找準教材中的重難點,選擇具備探討價值的問題,用于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例如在“倍數”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在學習了2、5倍數的基本特點,短時間內難以從中脫離出來,所以教師在屏幕上通過數位表(百位、十位和個位)來實行優(yōu)化教學。小組互動學習的基礎上,做好分工,利用3、6、9個按鈕,將其放置在不同的數位空格下,百位下是5,十位是4,組成的540這個三位數是否是3的倍數?無論學生如何擺放,都能得出3的倍數。這時候,教師要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讓學生分析兩者之間存在著怎樣的潛在聯(lián)系?為了強化比較的效果,還可以采用分組計算的形式來驗證,當學生在競爭的過程中,很快就能得出其中的特征,如若繼續(xù)減少按鈕的個數,如何才能保證最后擺出的是3的倍數。從最終的實踐表明,自主研學轉向互助共學的過程,既能讓學生更為全面地去理解倍數的特征,還能獲得最真實的體驗,感受到數學這門學科的趣味性。
時間是互助共學模式得以繼續(xù)進行的關鍵,如若時間不夠豐富,學生無法對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無論是配合活動,還是總結等工作,都要找準落腳點,明確共學的時間。同時,教師也要做好相應的指導工作,重點探討那些具備價值的問題,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懂得如何合作。對此,教師可以圍繞著相關的主題去組織活動,不要否定學生在獨立思考下獲得的答案,意識到個人和獨立思考的關系,給予學生更多想象的空間。例如在“小數除法”的教學中,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得出小數除以整數的答案,說出小數點位置和被除數小數點位置有著怎樣的關系?當學生在討論的時候,教師要進行巡視、觀察,及時歸納出各個小組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進行適當性的點撥,從最終的實踐也能看出,有效指導有助于師生的共同進步。
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共學模式,如若內容過于簡單,這也沒有探討的意義,而且討論得過于頻繁,會讓學生產生一種厭煩心理。因此,教師要深刻意識到每位學生的差異性,按照他們的思維發(fā)展特點,創(chuàng)設開放性比較強的問題,讓學生從這些問題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避免出現(xiàn)意見不統(tǒng)一的情況。例如在應用題的分析中,五年級1班48名學生,在一次閱讀會中準備每人都買一本10元的期刊,書店對購買等于或者是大于50本的進行9折優(yōu)惠活動,按照上面給出的已知條件來制定方案。當學生在小組交流的時候,要啟發(fā)他們根據信息去得出答案,從最終的答案來看,有的小組選擇單獨購買得到的10×48=480;有的小組采用統(tǒng)一購買10×90%×50=450;最后一個方案是同其他班合作購買:10×90%×48=432,從三種方案來看,計算方法不同最終得出的答案也不同,第三種最佳。這種多元的探討問題,具備極強的趣味性,也更容易吸引學生。
“研學后教”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能夠改變以教師為重點的教學理念,重點突顯出學生的主體性特點,所以,數學教師要立足于教材的基礎上,對教學的內容和方法進行深入探討,生生互動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同時,還要針對學生在探討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對此進行必要的延伸和擴展,給予適當的點撥,這樣才能符合“研學后教”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