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會錦 民樂縣第四中學
中小學英語新課標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激發(fā)學習情趣”“養(yǎng)成良好習慣”“形成學習策略”“發(fā)展合作精神”“培養(yǎng)自主發(fā)展和綜合應用能力”等,是促進學生進步或發(fā)展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個性化發(fā)展的奠基之作與活力因素。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理論來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教學科學文化運動。在這之前,“教學是藝術”占據西方教育理論的主導地位,如19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Friedrich Adolf Wilhelm Diesterweg)提出了“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知識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什么是“有效教學”呢?是指在教師主導教學后,學生所獲取的具體進步和發(fā)展。其理論內涵主要包含“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三重意蘊。所謂有效果,是指對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所謂有效率,是指用少量的投入換取較多的回報;所謂有效益,是指教學目標與特定社會和個人教育要求是否吻合及其吻合程度。其基本特征如下:①關注全體學生。教師要正確樹立“雙全”意識,就是既要確立“為了(全體)學生發(fā)展”的意識,又要樹立“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意識。②關注教學效益。它主要取決于單位時間內學生學習結果與過程的進展情況。③關注測性量化。就是把定性與定量、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全面評價師生的教與學實績。④實施教學反思。既要增強“教”的反思意識,又要逐步培養(yǎng)“學”的反思習慣和能力。⑤有效教學核心。全面調動學生的行為參與、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而且學生的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成正比。⑥有效教學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策略性知識,以便在面對具體情景時作出相應的策略和選擇。一言以蔽之,有效性教學是一項有理念指導、有目標指向和有策略推行的系統(tǒng)性綜合工程,需要由師生雙方的相互配合與共同努力。
在初中英語課程活動中,有效教學沒有固定格式可循,而是圍繞促進“學生的具體進步或發(fā)展”這一根本目標,積極有效地開展豐富多元的個性化教學活動。
1.優(yōu)化教學手段,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趣。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學生,而是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边@與愛因斯坦提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優(yōu)化教學手段,努力創(chuàng)設善教樂學的情境氛圍,有效刺激學生的心智狀態(tài),從而在寓教于樂中攫取不容忽視的“情緒智力效益”。如,新課導入時,教師引導學生看bank/market/supermarket/pool/square/memorial/corner/opposite/between/left/right圖片,讓他們分別猜一猜詞義,正確的用掌聲鼓勵;如若猜錯了可用以各類滑稽的聲音表示遺憾或鼓勵。然后多媒體顯示如下,一個人去超市購物卻不認識路,他向警察咨詢“-Excuse me,sir.How can/do I get to a supermarket?”“-Go down the street.It is opposite a square.”由此揭示新學內容——掌握問路、指路的句型,并自然進入本課教學環(huán)節(jié)。
2.優(yōu)化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鬃釉疲骸吧俪扇籼煨?,習慣成自然。”由于心智發(fā)育的規(guī)律性,初中學習活動中最為缺乏的不是興趣、激情和智力,而是學習品質和良好習慣的積極培養(yǎng)與形成。如何切實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學習品質和良好習慣呢?首先我們來聽一則故事:有人曾請教老外:“What’s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答道:“Go to the United States or marry an American.如果不能做到就去看美國電影?!悴挪怀鲩T,知曉天下事’嘛,在家看一部美國電影就好比在美國生活了一天?!边@就是說,優(yōu)化英語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努力讓學生在英語環(huán)境中學習與生活著。除課堂教學之外,我們還要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講英語故事,辦英語墻報,開展英文口語競賽、歌曲或短劇表演,播放英文原聲影視、掛圖配合錄音等,讓英文音像不絕于耳、不絕于眼,以努力促進學生的勤學善用。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優(yōu)化教學手段、教學策略等事項,既可單獨使用,也可綜合運用。只要我們勇于實踐、善于創(chuàng)新,定會不斷提升課程活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