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發(fā)筆
(江蘇警官學院基礎課教研部,江蘇 南京 210031)
附會,一般指“把沒有關系的事物說成有關系;把沒有某種意義的事物說成有某種意義?!盵1]它常與“牽強”合在一起構成“牽強附會”這個貶義成語。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經(jīng)常看到有意而為、善加利用的附會,不但不含貶義,反而能夠收到良好的修辭效果。
由于它出現(xiàn)場合往往比較隨意,所以沒有引起學者太多的注意。隨著網(wǎng)絡、微信(群)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一些段子,就是利用這種修辭手法,達到幽默、詼諧、活躍氣氛的修辭效果,或娛樂,或教育,或感慨,或諷諭,逐漸形成一些相對固定的類型,成為獨特的“附會”修辭手法。
1.字義附會
漢字本義是相對確定的,常用義在特定的語境中也是相對固定、明確的,但經(jīng)“附會”之后,則變成了不同于人們所了解的字義(本義或常用義),而變成了“偏離義”。
(1)男:我去的地方可多了。
女:都去過哪些地方?
男:我去過空中的碼頭。
女:這是哪里?
男:連云港。
女:哦,云彩里邊的港口。
男:我還去過腦袋瓜子打繃帶。
女:這是哪里?
男:包頭。(搞笑小視頻)
“空中的碼頭”和“連云港”這座城市毫不相干,可是經(jīng)過“云彩里邊的港口”一聯(lián)想,就與“連云”“港”產生了聯(lián)系;“腦袋瓜子打繃帶”與“包頭”這座城市更是扯不上任何關系,但經(jīng)過潛性的“(因傷)把頭包起來”與“腦袋瓜子打繃帶”的比照,發(fā)生了同義語式的關系。顯然,這是牽強附會的,但在此利用語言符號的能指功能,偷換了所指,達到幽默、詼諧的修辭效果。
(2)周恩來:說撤容易,可我們撤到哪里去呀?
毛澤東:我看好了一個地方,這兒……(指地圖)
周恩來:保安,保衛(wèi)平安,嗯,這地方不錯。(電視連續(xù)劇《長征大會師》第33集)
毛澤東所看好的“保安”這個地方,當然是最利于紅軍撤退的地方,而周恩來“說文解字”式的“保衛(wèi)平安”一說,則帶有了大吉大利的意味,使本來非常嚴肅、緊張的環(huán)境頓時輕松了起來。中國地名有許多是帶有人們美好愿望的,如“安吉”——“安且吉兮”(《詩經(jīng)·無衣》),寄托了人們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平安、吉利的美好期盼?!氨0病边@個地名當初很有可能真的有“保衛(wèi)平安”之義,但周恩來在此則是有意附會成與這次具體的撤退密切相關的。毛澤東、周恩來都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決不會相信唯心主義那一套,地名吉利就是保佑紅軍的“好地方”?明顯是周恩來的詼諧說法,體現(xiàn)出一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謝小秋:我教你啊,(舉著卡片),左邊一個心,右邊一個每,這個字讀hu ǐ(悔),意思是,每天做事都多心多疑容易后悔。造個句子吧。
王瀝川:(造句)我愛小秋,永不后悔。(電視連續(xù)劇《遇見王瀝川》6集。)
王瀝川是瑞士人,但對漢語較為熟悉,為了接觸謝小秋而有意讓謝小秋教他學習漢字。謝小秋教他“悔”字,解釋為“每天做事都多心多疑容易后悔”,純?yōu)橥纳x,“悔”字并非“每天+多心多疑”的會意字,從整體上看,也不是小秋解釋的這個意思,“悔”字是個形聲字,“悔”者,“悔恨也,從心,每聲?!盵2]221由于語音變化,今天已經(jīng)不能直接從每字讀出“悔”字的聲音了。謝小秋的解釋,只是自己的理解,或是為了教學方便,在內行看來,非常好笑,在外行看來,覺得好像有道理,而在王瀝川,則正好借題發(fā)揮,造了一個表達心意的句子來,表達效果很好,觀賞性極強。
這里的附會,不同于王安石解“波”:“‘波’者‘水’之‘皮’也?!盵3]王安石是認真的,他是以“形旁+聲旁=字義”的混合會意式釋字法來解釋字義的,無所謂修辭效果。謝小秋的附會,需要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知識的人才能會心一笑,否則會信以為真。與其說是謝小秋的附會,倒不如說是編者的有意附會,吸引觀眾,以推動情節(jié)的進一步發(fā)展。
2.字音附會
漢字字音最初是約定俗成的,此后在特定的語境中讀音是相對固定、明確的,但經(jīng)“附會”之后,字音的來歷或讀法變成了不同于相對固定、明確的“常音”,而變成了“偏離音”。
(4)岳云鵬:我覺得有個字的音讀錯了
孫越:哪個字?
岳云鵬:兩個“人”字下面加一橫。
孫越:讀“叢”。
岳云鵬:讀錯了。
孫越:讀錯了?那應該讀什么?
岳云鵬:應該讀——“床”(發(fā)chuáng音)。(觀眾笑)(《歡樂喜劇人》相聲)
“叢”當讀為“cóng”,但岳云鵬認為應當讀為“chuáng”,究其原因,大家都能心領神會,就是因為兩個人睡在一張“床”上。這是相聲,岳云鵬通過字音附會,引得觀眾會心一笑。
(5)3月8日這天,女兒回家后拉著爸爸,坐在沙發(fā)上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是三八節(jié),你去炒菜,讓我跟爸爸享受一下節(jié)日氣氛?!眿寢屢宦犮蹲×耍骸澳阏f什么?今天是誰跟誰的節(jié)日?”女兒一本正經(jīng)地說:“是我跟爸爸的節(jié)日啊!三八父女節(jié)嘛!”
女兒將“三八婦女節(jié)”附會成“三八父女節(jié)”,給人以又好笑又好氣的感覺,在“三八婦女節(jié)”這天,發(fā)出一種“異樣”的聲音。其實,在不少家庭里,即使是“三八婦女節(jié)”這天,也是女性在操持家務,談不上什么“享受”,她們也一般不強求在這一天有什么特殊“享受”,只不過是地位上、精神上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而已,所以,這里的附會,絲毫沒有負面影響,反倒更加襯托了婦女的勤勞、可愛和偉大。
(6)三八婦女節(jié)
Wo’men’s da’y
我 們 是 大 爺
有意將Women’s day多斷幾處成了“Wo’men’s da’y”,利用漢語拼音,恰好是與“我們是大爺”的大致諧音。而且與“三八婦女節(jié)”這一天,婦女們自豪感增強的心理相適應,平添了不少情趣。
(7)岳云鵬:打個字謎。唱歌的曾毅你知道嗎?就是鳳凰傳奇里的那個男的?
孫越:他唱了嗎?
岳云鵬:是啊,他唱了嗎?字謎啊,聽著——曾毅待在樹上。什么字?
孫越:(想了想)不知道。
岳云鵬:是“?!弊帧?/p>
孫越:為什么是“?!弊郑?/p>
岳云鵬:樹是不是木?
孫越:那三個“又”呢?
岳云鵬:我們學學啊,你來那曾毅。(唱)是誰中唱歌……
孫越:(配唱)又。
岳云鵬:溫暖了寂寞……
孫越:(配唱)又。
岳云鵬:白云悠悠藍天依舊淚水在漂泊……
孫越:(配唱)又。
岳云鵬:三個“又”不是?(《歡樂喜劇人》相聲)
演員學唱的是鳳凰傳奇演唱的歌曲《自由飛翔》中的一段,女歌手楊魏玲花是主唱,男歌手曾毅是配唱,原歌詞也并不是完全是“又”,而是與“又”音近似的“央”音,但孫越此時配唱“又”完全合適,因為很少有人會記得曾毅當時唱的究竟是“又”還是“央”,現(xiàn)在只有聽相聲演員的了?!按跇渖稀焙弦粋€“木”字,三個“又”字加一個木字,正好是個“桑”字。可以說,這里的字音附會達到了神似。
字音附會總是和意義聯(lián)系在一起的,純粹的字聲音難以獲得什么修辭效果。只不過字音附會強調字音效果或以字音為話題,給人的主要印象是,這里的一切效果都是字音造成的。
3.字形附會
漢字字形是了解漢字本義的重要依據(jù)之一,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及后人的研究有許多重要成果。但經(jīng)“附會”之后,字義與字形的關系變成了不同于這些成果的關系,而變成了“偏離關系”。
(8)贏
病毒快滅亡 出來喝一口 把酒問明月 端杯就干貝 擼串解心凡。
把“贏”字拆成亡、口、月、貝、凡五個單字,再分別接在每一小句的后面,完成五句“詩”。這種方法實質是通過拆字來作出一種新解釋,這種新解釋是附會的,并非科學的、學術的。在舉國抗擊新冠疫情的關鍵時期,封城、封村、封小區(qū),人們宅家多天,心情郁悶,盼望疫情快點解除,編出這樣的形式來表達愿望。但無論如何,以“贏”為標題,以它被拆成的五個單字正好形成的五句詩,完全是附會的,“贏”的意義本來與疫情也是毫不相干的。這里的“附會”,一方面鼓舞斗志,增強必勝信念,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一點情趣,緩解人們的緊張、難耐的心情。
(9)男人是山,女人能扳倒山,成了“婦人”;男人是天,女人能捅破天,成了“夫人”。女人真的很“棒”,可不能隨便惹女人生氣哦,婦女節(jié)到了,趕緊祝自己的女人節(jié)日快樂吧!
(10)老婆搞家庭衛(wèi)生搞得有點煩了,于是在家庭小黑板上寫下“家庭衛(wèi)生,人人有責”八個字。中午兒子放學后,給“人”字加了一橫,老婆發(fā)現(xiàn)黑板上變成了“家庭衛(wèi)生,大人有責”。晚上丈夫下班后又加一橫,老婆發(fā)現(xiàn)黑板上變成了“家庭衛(wèi)生,夫人有責”?!@年頭,懶人不可怕,就怕懶人有文化。祝大家勞動節(jié)快樂!
這則幽默小笑話,一方面,嘲笑了好逸惡勞的不良習慣和心理,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節(jié)日樂趣。這種小笑話,如果單獨結構或解構某一個字,附會起來不是很難,但連續(xù)不斷地出現(xiàn),則給人以有“理”之感,使人忍俊不禁。
(11)心態(tài)不好,說穿了,就是心太小了?!皯B(tài)”字,拆開,就是“心大一點”。
對現(xiàn)象作解釋,必須有科學依據(jù),否則就不能服人。但經(jīng)過“附會”以后,本為可能毫無關系或關系不大的事物之間,有了解釋對象與被解釋關系,形成了一種“偏離性解釋”。
(12)[立秋]問蒼天什么季節(jié)最忙?秋天,多事之秋;什么季節(jié)最公平?秋天,平分秋色;什么季節(jié)最簡單?秋天,一葉知秋;什么季節(jié)最長?秋天,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什么季節(jié)最爽?秋天,秋高氣爽;什么季節(jié)最險?秋天,秋后算賬:什么季節(jié)最曖昧?秋天,暗送秋波!哈哈,今天立秋了,祝大家立秋快樂!
正值立秋之際,編出這段文字,一方面提醒立秋的到來,另一方面也翻出一些成語、諺語等,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引人微微發(fā)笑。文中的解釋,以“多事之秋”這一成語所含的“多事”,就說明秋天這個季節(jié)“最忙”,以“平分秋色”的“平分”解釋秋天這個季節(jié)“最公平”,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說明秋天這個季節(jié)“最長”,以“秋高氣爽”解釋秋天這個季節(jié)“最爽”,以“秋后算賬”解釋秋天這個季節(jié)“最險”,以“暗送秋波”這個成語,解釋秋天這個季節(jié)“最曖昧”,等等,顯然都是附會的,并非科學的解釋,讀者一看就明白是編者有意而為,但看后覺得有“理”、有趣,不禁會心一笑,愛看、愛轉發(fā)。
(13)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個美國記者不解地問:“總理閣下,你們中國人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馬路呢?”周總理聽后略加思索后回答:“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之路,所以簡稱為馬路?!睂Ψ接謫枺骸翱偫黹w下,在美國,人們都是抬頭走路,而你們中國人為什么都低著頭走路呢?”周總理又微笑著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嘛,你們美國人走的是下坡路,當然要仰著頭走路的,而我們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當然要低著頭走路了。”廖廖數(shù)語,智慧頓現(xiàn),使對方啞口無言。
在這里,周總理把“馬路”的“馬”附會解釋為“馬克思主義”,于是,原本為“馬走的路”便成為“馬克思主義之路”。實際上,馬路的“馬”本來就是指草食性動物“馬”,馬路是古代專供馬(拉車)走的路,而詞匯具有穩(wěn)固性,時代變了,馬路的實際用途也變了,但“馬路”這個詞還沒有變,周恩來沒有從語言學角度去回答,想來如果從語言學角度回答,這位美國記者也不太容易了解吧,而且,也顯得比較刻板,周恩來作為一個政治家,以政治家的眼光來看問題、回答問題,顯得非常自然,附會解釋非常輕松、妥帖。而對于中國人為什么低著頭走路的回答,以生活常識中的“下坡抬頭,上坡低頭”來回答,維護了中國人民的尊嚴,同時也巧妙地回擊了那個美國記者,顯示出附會解釋的幽默和力度。
(14)曾經(jīng)擔任過山東大學校長的陸侃如,年輕時留學法國攻讀博士學位。1935年的博士論文答辯會上,一位考官提出一個怪問題:“‘孔雀東南飛’,為什么不往西北飛?”聽者無不面面相覷、臉色愕然。陸侃如略加思索回答道:因為“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出自漢末《古詩十九首》,陸侃如以詩答詩,自然合理。因為西北的高樓與浮云平齊,阻隔了孔雀向西北飛去的道路,所以,它只好向東南飛?;卮鸲嗝辞擅睿 翱兹笘|南飛”是《古詩為焦仲卿妻所作》的首句,只是起興而已,“東南”只是虛指一個方向,并不是必然的方向,與下文內容也沒有必然聯(lián)系,所以考官的問題就是個較真而不明理的問題,是不能當真地、科學地加以回答的問題。但陸侃如沒有申辨,而是將兩首本來沒有任何關系的詩句聯(lián)系到了一起,機智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既然考官問了個滑稽的問題,答辨者當然也就可以附會解釋,巧妙回答。
(15)有一次,有一學生在課堂上向陳夢家教授發(fā)問:“老師,請問‘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人,有幾人結了婚?幾人沒結婚?’”這無厘頭的問題,引得哄堂大笑,眾學生都為陳老師捏了把汗。陳夢家“戲”解道:“冠者五六人,五六得三十,故三十個賢人結了婚;童子六七人,六七得四十二,四十二個沒結婚,三十加四十二,正好七十二賢人。”又是一陣哄堂大笑,笑聲中充滿了對陳老師的贊賞、欽佩!
這一番妙對,沒有機敏的頭腦,沒有對數(shù)字的敏感,斷難“戲”解得出來。更難能可貴的是陳先生是文科教授,理科也不含糊?!墩撜Z·先進》中曾皙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钡难哉摚肮谡摺薄巴印睕Q不是指孔子的學生,而是指說話人曾皙自己的學生,陳夢家對于學生這種無厘頭的問題,當然可以巧妙張冠李戴,作一番附會解釋。這一巧妙的附會解釋,后來被電視連續(xù)劇《射雕英雄傳》所變相使用:
(16)黃蓉問南帝弟子:孔子七十二個學生中有多少個童子,多少個成年人?
南帝弟子:(茫然)不知。
黃蓉:《論語》上明明說“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三十,六七四十二,正好七十二(電影《射雕英雄傳》)
說得號稱南帝“漁樵耕讀”四大弟子之一的“讀”,即書生朱子柳目瞪口呆,不得不佩服黃蓉的才氣和機靈。
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是現(xiàn)象與該現(xiàn)象引起的結果之間的關系,具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制約性。但經(jīng)過“附會”之后,沒有這種關系和制約性的現(xiàn)象之間,有了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形成了“偏離性因果”關系。
(17)小時侯上學,把“English”讀為“應給利息”的同學當了銀行行長,讀為“陰溝里洗”的成了小菜販子,讀為“因果聯(lián)系”的成了哲學家,讀為“英國里去”的成了海外華僑。而我,不小心讀成了“應該累斯”,結果成了一名光榮的勞動者……祝大家五一節(jié)快樂!
發(fā)“English”為什么音,與將來的工作并無聯(lián)系,但在這里附會成有了因果聯(lián)系,讀音決定了未來的工作或職業(yè)。表現(xiàn)了初學英語時用漢字漢語代替英語發(fā)音的趣味,更重要的是附會得令人發(fā)笑,特別是最后引出了五一勞動節(jié),自己是個讀成“應該累斯”的,所以成了一名光榮的勞動者。
(18)給老外上漢語課,第一堂課只教了一個英文單詞的中文解釋:
1.妻子 2.老婆 3.太太 4.夫人 5.老伴 6.愛人 7.內人 8.媳婦 9.那口子 10.拙荊 11.賢內助 12.對象 13.孩他媽 14.孩他娘 15.內子 16.婆娘 17.糟糠 18.娃他娘 19.崽他娘 20.山妻 21.賤內 22.賤荊 23.女人 24.馬子 25.主婦26.女主人27.財政部長28.紀檢委29.渾人30.娘子31.屋里的32.另一半33.女當家34.渾家35.發(fā)妻36.堂客37.婆姨38.領導
老外問:為什么女人有這么多稱謂?
老師:因為女人有三八節(jié),所以就要有38個稱謂。老外聽完發(fā)現(xiàn)中文太難學了,含著眼淚背起行李回國了……[捂臉][捂臉]
這是微信群中的實例。文中的“因為女人有三八節(jié),所以就要有38個稱謂?!奔兇馐歉綍鰜淼囊蚬P系。編者意在通過各種不同稱謂,既體現(xiàn)出中國文化,又顯示出幽默色彩。這種附會關系對中國人來說,能引得會心一笑,對外國人來說,則會增添了不少幽默、滑稽色彩,因為外國對于中國文字、文化比較陌生,常常在中國文化面前顯出傻得可愛、呆得可憐的樣子。
(19)昨日被領導叫進辦公室,要求朗讀以下詞語:
吃飯、得瑟、覿氅、餮鼗、曩磲、蕤颥、鰨鶘、鰷鯔、耱貊、貘鍪、糴耋、瓞耵。
我旁邊一看傻了眼,目瞪口呆!
領導語重心長地說:“看看,是不是發(fā)現(xiàn)自己除了吃飯和得瑟,什么都不會?今后是不是應該更加努力一點?”
這是個比較隱蔽的因果附會。領導讓某某朗讀詞語而某某只認識其中的“吃飯”和“得瑟”是因,“今后應該更加努力一點”是果。這里的因果關系本來無法成立,編者有意附會,造成幽默、詼諧的效果。其實,完全可以運用演繹法,把文中的生僻字換成另一些生僻字,而“吃飯”和“得瑟”不變,或文中的生僻字不變,而把“吃飯”和“得瑟”變成別的常用字,如“生氣”“玩?!钡鹊?,總之,大部分為生僻字詞,一到兩個字詞為常用字詞,然后得出自己想要的結論,促人思索,催人奮進,寓教育于生動、幽默之中。
從理論上說,“附會”修辭手法的類型應該還有很多,凡是符合“附會”修辭手法定義的都可以成為其成員。這里的四種類型僅為列舉,并非窮盡,完全可以再發(fā)現(xiàn)、描寫、分析更多的其它新類型。
“附會”修辭手法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把本來毫無關系或關系不大的事物拉在一起,說成是具有某種必然關系,讓人聽、讀后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其使用環(huán)境一般是非正式場合或影視劇中再現(xiàn)的非正式場合,如微信群、相聲、小品等。特殊情況如學術會議、外事交流、記者招待會等,可以有少量的運用,以活躍氣氛、減輕壓抑感。
“附會”修辭手法的核心效果是幽默、詼諧,可以使聽讀者輕松、愉快,引得聽讀者會心一笑。同時,有利于消除疲勞,促進身心健康,有時也給人以一定的啟發(fā),顯示出說寫者一定的見識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