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邱永生
潮州手拉壺是一種茶具,但茶具品種豐富多樣,有銅、鐵、陶、瓷,甚至木制的,相比之下,陶和瓷所制的茶具深受人們喜愛。為何古今的喝茶人偏愛陶泥制的茶具?因為陶泥制的茶具除了透氣性好,還能保持茶葉和茶湯的香味。再一個原因便是文化的因素,潮汕工夫茶這種具有休閑意境、充滿文人士大夫情趣的飲茶方式,注定對茶具的要求頗為講究,這一“講究”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便是“雅”?!把拧笔侵腥A文化的核心范疇之一,在儒家思想中是正統(tǒng)之意,正如孔子在《論語 · 八佾》中所言:“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盡美矣,未盡善也?!笨梢娍鬃友壑械摹把拧辈粌H要“盡善”,在藝術(shù)上還要“盡美” ,又如子貢在《論語·學而》中所提及的:“子貢曰: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也,其諸異乎人之求與?”子貢把孔子的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的為人處世的風格勾畫出來。潮汕人崇尚儒家文化,從生活中的諸多方面可以體現(xiàn),這在工夫茶文化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所以工夫茶是一口一口慢吞細嚼,而不是牛飲鯨吞,這是雅與俗的區(qū)別。在慢慢品嘗的過程中,注定要欣賞、把玩茶壺,把茶壺養(yǎng)得發(fā)亮,里有面茸,這是傳統(tǒng)潮州人喝工夫茶的講究。在把玩過程中,茶壺的器型、線條以及上面鐫刻的文字、圖案被不斷地考究。所以,從這一方面可以體現(xiàn)出手拉壺這門工藝更是一種文化。以下是筆者對手拉壺的傳承與發(fā)展方式作出的小小探索。
茶文化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這種傳統(tǒng)文化離不開文、史、哲,其中“文學”就包含了后兩者。其實,文學是各種藝術(shù)門類之母,無論戲劇、繪畫、書法,包括工藝美術(shù)均離不開文學。傳統(tǒng)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只會畫畫,不會題詩,被認為是不入流的。工藝美術(shù)也是如此,無論是木雕、石雕、剪紙,還是陶瓷繪畫,文學在這些藝術(shù)領域中都顯得尤為重要,無論是表現(xiàn)詩情畫意還是忠孝節(jié)操,這些內(nèi)涵元素均取材于文學。所以,傳承手拉壺這門古老的技藝,我們需要通過學習文學知識,多讀古詩詞、歷史典故來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
手拉壺在歸類上屬于雕塑,所以從多個維度去了解古今的各類雕塑作品的造型、線條可以使其更具有傳承的意義。我國在這方面有非常多的資源,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全國各地都有制陶工藝,各種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多不勝數(shù),它們都保存在博物館中。后來,中國又進入一個輝煌的青銅時代,各種青銅禮器美不勝收,但是在青銅時代之后,又進入青瓷的時代,直到白瓷的出現(xiàn)。在此之前,無論陶瓷或青銅器物,人們對于造型非常講究,反而對色彩沒有太大的關注,直至有了白瓷之后,人們逐漸開始在瓷器上進行繪畫裝飾,至此便進入了一個以色彩為重的時代。雖然手拉壺屬于制陶藝術(shù),不太可能走上色彩為主的路子,但在器型上如果能夠?qū)W習各時代的器物造型,從中汲取營養(yǎng),從而提高其器型的莊重古樸,如此更能增加手拉壺的審美價值。
如果說文學能夠提供題材和立意方面的幫助,那么學習傳統(tǒng)的書畫藝術(shù)便能夠提供線條、造型方面的幫助。因為工藝美術(shù)畢竟是一種美術(shù),而美術(shù)歸根結(jié)底也是繪畫,差別只是平面或立體,所以工藝美術(shù)通常是介于這兩者之間。以前的手拉朱泥壺較少裝飾,現(xiàn)如今制壺藝人會在手拉壺作品上刻上書法或者是用簡單的中國畫作為裝飾,這就要求制壺藝人要有一定的書法功底和繪畫修養(yǎng)。在平時,制壺藝人可以在業(yè)余時間臨摹一些書法帖、臨習古人畫的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風格和技法,從而提高自己寫景狀物的能力。通過這些學習,不但能提升制壺藝人的審美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還能提高其創(chuàng)作技藝,在傳承中不斷學習和創(chuàng)新,是制壺藝人在意識上應該具備的精神。
眾所周知,潮汕是一個茶文化悠久的古城,潮汕人熱衷于茶文化,喜愛工夫茶,這里所謂的“工”,就是寓意要花許多工夫,工夫茶之所以叫工夫茶,就是沖茶的過程比其他喝茶方式花了更多工夫,它經(jīng)過選水(江中水或者山泉水)、起炭爐(欖核炭或者木炭)、洗壺盞、泡、沖(第一遍不取飲)等程序,再沖入小杯中分給客人,其中飲茶的禮儀更是講究扣手禮等禮節(jié)。而其他地方的喝茶方式卻較為簡單,其中最簡單的便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倒入煮沸的水就可以飲用,一人一杯,并無工夫茶的禮節(jié)與沖泡技法講究,這就是有工夫和沒有工夫的差別。對工藝美術(shù)來說也是如此,工藝美術(shù)是需要花費一定的工夫,并不能一揮而就,所以在工藝美術(shù)中,手拉壺技藝的難點:第一,是手工而不是機械化,因為機械化便沒有了人工這道程序在里面,故不能稱之為手拉壺;第二是花工夫,精雕細刻。做一件工藝品,花一兩個月是正常的事,花個一兩年也不少見,有時還以多人合作而成。通過工夫茶的沖泡方法映射出一個道理,那便是對工夫茶沖泡的方式的講究、對一件事的專注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合作精神,更多時候這種精神是將一件事物更完美、更全面地發(fā)揮的基礎。
傳承這一古老的技藝是每個從業(yè)者的使命,將潮州手拉壺不斷創(chuàng)新,將這項工藝更好地傳承,更需要做的是提高手拉壺的創(chuàng)意設計能力。所謂創(chuàng)意設計,包括兩方面:第一,提高其造型上的觀賞性,在保留其實用功能的基礎上,要有創(chuàng)意,要敢于嘗試,把各種物象巧妙地融合到手拉壺上,尤其是一些當代才出現(xiàn)的新事物;第二,是要增加制作的難度,以難度取勝。要多花些工夫,不能只圖快捷,快捷是工業(yè)化產(chǎn)品,這并不是工藝美術(shù)的主旨。對手拉壺的口、蓋、流、把,要做到線條流暢、光潔,接合處無痕跡,這些都非??简炛茐厮嚾说墓Φ缀蜔频募夹g(shù)。一把手拉壺的價值高低,在于它的設計是否新穎、巧妙,做的過程是否細致入微,所以我們應結(jié)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文化,不斷提高自身文學與審美的修養(yǎng),將所創(chuàng)的作品賦予靈魂,使之成為更具傳承意義的工藝精品。
《半提·朝坐有余興》
《氣韻于然》
《吐納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