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躍輝
◆摘? 要:生活化教學作為地理課堂方式創(chuàng)新的一種有效嘗試,有利于不斷發(fā)揮學生作為課堂學習主體地位的作用,能夠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能夠?qū)⒄n堂所學的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結(jié)合,達到學以致用的最終目標。在地理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適當融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元素,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就此展開了探究,希望地理教學中滲透生活元素,更好地提高學生地理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地理;地理教學;生活元素
1初中地理課堂存在的問題
由于地理并不是初中生的主科科目,很多教師并不重視地理知識的教學,只是完成自己教學任務。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也沒有將學生放置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只是在講臺前機械地進行基礎知識的傳授,而學生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想法,沒有體會到學習地理知識的快樂。很多學生會因為課堂氛圍過于沉悶而失去學習地理的興趣,教師的教學效率十分低下。教師應該針對現(xiàn)有的情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積極反思,并且要及時同學生進行交流,從多個角度去傳授地理知識,變換自己的教學手段,讓自己的課堂具有很強的趣味性,重新燃起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熱情,提高自身的教學效率。
2初中地理教學中生活元素的滲透措施
2.1問題情境生活化以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育與生活兩者之間本身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國內(nèi)知名教育學者陶行知先生對此早有定論。將生活元素引入地理教學當中,可以使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有更加形象的認識與理解,激發(fā)學生自主觀察、主動思考的學習能力,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好地理課。當然,如何更加科學合理地將生活元素融入地理課堂教學中,還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探究課程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所引用的實例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同時,在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也可以使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更加生活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里以地理課當中“多變的天氣”為例,在教學中可以拿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來帶動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進行適當?shù)囊龑В崾緦W生影響天氣變化的常見因素。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
2.2教師應該及時進行課外生活知識的拓展
地理學科涵蓋的知識是很廣泛的。因此,教師在進行地理知識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將知識進行延伸。這種教學理念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意識到地理知識的博大精深,并對學習地理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會主動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外知識的調(diào)查和研究。比如,地理七年級下冊教材中,為學生講述了亞洲其他國家的地理特征以及人文風光,并對每個國家的特產(chǎn)進行了詳盡的介紹。這些知識對初中生來說是很新鮮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具有強烈的探究精神。地理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在進行教案準備的時候要多為學生加入課外知識的展示,及時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借此機會全面提升班級學生的學習欲望。
2.3教材處理生活化并加深知識理解
由于在教材編寫過程中需要照顧到不同地區(qū)、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專家編寫組在地理課本教材當中編排具有更高覆蓋面的知識點,融合了多方面的知識。面對這些豐富的內(nèi)容,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據(jù)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安排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而不是機械呆板地按照教材順序去講解知識,促進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在探究知識中獲得地理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在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選取與優(yōu)化的過程中,可以將生活化目的作為主要的原則與標準。引導學生優(yōu)先學習課本中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關、易于理解的地理知識,按照由簡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的教學邏輯來安排學習內(nèi)容。
2.4讓地理回歸生活并實現(xiàn)學以致用
中學素質(zhì)教育改革要求師生擺脫傳統(tǒng)教學當中唯考試論的錯誤觀念,更加注重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地理課程的學習同樣應該秉承上述的教學理念,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觀察生活中廣泛存在的地理現(xiàn)象,并剖析其后面涵蓋的地理知識,讓學生明確地理學習的真正目標是應用于生活,而不是單純地應付考試。我們?nèi)匀灰浴暗厍虻倪\動”這節(jié)課為例來進行說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應用到地球公轉(zhuǎn)與自轉(zhuǎn)知識的現(xiàn)象,學生可以列舉修建房屋時要選取坐北朝南的位置,有利于得到更多的光照這樣的例子,強化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2.5習題設計生活化以感知地理魅力
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中,許多教師課下偏向于給學生布置大量的習題,使用題海戰(zhàn)術來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應試能力。這種做法從短期時間來看確實可以起到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效果,但是對于學生地理學習的長期發(fā)展來看具有很大的負面效應,阻礙并且打擊了學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甚至使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如果在日常的地理練習當中也適當加入生活元素,筆者認為可以讓學生從繁重的題海當中解脫出來,充分感受地理學習的樂趣與魅力。這里以“地球的運動”課后習題的設置為例來說明,教師可以引用毛主席詩詞《七律·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萬里”來提問學生:這句詩在實際生活中是否可以找到科學依據(jù),并進行適當?shù)亟忉??這個問題的設置主要是希望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地球的公轉(zhuǎn)與自轉(zhuǎn)運動,感受地理學習的樂趣。
3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在地理課程教學中引入生活元素,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更大化。從本質(zhì)上來說,地理學科的知識大都來源于生活本身,只是經(jīng)過理性的思考加工而相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人文性。為此,在地理學科教學中,要能夠積極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這樣,不僅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還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教學效率,促進了學生在地理學科素養(yǎng)方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何亮偉.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5(17):242.
[2]張志慧.有效運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資源[J].華夏教師,2019(07):79-80.
[3]張中品.初中地理滲透生活元素的策略[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3(0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