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芳波
(西藏日喀則市江孜縣卡麥鄉(xiāng)小學 西藏 江孜 857411)
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的,而要在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學中教師就需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探究活動中,促使學生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fā)展。在教學中,我們要因勢利導,激發(fā)興趣,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而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為體現(xiàn)有效課堂教學回歸生活,往往創(chuàng)設不少情境,而我們沒有意識到課堂本身就是生活。課堂必須真實,學生應成為課堂主人。一節(jié)課展示的不僅是教師的基本功和教學藝術,還應展示教師的教學理念和獨特風格?,F(xiàn)實課堂,為體現(xiàn)有效課堂教學向生活回歸,往往創(chuàng)設不少情境,而我們沒有意識到課堂本身就是生活。課堂必須真實,學生應成為課堂主人。一節(jié)課展示的不僅是教師的基本功和教學藝術,還應展示教師的教學理念和獨特風格。那么如何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呢?現(xiàn)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生的學習中,興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沒有興趣的學習,學生只能是消極應對、被動接受,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與教學效果的提高。我們要將激發(fā)學生興趣作為教學的第一要務,要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飽滿的情緒與高漲的熱情。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設計得好,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學生的精力,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教學內容產(chǎn)生強烈的參與動機與主觀的學習意識,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正如特級教師于漪所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fā)起來,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學生就不以為苦,反而從中獲得樂趣?!币虼耍處熞叨戎匾晫氕h(huán)節(jié),精心設計,以新穎巧妙、富有趣味性與藝術性的導入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
美國教育學家羅斯福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詳?shù)恼n堂氣氛,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參與者,專制、壓抑的課堂氛圍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則有助于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靈感。
從步入教室的那時起,就要把微笑帶入課堂,把對孩子們的激勵帶入課堂,教師的每一個眼神、表情、話語、舉動都充滿著一顆愛心,用愛心去對待學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對學生,學生自然會跟著友好的人一起走進知識的海洋,從而可以輕松,愉快的學習,進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佳境。 面對著年幼無知,天真無邪的孩子們時,我對他們充滿了愛意,我不歧視他們中的任何一員,而是用一顆愛心去關心他們,用童稚的語言去感化他們,盡量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盡量去包容他們,盡量讓他們干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情,我盡量不扭曲他們的性格,我要讓他們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做到讓學生敢想敢說,而且勇于嘗試和實踐;讓他們的思維沒有定式,盡量地輻射開去。孩子們的思維活躍,善于想象和聯(lián)想,而這正是創(chuàng)造的必經(jīng)之路。我們只有讓他們的思維插上翅膀,無拘無束的飛翔,才有可能培養(yǎng)和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潛在的創(chuàng)造的萌芽。這一年來,孩子們在快樂中健康活潑的成長著,少了點傻氣,多了些可愛。
和諧師生關系有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受到壓抑。我教的一個四年級學生,因為好長一段時間都不按時上學,成績下降。我找不到原因,恰好那天這個學生又遲到了。我正在上課,看見這孩子垂頭喪氣的走進教室。氣不打一處來,聲色俱厲的狠批了這孩子一頓??吹剿难蹨I流了出來,我滿以為自己的狠批起了作用,便讓他坐下學習。沒有想到整整一天,這孩子都抬不起頭來,一直趴在課桌上,連課本都沒有打開。課后,我反省自己,作為教師,應該心平氣和的,用微笑的面容、愛撫的眼神、柔和的聲音對待他們,增強親和力,使自己的言行似涓涓清泉,注入學生的心田。學生才會把我當作知心的朋友,才會將心里的話講給我聽。明白了這個道理后,我改變了態(tài)度,耐心地與學生溝通,找到了學生成績下降的原因,并給學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開心了,學習的勁頭足了。我懂得了教師對同學們抱有期望,通過態(tài)度表情與行為等方式傳給同學們,同學們受到鼓舞,更加信賴我們,給我們積極反饋。因此和諧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首要條件。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還有很多。如設計合理精練的練習,加強課堂教學反思等。作為教師要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從被動學到主動學;從不懂到懂,從懂得少到懂得多,從不喜歡到喜歡,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得到提高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