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
(無錫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部,江蘇 無錫 214153)
思想政治教育回歸并滲透到大學各學科教學中成為時代潮流和發(fā)展方向,高等教育工作要緊密圍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開,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和思想意識形態(tài)教育,使其與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相聯(lián)系。大學公共體育是大學生基礎課程內容之一,必須嚴格遵循教育改革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課堂,讓體育課賦予精神靈魂。高校公共體育既要體現(xiàn)體育技術教學特點,也要積極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代發(fā)展相結合,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
第一,體育育人特點。體育教學從技能訓練、理論知識的學習已逐步轉向新時代高層次人才教育,應用型教育在教學模式中占據(jù)主導,對高校體育課程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根據(jù)國家人才培養(yǎng)需要結合高校自身特點,高校要扎實做好學科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高校體育教學需要構建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在技能的教學中重點突出規(guī)范性和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幫助大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意識。
第二,體育文化特點。文化分支延伸出了體育文化,體育運動的起源賦予了體育文化新的生命,體育文化伴隨著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不斷完善。高校體育文化作為體育文化背景下的子系統(tǒng),同樣具有競爭性、健身性、娛樂性等特點。在體育強國發(fā)展戰(zhàn)略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學習能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科學的健身方法,進而促進身體素質的提高。
實踐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各項工作有序進行的保障,是生命線,是靈魂。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和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念、道德規(guī)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就是做好大學生的人格教育及培養(yǎng),有了這個基礎就能幫助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同時它也是大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心理依據(jù)。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皾B透”思想和影響力在教育領域不斷拓展,滲透理論輔助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升,但落實到實際的教學中卻經常被忽略。針對新生入學后,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需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根據(jù)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進行有意識的傳輸,逐步提高大學生思想意識觀。教學模式的轉變,促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加強。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和體育教學的關聯(lián)性。思想素質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來說起著方向性作用,是促進學生成人成才的精神靈魂。思想政治教育應在完整的理論體系下進行才能與體育課程教學完成有效滲透,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實踐教育的開展不斷完善,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
道德教育是基礎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良好的道德教育讓教學的目標更加明確。高校學科教育應充分做好教書和育人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現(xiàn)了教育的本質特征,體育教學是具有感染力、創(chuàng)造力的學科,因此,在體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既要體現(xiàn)專業(yè)技能的優(yōu)勢性,又要注意培養(yǎng)道德品質。首先,高校體育教學具備條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師自身專業(yè)技能扎實,理論知識豐富,思想政治素質和文化素質都較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用自身觀念結合國家時政正確引導學生,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言行舉止都能在無形中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和正確的價值觀形成。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與公共體育教材相契合。高校教材的選用要符合國家規(guī)定具有科學合理性,符合新時代歷史文化背景。
首先,國家“立德樹人”的目標要求。德才兼?zhèn)涫墙逃非蟮木辰绾湍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教育目標的調節(jié)和指向,注重學生的成才和成人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科教育同步進行,需以教育平臺為基礎,落實好基礎教育和育人的功能。其次,高校教師的使命和責任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高校體育教學目標任務是立德樹人,體育教師要明確育人目標,培養(yǎng)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的四有人才,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人格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中國體育精神。
目前,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約束,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實踐主要傾向技能的學習,強調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的同時忽略了育人教學目標。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如果缺少育人功能將很難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從教學質量的角度講,課程設計在思想政治教育部分投入的時間少,沒有將專業(yè)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合,加上高校體育教師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作用,導致大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中不能全面了解體育文化,影響大學生思想意識的形成。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教師的教學重點突出技能學習,教師認為思想素質是軟件,文化素質教育是基礎,進而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較少,少部分教師認為不需要體育課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責任意識。體育教師即使在課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課堂的一部分,其教育內容的安排存在很大隨機性,很難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模塊進行滲透。并且,部分高校認為體育是邊緣學科,不加以重視,在課程教學中忽略了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yǎng),種種因素都阻礙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進。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學生學習目標的不明確性現(xiàn)象導致大部分學生投入到體育課堂中是為了取得較好的成績或者是為了修學分任務,又或者是為了考取相應的運動員等級證書。學期末體育考核中,主要考核專業(yè)技術,身體素質等,與要求的教學計劃存在一定差異??梢?,高校教育需要規(guī)范制度來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方案提高體育課程考核的標準,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思想意識提高的催化劑,是體育課程考核制定的根基,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到高校體育課程中能有效解決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和考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主要根據(jù)教材內容開展教學活動,教學中形式單一導致教學目標難以實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和注意力都會受到影響。因此,高校體育教師需要通過多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體育課程教學中。體育教師也可以按照校園體育文化節(jié)的要求組織體育活動,讓學生從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中感受到體育的樂趣,有利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從而促進體育課程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
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體育課程教學中已刻不容緩,首先應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比重,突出重點,培養(yǎng)大學生的獨立人格和擔當意識。教師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結合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育教師可以分析大綱和教材內容開展特色教學,潛移默化的完成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實現(xiàn)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為國家培養(yǎng)需要的人才。
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引導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滲透的關鍵。但是,實際課程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重視專業(yè)技能的教學,對自身綜合素質提高沒有要求,這樣就失去了言傳身教的作用。因此,教師自身應刻苦鉆研,努力學習,提升綜合素質,并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進行滲透,對教學質量的提升作用顯著。首先,在師資隊伍建設上,高??梢酝ㄟ^“引進來、走出去”的模式,增加體育教師學習交流經機會。其次,高校要提高體育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才能體現(xiàn)出高校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導性作用,從而將滲透工作落到實處。
總而言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我們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加大其覆蓋面和增強其影響力。高校體育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應從體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逐步過渡到體育課堂教學中。高校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做好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工作,并形成影響力和輻射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