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靜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qū)第十六小學)
最新《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guān)于低年級寫話的要求是:“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低年級寫話是今后習作的基礎(chǔ)。而我們面對的低年級孩子,天性好玩,觀察能力不強,對周圍的事物大多缺乏了解,不善于獲取和積累寫話素材。許多學生進入中年級開始練習作文后,往往感到頭痛,不知道寫什么,更不會得心應(yīng)手。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币虼耍瑥囊荒昙夐_始,老師就要有意識地和學生一起找到“可炊之米”,找到寫話的規(guī)律,鼓勵他們把心中所想、眼中所見、口中要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毙睦韺W也指出,低年級兒童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形式的。有形有色的東西,是孩子產(chǎn)生好奇的刺激物,是他們思維的原生物。它讓孩子眼睛發(fā)亮,讓孩子禁不住伸出雙手觸摸,大腦也隨之處于積極運轉(zhuǎn)的狀態(tài)。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形象直觀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圖片所表現(xiàn)的情節(jié),再對所獲得的表象進行加工,這有助于形成不同的思維結(jié)果。我們可以讓學生先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圖畫的主要內(nèi)容,再細致觀察,合理想象,敘述書寫下來??磮D寫話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把平時掌握的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技巧的過程。因此,加強看圖寫話訓練,不僅能使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得到培養(yǎng),而且能使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一次看圖寫話訓練課上,我給每個小組發(fā)了一幅黑、白兩色的、充滿生趣的畫,并且描述:藍藍的天空白云飄,彎彎的小河邊有一塊綠綠的草地,草地上盛開著五顏六色的小花,幾位小朋友來到草地上放風箏。我先讓學生給畫面涂上顏色,再編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在編故事、講故事的環(huán)節(jié),學生擬了幾個題目,每組請一名同學按自己擬的題目講故事給大家聽。當還有同學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紛紛舉手要求講故事時,我抓住機會,要求他們把自己看圖新編的故事寫下來。有的同學寫了《春天來了》,有的寫了《放風箏》,有的寫了《春游活動》,還有的寫了《快樂的一天》《美麗的春天》等,都很生動。簡單的畫面,淺顯的意思,利用形象直觀的圖片,能一下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活他們腦中的相關(guān)積累,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語言學家呂叔湘曾說:“語言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yǎng)成?!苯逃睦韺W認為,小學兒童思維獨創(chuàng)性的發(fā)展趨勢是:先模仿,經(jīng)過半獨立性的過渡,最后發(fā)展到獨創(chuàng)性。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的口頭語言是他們不自覺的模仿對象,教材的課文范例是他們學習語言文字的主要模仿對象。學生可以在仿照教師教學用語和課文范例的過程中獲得自己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的快樂。所以,低年級學生要完成從讀到寫的過渡,模仿不失為一條捷徑。
低年級的課文生動有趣、淺顯易懂,課文中有許多可以用來進行寫話練習的范例。教師應(yīng)該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一特點,幫助學生“找米下鍋”。如《四個太陽》一課中的句子:“我畫了個金黃的太陽,送給秋天。果園里,果子熟了。金黃的落葉忙著邀請小伙伴,請他們嘗嘗水果的香甜?!边@是一個很好的模仿例子。我首先出示填空題:“我畫了個( )的太陽,送給( )?!弊寣W生模仿課文中句子的形式填寫,再給學生提供幾個熟悉的情景,比如“爸爸的生日”“婦女節(jié)”等,讓他們用這樣的句式說說,既引導學生進行了說話練習,又對他們進行了關(guān)愛家人、孝敬長輩方面的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習了詩歌《我多想去看看》《怎么都快樂》《動物兒歌》等之后,我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聯(lián)系實際生活進行仿寫,學生很樂意表達。他們寫道:“爺爺告訴我,沿著筆直的公路,就會走出淮南。美麗的黃山,有天下聞名的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薄皟蓚€人玩,很好!編花繩得兩個人才行,你拉繩子我來翻,我拉繩子你來翻。還有下圍棋、打乒乓球……”“青蛙田間捉害蟲。蜜蜂花叢采蜜忙?!薄7率莾和奶煨?,模仿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chǔ)。仿寫由于方法來自課文,內(nèi)容來自生活,學生樂意寫,就能寫好。
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先導,是思維騰飛的翅膀。因為想象是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成為新形象的過程。俄國歷史學家克柳切夫斯基說:“想象之所以想象,就是為了彌補現(xiàn)實?!弊髌返乃囆g(shù)形式要求精練、含蓄,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些可補充的空白,給人以想象的時間和空間。教學時,讓學生填補這些空白,以全面完整把握內(nèi)容,從而披文以入境;教學中,應(yīng)當抓住這些空白點,激活學生的想象。
教材中,有的課文留有情節(jié)空白,有的留有結(jié)尾空白,還有的用省略號給人無盡的想象空間。比如《夜色》一課,學習了句子“媽媽把勇敢的故事講了又講,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亂跳……”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省略號所代替的內(nèi)容進行填補。首先創(chuàng)設(shè)情景,用精美的圖片把學生帶進夜晚美麗的景色,再適時補充一些“ABB式”描寫夜晚的詞語,學生就會順利連接,形成句子:“黑漆漆的夜晚是不是有可怕的妖怪?”“外面靜悄悄的,我仿佛聽見妖怪正在向我走來?!薄按巴怆S風擺動的樹枝是妖怪的魔掌嗎?”把這些句子有機組合起來,就是一篇很好的寫話。這樣,學生對世界的美麗、對自然的喜愛便躍然紙上,對課文的理解也進一步升華。
低年級學生正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來理解他們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釋這個世界的。作文需要想象,而低年級學生正以想象見長。學生頭腦中相當數(shù)量的、具有穩(wěn)定性的表象貯存,已經(jīng)有了作為想象活動的對象,教師巧妙利用課文空白對學生適當?shù)匾龑c撥,想象的翅膀就可以任意馳騁。
創(chuàng)意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外在表現(xiàn)。孩子靈動的雙眼中,時刻都在閃動著異樣的光彩,因為他們每天都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到新鮮的事物、奇特的景觀,產(chǎn)生一些奇思妙想。他們天真爛漫,愛聽故事,愛幻想一些稀奇古怪、成人無法想象得到的情節(jié)。只是聽故事、說故事,還不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他們需要更深層次的表達。當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激活他們腦中的創(chuàng)意區(qū)塊時,他們就能通過自編故事,獲得更大的滿足。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引導,讓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就進行練習,由聽、說逐步過渡到編、寫。
1.復述性地寫
指導復述性地寫,要分步驟、分層次進行。首先,要讓學生認真仔細地聽,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對故事的情節(jié)有個連貫完整的印象;其次,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要把故事說得有條有理,清清楚楚,不含糊,不混亂;最后,再指導學生把故事原原本本地寫下來。
2.創(chuàng)造性地寫
創(chuàng)造性地寫,難度要高些。孩子們很喜歡聽故事,續(xù)編故事是一種很好的寫話形式。教師可以先講故事的開頭,讓學生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續(xù)編故事。故事的結(jié)局可以多種多樣,但要合情合理,指導學生在充分說的基礎(chǔ)上把話寫具體、寫通順。因為續(xù)編故事的想象空間比較大,學生的思維非?;钴S,表現(xiàn)出極大的參與欲望,意想不到的思維火花往往會不斷迸發(fā)。小學生大都愛看童話,教學中可以讓他們用幾句話來編童話故事。幾乎每個學生都能編個簡單的童話,《糖果屋》《森林運動會》《探險之旅》……各種各樣的都有。似乎都是順手拈來,但每個故事都有板有眼。
童話是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文體。童話愛憎強烈,是非分明,促人醒悟,催人奮進,許多孩子是伴隨著童話成長的。童話的基本特征——幻想,符合兒童的天性;童話的表現(xiàn)手法——擬人,符合兒童的思維。童話以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題材為內(nèi)容,以接近兒童口吻的語言來敘述。從童話的這些特點看,兒童天生擁有寫童話的本能,他們幾乎能自發(fā)地以童話的形式來寫童話。因此,讓低年級學生寫童話體作文,能使他們擁有廣闊的天地,樹立足夠的信心,使他們快速起步、正確起步。這樣由聽到說,由說到寫,用編故事的形式訓練低年級學生寫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有豐富內(nèi)容的習作機會,提供了一個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使學生有話想說,有話想寫。
作文教學要從兒童經(jīng)驗出發(fā),向兒童生活回歸,低年級寫話也應(yīng)如此。《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十分強調(diào)學習與生活經(jīng)驗的結(jié)合,讓兒童從自己的經(jīng)驗中建構(gòu)認知。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比绻覀冏⒅匾龑W生體會生活實踐的感受,引導他們有選擇地把某些所見所感裝進自己的“素材庫”,何愁他們不真實地記錄自己的喜怒哀樂呢?生活如豐富多彩的萬花筒。每天的穿著打扮、父母的叮囑、上學路上的風景、電視新聞、家庭成員的閑聊、節(jié)日的歡樂、心中的委屈、和同學的爭吵、一次游戲、一次興奮、一張相片、一次通話,甚至夢境,都是學生寫話的好材料。
大自然是生命的搖籃。身邊的一草一木,周圍的小貓小狗,自然界的風雨雷電,時時刻刻都在發(fā)生著變化。教師要有意識地帶領(lǐng)學生利用各種機會觀察,比如觀察小雞、抓蝸牛、養(yǎng)烏龜?shù)然顒?,有了教師的參與,學生就會樂此不疲。窗外,春雨悄悄地下起來了,冬雪慢慢地飄下來了;“轟隆隆”,下雷雨了,“呼呼呼”,刮臺風了;五顏六色,鮮花開了,閃閃爍爍,星星眨眼睛了……觀察過后,學生眼中有物了,心中有物了,自然筆下有物了。
生活是個大課堂,如果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觸摸,用心靈去感受,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到處有可寫的東西。來源生活,來源自然?!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學實踐證明,當你引領(lǐng)學生找到源頭活水時,他們自然會對生活的感受、體驗和思考有話可寫。讓我們從學生特點出發(fā),重視形象直觀、模仿、想象、創(chuàng)新、自然生活等方面,放開寫話的內(nèi)容,放低寫話的要求,讓學生視寫話為一種快樂、一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