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下來開展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教師要能夠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法,來完善課堂教學當中的結構,不斷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為學生們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學生們要是能夠具備語文素養(yǎng),就可以提高自己在語文這一方面的興趣,不斷學好語文的相關知識。本文就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向做簡要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向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30-0086-02
【本文著錄格式】張維維.淺談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向[J].課外語文,2020,19(30):86-87.
新課標有著明確的要求,對于語文課程而言,要能夠全面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素養(yǎng),而語文素養(yǎng)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主要包括思維能力、語言積累、語言文學的方法和習慣以及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而小學階段學生們要掌握的語文素養(yǎng),主要是聽、說、讀、寫、思這五大方面,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們的核心素養(yǎng)時,要能夠從這五大方面來進行。要讓學生能夠用比較穩(wěn)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語文這一方面要表現(xiàn)出較高的修養(yǎng)。教師要針對學生們的實際情況來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和學習語文的習慣,讓他們能夠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加大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己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
新課標的改革是需要教師在教學當中,通過引導來進行具體的實施。首先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適應當前新課標改革的需求,轉變自己的角色,要能夠掌握好專業(yè)上的技能。而教師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要為學生構建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平臺,學生們在這一平臺上就可以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其次,教師要能夠轉變自己的教師角色,確認好自己在教學過程當中的身份,從傳統(tǒng)教學當中的領導者轉變?yōu)槿缃竦囊龑д摺1热缭趯W習《春曉》或者《古朗月行》這一系列詩詞時,可以讓學生們收集一些關于春天和月亮的語句;而在學習《觀潮》時,就可以讓學生們收集一些寫景狀物的散文。這樣來培養(yǎng)他們在學習上的習慣,在下一次進行語文教學活動時,學生們就會具備這樣的自主學習意識,不用教師提醒,也能夠自己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而當學生充分準備好之后再進行上課時,這樣的上課效率才會得到有效的提高;既能夠培養(yǎng)學生們收集資料的能力,又能夠通過這些課外資料的熏陶,使得學生們的視野被極大地拓展,讓他們能夠積累更加優(yōu)秀的中國古代文化,提高他們的修養(yǎng)和學識。
(二)課堂上學生具體應做到:聯(lián)系閱讀,主動回答,自主討論,自評互判
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當中采用的教學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而其中互動性極強的一種教學方式,就是交流溝通。當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當中,發(fā)現(xiàn)有不懂的知識,可以通過討論的方式來解決。因為在討論的過程當中,不但可以增強表達能力,讓自己對于這一知識點有著更加透徹的理解,而且其他參與討論的人也會增強表達能力。并且通過交流討論這一方式,還可以將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共享給其他學生,促進所有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比如布置《秋天的圖畫》這樣自命題的作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討論秋天的笑容是什么樣的,秋天為什么會微笑,以及微笑和秋天的圖畫如何聯(lián)系。但是這一類問題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教師在他們討論之前要做好引導的工作,讓他們的潛能都發(fā)揮出來。
(三)思考和找準教學切入點,合理選擇課型
思考、找準切入點以及合理選擇課型,是在課堂實踐中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所在。具體表現(xiàn)為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與教學切入點的找準息息相關。究其原因,主要是一篇語文課文的切入點可能有多個,且不同切入點所對應的文本解讀方式存在顯著的差別。以小學六年級上冊教材中的《窮人》這篇課文為例,某教師在分析這篇課文后,發(fā)現(xiàn)該文的切入點多達10個,既可以將文本內容、情節(jié)作為切入點,亦可選擇故事情節(jié)和描寫方法作為切入點,如果圍繞全部的切入點開展教學,必然會耗費大量的時間,且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此,該教師在考慮學生學習和理解能力后,將故事情節(jié)作為了主要切入點,對課文進行深入分析,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合理選擇題型是指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開始前,對各種類型進行全面的掌握,并結合教學內容,選擇與教學內容契合程度最高的題型,在眾多題型之中,讀寫聯(lián)動和以文帶文在語文教學中較為適用。其中以文帶文是指教師可以將所學課文作為代表,讓學生閱讀幾篇相似的文章或片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控制閱讀量,避免主次顛倒的問題出現(xiàn)。而讀寫聯(lián)動指的是學生閱讀文章后,對文章進行續(xù)寫,以此來加深對所學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二、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一)“一個中心”就是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
教師要在實際教學當中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因為小學語文課堂還是比較有趣的,可以吸引絕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實踐活動當中。而教師要在教學過程當中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要了解他們在學習過程當中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夠達到教學的目標。而當學生們能夠在課堂上積極地表達自我,就說明他們的自信心非常充分,能夠通過一些發(fā)言來促進自己思維的發(fā)展。因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將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并沒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是一味地灌輸知識,而學生只能夠被動地接受,這種教學模式無法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也無法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所以必須要摒棄。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講解一下自己的看法。比如在學習《小松鼠找花生》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展開聯(lián)想,來改變一下故事的情節(jié),然后讓其他同學進行點評,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們樹立自己是課堂主人的意識,更好地發(fā)揮他們的能力。
(二)“兩個基本點”一是堅持“依標施教”,二是堅持體現(xiàn)人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也要能夠依照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來進行教學,因為只有滿足標準的需求,才能夠讓小學生們更好地發(fā)展。比如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那么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就要重視學生運用文本詞句的能力,讓他們能夠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素養(yǎng)。比如在《少年閏土》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當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們識字品句。讓學生能夠從文章的細節(jié)描寫當中了解到閏土這一人物形象,感受到作者在描寫時的情感。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去體會作者的情感,這樣的課程更加具有綜合性和開放性,能夠體現(xiàn)出人性。
(三)課堂上教師具體應做到:引人入勝,精導妙引,結尾無窮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在核心素養(yǎng)的指導之下來滲透德育教學,結合教材本身以及學生們的實際生活,提煉一些具有道德方面的教育素材,就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效果,能夠提高學生們語文能力,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們的道德品質,這樣的課堂教學是具有意義的。比如在學習《詹天佑》這一文章當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說一下自己未來的夢想,通過學生們的陳述,教師就可以積極鼓勵,這樣的教學是能夠讓學生們感受到文章當中主人翁的敬業(yè)精神,所以這樣的教學是引人入勝的。
三、結語
通過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以核心素養(yǎng)作為導向,要能夠加大學生學習的程度,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也要樹立合理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堅持以標準施教,體現(xiàn)課堂的開放性,同時課堂教學要能夠引人入勝。
參考文獻
[1]李仁.小學教育專業(yè)語文智趣活動的策略與實施途徑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5).
[2]林穎.用好語文教學中的“導”與“聽”助力學生成才[J].成才之路,2014(5).
[3]張學超.正確把握語文教材內容與形式的關系[J].當代教研論叢,2014(12).
[4]仇欣虹.語文教學中拓展課外活動空間的實踐與思考[J].成才之路,2015(21).
[5]余彩英.讓語文教學生活化[J].甘肅教育,2015(20).
[6]陳巧艷.談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J].當代教研論叢,2015(12).
[7]衛(wèi)君琦.誦讀,讓語文課堂不同凡響[J].內蒙古教育,2016(8).
[8]吳曉慧.例談語文教學中利用社區(qū)資源學習的評價[J].課程教育研究,2016(5).
[9]韓國富.淺談生命意識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xiàn)[J]. 內蒙古教育,2016(17).
[10]李建軍.轉益多師是汝師——淺議語文教學藝術風格學習的有效途徑[J].江蘇教育,2007(20).
作者簡介:張維維,女,1987年生,畢業(yè)于淮北師范大學,本科學歷,小學二級教師,漢語言文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