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小東 肖含磊 張國珍
[摘要]為探索苦蕎色選的最佳工藝方案,以CCD色選機為研究對象,采用Box-Behnken設計原理和響應面法,比較色選機供料量、供氣時間、靈敏度等工作參數(shù)對苦蕎色選精度和帶出比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供料量、供氣時間、靈敏度對色選精度有極顯著影響,影響程度為靈敏度>供料量>供氣時間;供氣時間對帶出比影響不顯著,而靈敏度和供料量對帶出比具有顯著影響。苦蕎色選最優(yōu)工作參數(shù)組合為供料量30,供氣時間18ms,靈敏度34,對應的色選精度為80.79%、帶出比為2.41,驗證值與模型預測值相對一致。結(jié)果表明,該優(yōu)化參數(shù)適用于苦蕎不良品分選,可以為優(yōu)化苦蕎色選機的工作參數(shù)提供參考。
[關鍵詞]苦蕎;色選機;響應面法;工作參數(shù)
中圖分類號:S22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8
苦蕎(Fagopyrum tataricum (L.)Gaertn)為蓼科(Polygonaceae)蕎麥屬(Fagopyrum)一年生或多年生雙子葉草本植物,是一種食藥兩用的特色雜糧作物,其營養(yǎng)豐富、保健功效強、經(jīng)濟價值高、開發(fā)前景廣闊[1]??嗍w富含淀粉、脂肪、礦物質(zhì)、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并且含有其他糧食作物沒有或少有的生物黃酮類(蘆丁、槲皮素、山奈酚等)活性成分[2]。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康觀念的增強,兼具營養(yǎng)與保健功效于一身的苦蕎及其加工制品越來越受關注,逐漸成為人們喜愛的健康食品之一。
苦蕎殼具有較強的韌性,且殼與仁之間無間隙,造成苦蕎脫殼的難度極大[3]。生產(chǎn)中大多通過水熱處理等方式進行苦蕎脫殼,但該技術容易造成苦蕎營養(yǎng)和活性成分的損失,嚴重阻礙了苦蕎產(chǎn)品的開發(fā)和利用[4]。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和加工技術的發(fā)展,推動了苦蕎在易脫殼品種選育和精深加工方面的發(fā)展[5]。成都大學等單位通過育種技術培育了易脫殼的苦蕎品種——米蕎1號,該品種無需經(jīng)過熟化等處理工藝就可直接生脫殼,是少有的苦蕎專用加工品種,為開發(fā)無營養(yǎng)損失苦蕎米及高品質(zhì)產(chǎn)品加工提供了原料[6]。但在生產(chǎn)中發(fā)現(xiàn),苦蕎直接生脫殼后會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籽粒殘缺、殼未完全脫凈、雜質(zhì)等混雜情況,難以保證苦蕎米的質(zhì)量。
色選機的發(fā)明和應用能有效地解決混雜問題,保證苦蕎米的質(zhì)量。色選機利用特殊識別鏡頭捕捉物料表面某些成分的信息,與標準信號對比分析出物料的品質(zhì)優(yōu)劣,具有效率高、節(jié)約人力、無破壞等優(yōu)點[7-8]。色選機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農(nóng)業(yè),對提高農(nóng)作物等原料質(zhì)量等級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如大米、花生、茶葉等[9-11]。CCD色選機以圖像傳感技術為核心,可對正在高速運動的物體進行抓攝,所得圖像質(zhì)量良好,極大地提高了色選精度和效率[12-13]。由于苦蕎生脫殼米品種及珍珠米產(chǎn)品屬于新興苦蕎產(chǎn)品,因此在其CCD色選工藝和操作規(guī)范方面尚未展開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以CCD雜糧色選機為對象,對生脫殼后的米蕎1號進行色選處理,根據(jù)中心組合試驗設計方法對影響色選效率的工作參數(shù)進行響應面試驗研究,分別以精度和帶出比作為響應指標優(yōu)化苦蕎色選工作參數(shù),為進一步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本研究選取米蕎1號作為試驗材料。米蕎1號是目前少有的生脫殼苦蕎品種,具有較強的應用代表性。
1.2 儀器與設備
CCD色選機:配有柯蒂斯無油空氣壓縮機,合肥泰禾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試驗方法
1.3.1 響應面試驗
根據(jù)Box-Behnken設計原理,選取供料量X1、供氣時間X2和靈敏度X3為自變量,以精度Y1和帶出比Y2為評價指標,設置3因素3水平的二次回歸正交試驗設計方案。響應面試驗設計因素和水平如表1所示。
1.3.2 項目測定
精度是指含有異色顆粒的被選物料經(jīng)過色選后,其正常物料顆粒的含量。雜糧色選機工作完成后,記錄苦蕎籽正品質(zhì)量和物料總質(zhì)量,兩者比值即為色選精度Y1。帶出比Y2是指物料經(jīng)色選后,其不良品質(zhì)量與帶出的正品物料顆粒質(zhì)量之比。
1.3.3 數(shù)據(jù)分析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Design-Expert 8.0.6軟件分析考察因素和評價指標之間的二次多項回歸方程模型,并對各因素的相關性和交互效應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及繪圖。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試驗結(jié)果
根據(jù)Box-Behnken設計原理,共得到17個試驗點,包括5個零點試驗。試驗方案和結(jié)果如表2所示,精度Y1范圍為24.20%~76.70%,帶出比Y2介于0.28~2.50。
2.2 回歸模型擬合與顯著性分析
采用Design-Expert 8.0.6軟件對試驗結(jié)果進行多元回歸擬合,得到精度Y1和帶出比Y2對供料量X1、供氣時間X2、靈敏度X3的二次多項回歸方程如下:
Y1=69.84-7.50X1-1.56X2-19.26X3-1.87X1X2-0.18X1X3-0.40X2X3-3.67X12+0.70X22-15.55X32 ? ? ? ? ?(1)
Y2=1.24-0.55X1-0.070X2-0.71X3-0.052X1X2+0.4 X1X3+0.078X2X3+0.006X12+0.10X22-0.25X32 ? ? ? ? ?(2)
對回歸方程進行方差分析(如表3~表4所示),色選精度Y1模型和帶出比Y2模型的P值均小于0.01,表明回歸方程描述的評價指標和自變量模型顯著性極好。兩個模型的相關系數(shù)R2分別為0.998 7和0.984 1,表明評價指標的變化來源于所選自變量,該模型能夠描述試驗結(jié)果。因此該模型可以預測與分析苦蕎色選工作參數(shù)。
2.3 單因素對精度和帶出比的影響分析
各考察單因素對精度Y1和帶出比Y2的影響可通過回歸模型方差分析中的P值和F值進行衡量。由表3可知,單因素中供料量X1、供氣時間X2、靈敏度X3對精度的P值均小于0.01,表明3個因素對精度產(chǎn)生極顯著影響。3個因素對精度的F值分別為543.15、23.57、3 582.80,可推測對精度影響程度的大小為靈敏度>供料量>供氣時間。由表4可知,單因素中供料量X1、靈敏度X3對帶出比的P值均小于0.01,表明供料量和靈敏度對精度產(chǎn)生極顯著影響;而供氣時間X2對帶出比的P值為0.172 3,表明供氣時間對帶出比不存在顯著性影響。由F值的大小可推測,3個因素對帶出比影響大小順序為靈敏度>供料量>供氣時間。
2.4 交互因素對響應值的響應面分析
以精度為響應值時,交叉項供料量X1和供氣時間X2的P值小于0.01,具有極顯著的交互作用,其他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不顯著。以帶出比為響應值時,交叉項供料量X1和靈敏度X3的交互作用極顯著,其他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不顯著。
響應面三維圖可直觀反映出各因素交互作用對響應值的影響,進而推測出響應值的最佳方案。供料量X1、供氣時間X2、靈敏度X3中兩因素交互作用對苦蕎色選精度影響的響應面三維圖如圖1所示。圖1(a)是靈敏度X3為40時,供料量X1和供氣時間X2對精度Y1交互作用的響應面圖,由圖可以看出,供料量減少能夠增加苦蕎色選精度,而供氣時間增加有利于苦蕎色選精度。圖1(b)是供氣時間為15ms時,供料量X1和靈敏度X3對精度Y1交互作用的響應面圖,由圖可知,供料量為70時,色選精度隨靈敏度的降低而逐漸增加;靈敏度為30時,色選精度隨供料量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圖1(c)是供料量為50時,供氣時間X2和靈敏度X3對精度Y1交互作用的響應面圖,由圖可知,當供氣時間為12ms時,隨靈敏度增加,色選精度呈現(xiàn)出先迅速升高而后緩慢降低的變化趨勢;當靈敏度為30時,精度隨供氣時間的增加而緩慢降低。色選精度最大值時,供氣時間為12ms,靈敏度為30~35。
供料量X1、供氣時間X2、靈敏度X3中兩因素交互作用對苦蕎色選帶出比X2影響的響應面三維圖如圖2所示。圖2(a)為靈敏度X3為40時,供料量X1和供氣時間X2對帶出比Y2交互作用的響應面圖,由圖可以看出,供料量減少能夠增加苦蕎色帶出比,而供氣時間的變化對帶出比影響不大。圖2(b)為供氣時間為15ms時,供料量X1和靈敏度X3對帶出比Y2交互作用的響應面圖,由圖可知,供料量為30時,帶出比Y2隨靈敏度的降低而逐漸增加;當靈敏度恒定時,帶出比Y2隨供料量的降低而逐漸增加,且靈敏度越小,帶出比增加越明顯。圖2(c)為供料量為50時,供氣時間X2和靈敏度X3對帶出比Y2交互作用的響應面圖,由圖可知,隨靈敏度的增加,帶出比Y2呈現(xiàn)降低趨勢;當靈敏度為30時,帶出比Y2隨供氣的時間增加而降低。
隨著供料量的降低,苦蕎籽粒在供料滑槽中的均勻度得以提高,對正品的誤選減少,進而色選精度和帶出比有所提高;當供氣時間延長,產(chǎn)生的空氣壓力足夠吹出更多品質(zhì)不良的籽粒,最終增加色選精度和帶出比;而當靈敏度增加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更優(yōu)質(zhì)籽粒,但同時會導致廢料中的優(yōu)質(zhì)籽粒數(shù)量增加,從而影響最終的正品得率。
2.5 模型驗證
采用Design-Expert軟件對各參數(shù)進行優(yōu)化,得到苦蕎色選最佳工作參數(shù),即供料量為30,供氣時間18,靈敏度為33.86,預測色選精度為80.79,帶出比為2.41。綜合考慮色選機設置可行性,得出優(yōu)化最佳方案為供料量為30、供氣時間為18、靈敏度為34,并對優(yōu)化最佳方案進行驗證。
如表5所示,模型預測最佳方案下精度為77.25、帶出比為2.84,表明驗證結(jié)果與模型預測結(jié)果相吻合,該參數(shù)組合可作為苦蕎色選最佳方案。色選后出料中的不良品多為癟?;蛎摎埲绷?,可進一步通過過篩方法進行剔除。
3 結(jié) 論
采用響應面法對苦蕎米CCD色選機進行工作參數(shù)研究,以供料量、供氣時間和靈敏度為因素指標,精度和帶出比為響應指標,建立了相應指標的預測模型,并確定了各因素和交互作用對響應指標的影響作用??嗍w色選工作參數(shù)對精度和帶出比影響程度順序從大到小依次均為靈敏度、供料量、供氣時間;以精度為響應值時,供料量X1和供氣時間X2之間的交互作用顯著;以帶出比為響應值時,供料量X1和靈敏度X3之間的交互作用極顯著??嗍w色選機最優(yōu)工作方案為供料量為30、供氣時間18ms、靈敏度為33,驗證結(jié)果表明驗證值與模型預測值相一致,可用于苦蕎色選作業(yè)。本研究以米蕎1號為試驗對象,其脫殼正品在色澤、形態(tài)等方面與不良品差別較小,進而增加了色選的難度和效果。本試驗以米蕎及其他生脫殼苦蕎品種為試驗對象,通過對苦蕎米CCD色選機進行參數(shù)微調(diào)而獲得最佳工作方案,為苦蕎色選技術進一步優(yōu)化提供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jù)。
參考文獻
[1]趙鋼.蕎麥加工與產(chǎn)品開發(fā)新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張余,黃小燕,劉昌敏,等.苦蕎營養(yǎng)保健成分及其食品開發(fā)研究進展與展望[J].糧食與油脂,2019,32(8):12-14.
[3]陳偉,杜文亮,劉彩霞,等.苦蕎浸蒸處理前后的力學特性[J].農(nóng)機化研究,2015(7):194-197.
[4]朱新華,范維果,李澤,等.苦蕎麥非熱脫殼機試驗研制[J].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7,22(12):146-155.
[5]時小東,吳琪,譚茂玲,等.藥食同源作物苦蕎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8(1):38-41.
[6]趙鋼,王安虎,鄒亮,等.制米苦蕎麥新品種的品質(zhì)及開發(fā)利用研究:第二屆海峽兩岸雜糧健康產(chǎn)業(yè)峰會論文集[C].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
[7]范平.淺析色選技術在中國的發(fā)展過程[J].糧食科技與經(jīng)濟,2005, 30(4):46-47.
[8]姚惠源,方輝.色選技術在糧食和農(nóng)產(chǎn)品精加工領域的應用及發(fā)展趨勢[J].糧食與食品工業(yè),2011,18(2):4-6.
[9]金增輝.大米色選與滾筒精選[J].糧食與油脂,2004,17(8): 44-47.
[10]鄭功宇,金心怡,葉秋萍,等.響應面法優(yōu)化閩北烏龍茶CCD色選機的工藝參數(shù)[J].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 44(2):135-141.
[11]袁婷蘭,張友峰,曹佳茜,等.花生仁光電色選工藝條件的研究[J].中國油脂,2019,44(2):5-7+13.
[12]張德高,謝煥雄,胡志超,等.花生色選機工作參數(shù)優(yōu)化與試驗[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7,45(18):218-222.
[13]余淑華,劉艷麗,王世璞,等.基于FPGA的脫絨棉種色選機實現(xiàn)[J].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2015,46(8):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