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威 丁贊華
功能翻譯理論是在20 世紀70 年代末由德國翻譯學家提出來的翻譯原則,該理論受到結(jié)構(gòu)主義流派的影響,是從“功能”的角度出發(fā),并以“交際”為目的的翻譯理論。 功能翻譯理論結(jié)合行為理論、功能語言學、交際理論,美學思想等理論觀點,成為當時翻譯學界最受歡迎的翻譯理論指導思想。 其思想核心是以交際為目的,不拘泥于形式,將重點放在功能上,即交際目的。通俗地說,譯文由翻譯文本的目的決定,譯者最高境界就是在靈活處理譯文的基礎(chǔ)上完整地傳達作者的思想。
功能翻譯理論的具體內(nèi)容包含目的論的三原則,第一原則為目的原則,該原則為核心原則,目的原則指譯文不僅要將原文的目的傳達出來,同時也要在一定的語境下發(fā)揮與原文本相同的目的,并使得讀者能夠產(chǎn)生和源文本相同的閱讀效應。 所以譯者在翻譯創(chuàng)作時,要深入目的語的文化背景和語境中。 第二原則為連貫原則,該原則指譯本必須在保證譯文連貫、通暢的基礎(chǔ)上傳達源文本的信息,使得讀者能夠順暢地與作者進行溝通,并產(chǎn)生共鳴。 第三原則為忠實原則,該原則要求譯文必須忠實于源文本,不能夠過度地自我創(chuàng)作,脫離源文本意圖,保證最大限度還原作者的情感思想。
功能翻譯理論以靈活的表達方式突出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該理論的核心為強調(diào)文本的表達目的,即“目的論”的觀點。 首先,該理論強調(diào)根據(jù)文本的核心內(nèi)涵,即譯者在理解文本的核心思想的基礎(chǔ)上采取合適的翻譯方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案例:表達型,互換型以及信息型。 第一種的適用對象為官方的文稿,第二種適用對象為公共場所宣傳類的文稿,第三種適用對象為新聞報道類的文稿。 其次譯者需要注重讀者和原文本作者之間的溝通,即譯者能夠準確將原文本作者的思想傳達給讀者,同時讀者也能夠準確理解源文本的信息。 那么達到此要求需要譯者對原文本的準確把握,不能使譯本成為溝通的障礙。 譯者不僅需要熟悉文本內(nèi)容,把握文本思想,同時更加需要對作者和其文本背后的文化進行深入了解,并將思想和文化體現(xiàn)在譯文中,使得讀者和作者之間能夠進行順暢的溝通。 最后,功能翻譯理論注重對原文本的靈活表達,這也是該理論的優(yōu)勢所在,以靈活的方式傳達文本的信息,而不是僵硬地將文字表面的意思表達出來。 這就需要譯者不僅要掌握該理論的精髓,同時也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能夠揣摩出文字背后的含義,并且能夠保證譯文的準確性和普適性。 下文以作家劉慶邦的小說《托媒》英譯本為例,以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作為切入點,對于譯本中的錯誤案例進行分析。
例1:在這個節(jié)目中,她只能當我的妹妹。 節(jié)目的內(nèi)容,無非是廣闊天地煉紅心、戰(zhàn)天斗地志如鋼一類的大話。
譯:But in this show, she can only be my younger sister. The content of the program was nothing but big talk about the vast world of red-h(huán)eartedness and fighting against the sky.
例2:來這事也有點兒怨張豐麗,她哥哥托劉本華把她介紹給我,她為啥就不能向我透露一點兒消息呢?倘若她把消息透給我,我會勇氣大增,不顧一切向她示好。
譯:Speaking of this matter, I felt a bit resentful about Zhang Fengli. Her brother asked Liu Benhua to introduce her to me. Why can’t she tell me anything? If she told me the news,I would be more courageous and desperate to show her good.
例3:看我們排練時,朋友好眼光,一眼就看上了張豐麗。 他對我說,在宣傳隊的女隊員中,只有張豐麗最出類拔萃,問我能不能給他介紹一下。
譯:When watching us rehearsal, my friend had a good eye and caught Zhang Fengli at a glance. He told me that among the female members of the propaganda team,only Zhang Fengli was the best,and asked if I could introduce him.
例4:每個人一輩子只有次初戀,初戀的能量總是很大,總是讓人難以忘懷。
譯:I did not put down the first love.
例5:既然兩個很有眼光的姐姐都看好那個姑娘,我也沒有多想,稀里糊涂地就答應了,就跟人家定了親。
譯:Since the two discerning sisters are optimistic about the girl, I didn’t think much about it, but confusedly agreed and made a kiss.
例6:我找的對象應該比我小一點。
譯:I should be looking for someone smaller than me.
例7:我不想讓他看到我這篇小說,擔心他看了會自動對號。
譯:I don’t want him to read this novel because I am worried that he will automatically check in after reading it.
譯:There are always few big ups and downs in society, mostly small ups and downs.
例9:他以后還怎么見人呢!
譯:How can he ever meet anyone in the future!
例1 中的這句話的背景是作者在公社時期的熱血節(jié)目的內(nèi)容,對于“戰(zhàn)天斗地”這個短語的理解應該是與命運進行斗爭,這里的“天”并非單純指天空,更深的意義在于命運destiny,翻譯時譯者應該將作者的意圖表現(xiàn)出來。 例2 中這句話中的翻譯不當出現(xiàn)在“向她示好”這個動詞短語中,“好”的本意為good,但是根據(jù)這句話的背景可以知道作者是想向張豐麗表示友好,所以應該譯為be friendly to her 而不是show her good。 例3 的翻譯錯誤在于好眼光這個名詞短語的直譯問題,譯者直接翻譯為good eye,當然這樣翻譯并非錯誤,但是從表達的地道性和可接受程度來看,good taste 比good eye 更能夠準確傳達作者的意圖。 例4 中句子里“忘懷”譯者將其翻譯為put down,實際上,forget 更加能夠準確傳達作者的意圖,因為put down 傾向于對于實物的放置和放下,對于情感的放下中文理解為忘記更加恰當。 例5 中用詞不當?shù)腻e誤非常明顯,“定親”這個短語譯為make a kiss 明顯是錯誤的中式翻譯,對于這樣的短語,應該要理解其意思再進行翻譯,這里的定親其實就是定下結(jié)婚協(xié)議,所以不應該為make a kiss,而應該是make an engagement 更為恰當準確。 例6 中出現(xiàn)的錯誤也是對文章語境的理解不到位,這里的“小一點”并非指體積大小上的小,而是指的是年齡上的小,所以不可翻譯為small 而應該譯為young 更加貼切。 例7 中這里“對號”是轉(zhuǎn)義,check in無法表達,用match oneself with sth.或relate sth. to oneself 更好。 在例8 中用詞準確源于對原文的意思理解不到位,這里“大都是小起小落”若譯為small ups and downs 不能夠?qū)⒃牡囊馑急磉_到位,譯作some things that don’t really matter 更好。 例9 中的“見人”不僅僅是其表面意思,需要譯者在熟悉中英文表達差異的情況下結(jié)合語境來理解文字背后的意義,句中的“見人”有其引申義,譯為以下文字可能更好:“How could he hold up his head in the villager in the future!” 用詞不準確是翻譯中常見的問題,同時該問題也是學界備受爭議的問題。 文章認為用詞不準確問題違反了功能翻譯理論中的目的原則,使得原文作者的意圖沒有得到準確表達。 故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首先要理解作者的表達意圖,并了解譯文和原文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在此基礎(chǔ)上,選擇合適的詞語準確翻譯表達原文的交際目的。
例10:如果不寫上貧農(nóng)社員,說不定還要對我進行一番政治審查,才能決定是否采用我所寫的稿子。
譯:If I do not include the poor peasant member, I might have to conduct a political review before deciding whether to adopt the manuscript I wrote.
例11:我們還經(jīng)常一起到大隊去開會,見面的機會很多。
譯:We often go to the brigade for meetings together,so we have many opportunities to meet.
當靜脈滴注或推注鎂制劑達到一定劑量(8~16mmol)使血清鎂升高2倍時,出現(xiàn)臉紅、皮膚發(fā)熱 、外周阻力下降20%~35%,心指數(shù)代償性增加25%。這種血流動力學反應在正常人、未經(jīng)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以及冠狀動脈疾病患者都是相似的。
例12:實際情況是,我二姐是隊里的婦女隊長,還是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
譯:The fact is that my second sister is the female captain of the team, and she is also an activist studying Chairman Mao’s works.
例13:張豐麗說認識呀,我們是同學,在中學宣傳隊里我們還一塊兒演過節(jié)目呢。
譯:Zhang Fengli said we knew each other, we are classmates, and we also acted together in the middle school publicity team.
例14:劉本華家里是貧農(nóng)成分,當然是我們的朋友,是團結(jié)和依靠對象。
譯:Liu Benhua’s family is a poor peasant, and of course they were our friends, the objects of unity and dependence.
例15:張豐麗家里有人掙工資,她家里的物質(zhì)條件要比我家好得多,這從張豐麗腳上穿的機器制成的鞋和洋線織成的襪子就看得出來。
譯:And Zhang Fengli’s family earn wages, her family’s material conditions were much better than mine,which can be seen from her shoes that made by machine and artline woven socks.
上述例句是對于翻譯中出現(xiàn)的時態(tài)錯誤進行舉例分析,例10~例15 這幾個例句根據(jù)全文背景和具體的語境應該使用一般過去時,而不是一般現(xiàn)在時。 因此,文章認為時態(tài)問題違反了功能翻譯理論中的連貫原則,錯誤的時態(tài)或時態(tài)不一致使得譯文缺少一定的連貫性。 時態(tài)問題主要是由于譯者在進行翻譯工作時忽略了時態(tài)或?qū)τ谏舷挛恼Z境時態(tài)把握不準確造成的,所以譯者在進行翻譯創(chuàng)作時應該考慮到文章和句子的時態(tài)問題,切不可用錯時態(tài),否則會造成讀者理解產(chǎn)生偏差。
例16:若干年后,我才一點一點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并逐漸連綴起來,清晰起來。
譯:A few years later, I gradually understood the ins and outs of that thing, pieced it together and made it clear.
例17:如果他們不互相自我介紹,達不成婚姻,只能怪他們沒本事,沒緣分。
譯:If we had failed to reach a marriage, we could only be blamed for their inability and fate.
例18:一個人平躺在麥地里,都不能完全埋住,如果上面再疊加一個人,就更埋不住了,只能是暴露無遺。
譯:One person lying flat in this field could not be completely covered, and if the other laid on top of him,he would be completely exposed.
例19:接下來,我會主要講講這件事,也就是托媒的故事。
譯:Next, I will mainly talk about this matter, which is the story of the media.
例20:一根扁擔搭在兩人的肩,張豐麗抬前頭,我抬后頭。
譯:A carrying pole was placed on their shoulders,Zhang Fengli lifted the front and I lifted the back.
最后一個問題是關(guān)于代詞的錯誤照應,例16 的代詞和原文中的不照應,應該用them,復數(shù)的形式才能表現(xiàn)出來事情是散碎的狀態(tài),而不是用it。 例17 中的前后照應錯誤,前半句部分主語用we 而后半部分用their,通過語境和文章內(nèi)容可以得知這里的他們是同指,所以代詞應該統(tǒng)一用第三人稱復數(shù)的形式。 例18中的代詞he 指代“更埋不住了”這句話的賓語部分,可以通過語境得知這里埋不住的不止是一個人而至少是兩個人,所以代詞應該譯為they。 例19 中這里的是名詞代詞的錯誤,是對于文章沒有理解到位的失誤。例20 中用their 代替兩人,是從第三人稱的視角來翻譯,但是文章在這段話中是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描述事情,所以不應用their 而應該用第一人稱復數(shù)our。總之,代詞在上下文中的錯誤照應違反了功能翻譯理論中的忠實原則,譯者沒有做到忠于原文所表達的意圖使讀者對譯本造成理解上的差異。 代詞的錯誤照應問題主要是由于譯者在邏輯上的理解偏差,所以對于該問題,譯者需要仔細體味上下文中各個人稱代詞之間的差異以及準確理解運用前后照應語。
在翻譯的過程中,翻譯方法和理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功能翻譯理論之所以能夠具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主要是因為該理論對原文本的字面含義不會過分追求完整徹底的復原翻譯,而是更加注重理解文字深層的表達含義,并用靈活的表達方式進行翻譯。 所以,譯者運用該理論在進行翻譯創(chuàng)作時,能夠結(jié)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和認識背景進行遣詞造句。 并且在保留原文的核心內(nèi)涵的基礎(chǔ)上對文本的框架進行略微變動,使得譯文能夠更加靈活地表達作者意圖。 追求變通靈活的表達方法使得該譯法不僅在翻譯界備受歡迎,同時也出現(xiàn)在許多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中。
文化背景是譯者進行翻譯創(chuàng)作必須注意的問題,譯者應該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克服本土固化思維方式,能夠用目的文化來分析文學作品。 如此才能使得譯文更具準確性和實效性,突出功能對等理論的核心價值觀。 不僅如此,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語言和文化的結(jié)構(gòu)差異。 中西方許多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文化習俗使得兩者的語言不論是內(nèi)容還是形式上都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差異。 文化決定論中提到,語言是文化的副產(chǎn)品,即語言表達與文化緊密相連,另外,不同文化對不同民族的語言表達形式和語言表達習慣都有著一定影響,甚至是決定性作用。 例如,漢語在表達時可能會將一些起限制修飾作用的成分放置在目標語之前,即更加傾向于將主題部分放在句末。 而英語則相反,英語的表達往往將目標語放在開門見山的位置,即將一些對目標語起限制修飾作用的成分放在句末。 對于英漢語不同的表達習慣,譯者在翻譯創(chuàng)作時要注意中西方在表達習慣上的異同,并且跳出固化思維,深入了解目的語的語言文化,使得譯本能夠符合讀者本土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
功能翻譯理論強調(diào)譯者需要遵循以下幾項重要原則:首先,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保證譯本是具有意義的。 其次,譯者在進行翻譯創(chuàng)作的時候,不能夠遠離文本原意,應該在能夠保證原文本核心內(nèi)涵以及文本風格的基礎(chǔ)上對表達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 再次,譯文的語言必須是通暢且符合邏輯表達的,使得讀者和作者之間能夠順暢交流。 最后,譯者若能夠使得不同語言國家的讀者在閱讀譯本后能夠?qū)ψg本產(chǎn)生相同的認知反應和理解,那么該譯本則具有一定的普適性。 同時,在翻譯創(chuàng)作時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俗語,譯者應該在理解文本文化背景后,結(jié)合各自的語言特色進行翻譯表達,同時對于其感情特征要把握到位。
直譯是許多譯者在初次翻譯創(chuàng)作時會采取的表達方式,但是大多時候直譯并不能準確傳達文本信息。同一個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下通常有不同的含義,所以譯者并不能簡單地采取直譯的表達方式。 譯者應結(jié)合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理解文字的引申義,并采取意譯的方式將文字信息和情感傳達出來,所以引申義和隱喻信息是譯者在進行翻譯創(chuàng)作時需要重點關(guān)注的。
總而言之,譯者在充分理解并且遵循功能翻譯理論的基礎(chǔ)上,才能夠使得譯文準確流暢并且靈活地傳達出源文本的信息。 該理論對翻譯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故譯者應以該理論作為指導原則,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表達習慣,使得譯文成為不同文化間的溝通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