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燕珍
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萬崇鎮(zhèn)中心小學
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對小學語文進行教學時,要激發(fā)出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就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下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因此就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來實現(xiàn)這一教學過程。但目前的大部分教師未能充分與學生進行互動,還有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方法不對,因此很難達到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從而使課堂質(zhì)量明顯得到提升。
教師要把互動教學充分融入到對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因此,教師首先要認識到互動教學的重要性,從而才能夠正確的進行課堂互動。什么是互動教學呢?互動式教學強調(diào)要改變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互動空間,可以是師生之間的交流,也可以說生生之間的交流,從而在相互探討過程中,針對提出的問題教師再進行指導與總結,從而使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因此可以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提高互動學習能力。[1]
例如,在對“雨點兒”這一課程內(nèi)容進行教學時,教師首先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把互動教學融入到其中。之后在對課文進行講解時,把雨點兒的動態(tài)形象特征來重點進行講解,從而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師與學生互動時采用提問的方式,問學生“同學們見過的雨點兒是什么樣子的呢?對于下雨天學生有什么樣進行的感受呢?”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展開討論,分享自己對于雨點兒的感受。因此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學生也在深入理解著文中的思想感情。之后再對學生展開提問“同學們所見的雨點兒與作者所見的一樣嗎?”之后教師讓學生分享自己獨特的見解,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使學生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寫作思路。
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內(nèi)容往往更貼近實際生活,因此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因此想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在教學當中展開互動,就需要教師不斷的完善課堂互動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從而使學生能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快速的理解,還能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因此教師在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時,要充分的凸顯文章的主題,從而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引導下,使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更加明顯,學生能很快的對其感受。
例如,教師在對“動物兒歌”這一內(nèi)容進行教學時,首先教師圍繞動物這一主題對學生展開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有哪些動物呢?同學們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呢?”之后教師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與對方分享自己最喜歡的動物,從而學生都在積極地進行溝通,在學生交流完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站起來與所有學生一起進行分享,過了一會,有一位學生站起來回答說自己最喜歡狗,因為它跟人最為親近。還有學生說喜歡猴子,因為它爬樹時很靈活、很機靈,之后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從而課堂氛圍明顯得到提高了。
教師要想讓互動教學的理念延續(xù)下去,就必須對在互動時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從而克服互動缺陷。因此教師在對小學語文進行教學時,要使用正確的方法與學生充分的進行互動。教師可以對學生采用提問的方式,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使學生能積極地回答教師的問題,但有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是很合理,學生在面對教師的提問就會感到很厭煩,對教師的提問存在抵觸心理,因此教師要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
例如,教師在對“大象的耳朵”這一內(nèi)容進行教學時,不再使用口頭提問的方式,而是首先在多媒體上為學生演示若干張動物的圖片,最后一張是大象的圖片,并配有文字:大象的耳朵像什么?學生能很快地說出動物的名字,并都會很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當中,最后學生根據(jù)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因此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范圍。
在對小學語文進行教學時,教師首先要認識到互動教學的重要性,是教師與學生在相互探討過程中能相互促進,可以加強課堂互動的頻率,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在進行互動教學之前,教師還要合理地設置導入環(huán)節(jié),從而更能凸顯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也能更好地對其進行感受,最后教師要采用正確的方法與學生展開互動,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在多媒體上為學生演示視頻、音頻或者圖片,從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可以更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因此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