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霞,林碧秀,王紅蘭,陳鐵柱,陳 帥,夏燕莉,胡 平
(1.四川省中醫(yī)藥科學院/中藥材品質及創(chuàng)新中藥研究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041; 2.綿陽中學實驗學校高中生物課題組,四川 綿陽 621000; 3.成都大學,成都 610106)
金果欖為防己科植物青牛膽(Tinosporasagittata(Oliv.)Gagnep.)或金果欖(TinosporacapillipesGagnep.)的干燥塊根,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功效,是治療咽喉腫痛、胃炎的特效藥[2],同時也是苗族、侗族、瑤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習慣用藥,現(xiàn)被喻為能替代抗生素的首選中藥而倍受青睞。前人研究表明,金果欖有抗炎鎮(zhèn)痛[3]、抗氧化[4]、抗菌[5]、降血糖[6]、抗腫瘤[7,8]、抗應激[9]、抗?jié)僛10]、改善心腦系統(tǒng)[11,12]和解毒等藥理作用。
多年來金果欖都是以野生資源供應市場,因其在抗病毒、抗腫瘤方面的特殊功效,一直被用于新藥開發(fā)研究,需求量逐年加大。面對野生資源加速枯竭態(tài)勢,野生變家種工作必須盡快展開。前人主要對金果欖的生藥學[14-18]、化學成分[13,19-25]、藥理作用[3-12,25-28]等進行了研究,對金果欖栽培相關報道甚少,僅黃明星等[29]和馮世鑫等[32]對采收、初加工及光照強度對金果欖品質的影響、薛襟祺等[33]對金果欖種子特性及不同沙藏方式促進發(fā)芽、李小泉等[34]對組織培養(yǎng)與快速繁殖技術進行了研究,但還未見對金果欖單株產量與主要農藝性狀間的相關性報道。為此,筆者對14份金果欖8個主要農藝性狀與單株產量進行相關分析和通徑分析,旨在為其高產栽培和新品種選育提供參考。
供試金果欖來自于湖南龍山縣、貴州榕江縣、四川都江堰市、蒼溪縣及宣漢縣等地,共14份(表1),均為野生居群,經四川省中醫(yī)藥科學院舒光明研究員鑒定為金果欖(TinosporacapillipesGagnep.)。2017—2019年將上述14份材料種植于四川省樂山市金果欖試驗基地。
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共42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面積5.0 m2(5 m×1.0 m),株行距25 cm×50 cm,共栽6行,每行5株,每小區(qū)共栽種30株。2019年3月隨機取樣10株,考察塊根長、塊根寬、塊根單個重(干重)、株高、莖粗、葉片數(shù)、塊根個數(shù)、莖葉重(干重)及單株產量(以單株塊根干重計)等農藝性狀(表1)。
表3 金果欖主要農藝性狀間的相關系數(shù)
表1 供試樣品編號及來源
金果欖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間的方差、相關、逐步回歸及通徑分析采用DPS軟件[35]進行。
從表2看出,金果欖不同材料間各性狀均存在顯著或極顯著異。其中,單株產量的變異系數(shù)最大(107.91%);塊根單個重的變異系數(shù)次之(82.03%);葉片數(shù)的變異系數(shù)最小(16.67%)。
從表3看出,其他性狀與單株產量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絕對值為:塊根單個重>塊根寬>塊根長>莖粗>塊根個數(shù)>株高>莖葉重>葉片數(shù)。即單株產量與塊根單個重間的相關系數(shù)最大(0.988),與葉片數(shù)間的相關系數(shù)最小(0.695)。
在各性狀中,所有性狀之間均呈顯著或極顯著正相關。其中,除株高與葉片數(shù)呈顯著正相關外,其他性狀兩兩之間均呈極顯著正相關。因此,在金果欖新品種選育過程中,要重點考慮性狀間的相互影響,加強對塊根單個重、塊根寬、塊根長的選擇,放寬對莖粗、塊根個數(shù)、株高等的選擇,適當控制葉片數(shù),各性狀間要注意互相平衡和協(xié)調。
表2 金果欖主要農藝性狀及單株產量的方差分析
逐步回歸分析得到單株產量與其他性狀間的最佳回歸方程:
Y=6.098-0.326X1+3.076X3+41.215X7-25.652X8,(R2=0.996,F(xiàn)=567.866**)
該方程表明,影響金果欖單株產量的主要因素為:塊根長(X1)、塊根單個重(X3)、塊根個數(shù)(X7)及莖葉重(X8)。當其他性狀維持在平均水平時,塊根單個重及塊根個數(shù)每增加1個單位(分別為1 g、1 個)或塊根長、莖葉重每減少1個單位(分別為1 mm、1 g),單株產量可分別提高0.326 g、3.076 g、41.215 g和25.652 g。即在上述4個性狀中,塊根個數(shù)對單株產量的貢獻最大,其次為莖葉重及塊根單個數(shù),塊根長的貢獻最小。
從表4可知,塊根長(X1)、塊根單個重(X3)、塊根個數(shù)(X7)及莖葉重(X8)是影響金果欖單株產量的主要因素,塊根單個重對單株產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塊根長的最小。
塊根單個重對單株產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主要通過直接作用(0.949)、塊根個數(shù)及莖葉重的間接作用(0.355、-0.254)起作用。塊根個數(shù)對單株產量的作用居第二位,主要以直接作用(0.458)及塊根單個重(0.737)、莖葉重(-0.327)的間接作用影響著單株產量。莖葉重對單株產量的影響位列第三,主要通過直接負作用(-0.347)及通過塊根單個重(0.696)、塊根個數(shù)(0.432)的間接正作用共同影響單株產量。塊根長對單株產量的影響最小,主要通過塊根單個重(0.854)、塊根個數(shù)(0.392)的間接正作用及莖葉重(-0.291)的間接負作用共同影響單株產量。莖葉重對單株產量的直接作用為較大的負值,而其相關系數(shù)卻為較大的正值,這是因為通過塊根單個重(0.696)、塊根個數(shù)(0.432)有較大的正影響,掩蓋了莖葉重對單株產量的真實效應。
表4 金果欖4個主要農藝性狀對單株產量的通徑分析
本研究結果對14份金果欖材料主要農藝性狀與單株產量進行相關、回歸及通徑分析,結果表明:金果欖單株產量及其他8個主要農藝性狀變化較大,塊根單個重、塊根個數(shù)、塊根長及莖葉重是影響金果欖單株產量的重要因素。在所有的材料中,綜合表現(xiàn)最為優(yōu)異的是1號材料,其塊根最長且最粗,塊根單個重、株高、莖粗、葉片數(shù)、莖葉重及單株產量均最高,在品種選育中值得提升推廣。四川地區(qū),金果欖豐產株型應當是塊根個數(shù)多、塊根單個重高、塊根長及莖葉重適中的植株。本試驗得到的剩余通徑系數(shù)很小,僅為0.063,這表明主要影響因素已包括在內。
單株產量與塊根單個重、塊根個數(shù)間的相關分析和通徑分析結果一致,但塊根長、莖葉重的2個分析結果卻不一致。這表明在育種過程中,只進行相關分析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進行通徑分析,才能揭示各性狀對產量作用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