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少武
江西省南豐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邏輯思維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對事物進行正確思考的能力。因為數學問題有著一定的邏輯性,想要讓學生有效地對問題進行解決就需要讓學生對知識有深入的理解,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教師要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起來。
興趣在學生的學習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可以讓學生擁有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可以讓學生快速地集中注意力、認真地聽講、主動地探究。所以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1]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觀察,找到學生對什么感興趣,然后結合學生的興趣去開展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索。年月日這部分知識與人類的生活有關,每個人家里都有日歷,所以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就可以抓住這一點,提出這樣的問題:“學生們,你們的家里有日歷表嗎?”為了避免學生沒關注過日歷表,教師可以將準備好的日歷表拿出來,讓學生進行觀察、回想。在學生回答完后,教師可以對上面的數字進行提問:“請問年前面的數字是什么意思呢?月前面的數字的意思是?日呢?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呢?現在讓我們走進《年月日》,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在學習過后,你們就可以將自己在乎的人的生日記住,在乎的人聽到你們知道他們的生日會很高興哦!”教師這一連串的問題會把學生的好奇心勾起來,而后面的話可以讓學生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認真地思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
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就需要讓學生的思維保持活躍狀態(tài),就需要讓學生不斷地去思考,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亦是如此。[2]因此,教師需要設置一些延伸性的訓練。
例如在教學完“梯形的認識”后,教師就可以設置一定的延伸訓練,引導學生將想象法利用起來,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深入地思考,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系,并對問題進行有效地解決。比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梯形長什么樣子我們已經知道了,也明白了其的構成為上底、下底、兩條邊。現在大家可以在腦海里想象一個任意梯形,并把梯形底延長,長度與長邊相等,那么這個時候的圖形是?如果把上底變成0,那么圖形會變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了想象,并通過回答問題找到了梯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系,將完善的知識體系構建起來了。潛移默化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養(yǎng)。
數學的實踐性是很強的,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如果只是教授理論知識,很有可能讓學生覺得數學知識抽象難懂,從而感覺到數學知識很可怕,不愿意去學習數學知識。因此,教師要借助實踐活動將知識變得形象直觀,從而將學生的學習難度降低。
例如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提前買好輔助工具——數學棒,然后讓學生兩兩為一組進行實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個十以內的加法或減法算式寫在黑板上,如:5+4=?因為學生還沒學過加減法,所以看到這個算式的時候一下子慌了,這時教師可以先給予學生一定的安撫,讓學生走出慌張的狀態(tài),并引導學生拿出數學棒。兩人小組中坐在左邊的人先拿出五根數學棒放在桌子上,坐在右邊的人再數出四根數學棒放在桌子上,讓學生一起去數桌面上還有多少根數學棒,然后大聲地把數字說出來。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會立馬發(fā)現知識不再是抽象的了,其是可以觸摸的,是可以直觀地看到的,所以學生可以快速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也會發(fā)現數學學習原來并不難,與此同時,學生分析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想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就需要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不過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說睡一覺起來就完成了的,其需要一定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逐步地進行引導,要有一定的耐心與信心。上述提供了三種簡單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通過興趣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延伸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將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有所獲,才能讓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才能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有效地解決,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