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沈從文建構的“湘西世界”在面臨資本經(jīng)濟對小農社會的沖擊時,“?!痹谟谂院湍行灾g依然有明顯的尊卑意識,其名分和所獲取的利益都歸屬于男性;“變”在于即便主要形態(tài)沒有改變,但男女關系在這種沖擊下獲得了重新審視,道德與倫理被分離開來。小說的結局仿佛女性的主體價值得到了回歸,但這種回歸依然處于男性視域之下,而不是出自女子的自主覺醒。這樣表面完滿的結局,實則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女性主義批評;社會性別建構;常與變;《丈夫》
作者簡介:翟容平(1996-),女,漢族,四川成都人,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西方文藝理論。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30-0-02
一、緒論
沈從文“主要的文學貢獻是用小說、散文,建造起他特異的‘湘西世界?!辈ⅰ皳碛辛艘粋€具‘鄉(xiāng)下人眼光的都市知識者身份,時時來看待中國的‘常與‘變?!盵1]沈從文筆下構建的“湘西世界”基本保留了中國古代社會對女性的固有認知。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一書中所說“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變成的?!盵2]這些認知將女性放置在性別的底端,給男性賦予了領導權,造成了性別的壓制和不平等。
小農社會在近代受到商業(yè)資本的沖擊,這個“世外桃源”發(fā)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沈從文筆下豐富生動的女性形象在這種變動中體現(xiàn)出了各異的精神氣質?!墩煞颉分v述了水邊花船上,丈夫從鄉(xiāng)下來探訪他謀生為妓的妻子的故事。花船這個狹小的空間,恰好是資本、人性和兩性關系發(fā)生沖突的聚焦地點。
二、“湘西世界”中社會性別的建構之“?!?/p>
“湘西世界”,尤其是其中的鄉(xiāng)村,完全的保留了小農經(jīng)濟模式,也一直禁錮著人們對兩性社會建構的思維??偟膩碚f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的兩個方面:
1.名分與利益的歸屬
對于以賣身為業(yè)的婦女來說,她們扮演著兩個角色,一個是賺錢的娼妓,另一個則是丈夫的妻子。但女性最終的名分和歸屬都屬于她的丈夫。正如文中所說的“女人名分仍然歸他,養(yǎng)得兒子歸他,有了錢,也總有一部分歸他?!盵3]女性的身體在這里是作為一個有損耗性的交易物品而存在的,丈夫可以利用妻子來獲取金錢顯得天經(jīng)地義。
甚至在文章開頭作者點明,認可這種價值觀可以說是丈夫的一種“懂事”的行為,即便最后老七受到不盡的羞辱,丈夫冷漠地決定返鄉(xiāng)時,她也會將辛苦得來的錢讓大娘數(shù)給她的丈夫。女性的物化與歸屬在作品中基本上得成了男女之間的共識。
2.生理與身份的尊卑
女性的身體在“湘西世界”宛然是一個低下的享樂工具,女人們“就用一個婦人的好處”來做生意。喝醉的兵士可以上船同女性們“親嘴”。當然,女性最基本的使命還是用身體去討好自己的丈夫,因此在水保來了之后,年青人生氣。老七便刻意露出自己胸前所穿的“鴛鴦戲荷”胸褡去討好丈夫。
另一方面,評判女子生理上高低的標準來源于男性。大娘“雖說一切丑事做成習慣,什么也不至于紅臉,但被人說到‘不中吃時,是多少感到一種羞辱的。”[4]在巡管看上了老七時,大娘又變得歡喜無比。
在生理上男女顯現(xiàn)出明顯的尊卑意識,而在社會身份上也同樣如此。
在家庭中丈夫的地位至高無上。妻子為了掙錢在前艙陪客,丈夫在后艙含著口含片糖睡覺,暗自責怪妻子不能陪伴他,仿佛是為了這片糖去“原諒”妻子的這種行為。盡管這種行為本就是妻子為丈夫做出了極大犧牲的、根本無從談起道歉的行為。第二個例子則是年青人給水保傾訴自己因為忘記鐮刀放在哪里后便將過錯推諉在妻子身上的事情,“我為這件事情罵老七。老七哭過?!薄拔铱傄尚倪@東西是老七掉到溪里”、“可是生氣時也真嚇人,她哭了半夜?!盵5]因此我們不難看出在一個家庭里,男性對女性毫無信任可言,女性甚至必須承受男性的語言暴力和身體暴力。即便掙了錢的她們在社會中也是如此,為了生計的穩(wěn)定她們不得不去侍奉一些在權力上壓制她們的人,而她們則毫無反抗之力。
在生理和社會身份上,女性都一直接受著男性的壓制和評判,這是即使商業(yè)經(jīng)濟沖擊也不曾改變的固有狀況。
三、“湘西世界”中社會性別的建構之“變”
女性的社會性別建構在長時期的鎖閉環(huán)境下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固有模式,不過在商業(yè)文明的沖擊下,其注定在某些方面受到會受到碰撞和影響。
1.商業(yè)與農業(yè)文明的碰撞
在原來的“湘西世界”中出賣勞動力更多的男性獲得的家庭地位和社會地位更高,但在男性們送女性出去獲取金錢后,情況發(fā)生了一些變化。
男性們會擔心女性“慢慢的學會了一些只有城市里才需要的惡德,于是婦人就毀了。”[6]其實這些婦人只是在與商業(yè)文明和利益會面之后,對自己的自我認知開始覺醒,但在男人眼中這是不可接受的。因而當丈夫從鄉(xiāng)村進到城市以后,他們小心翼翼地觀察著自己妻子的舉止。事實上大部分女性還是像老七一般,留著最好的東西給自己的丈夫。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種對原有兩性社會建構沖擊已經(jīng)開始了。
2.道德與倫理的分離
在中國古代,女人是這個家的組成部分,同時要保持自己的貞潔。但在《丈夫》里的“湘西世界”,“叫這做‘生意……既不和道德相沖突,也并不違反健康?!盵7]違背倫常的事情與一般的道德評判標準分離了。
這無疑是可悲而荒謬的。丈夫不會因為女性的不貞而羞于見她,他反而會帶上東西,像訪遠親一樣去探望自己的妻子。年青人一個一個選出來大栗子帶到船上,因為老七愛吃;而老七也記得年青人喜愛胡琴,去寺廟上香也不忘順路給他帶回來一把琴,即使他懦弱地想要逃走,也擔心他沒有吃到包子、看上戲,不忘塞錢給他。以前用來用“貞潔”來評價女性“道德”的價值標準已經(jīng)安慰性地消失了。
另一方面,男性雖然一邊說這是“道德”的,一邊在自己的所有物失去貞潔之后,還是會自覺地對其產(chǎn)生距離感和羞恥感?!跋肫鸺依锏碾u同小豬,仿佛那些小小東西才是自己的朋友,仿佛那些才是親人;如今和妻接近,與家庭卻離得很遠?!盵8]許多男人在上船后見到妻子,選擇去逃避妻子賣身的現(xiàn)實,去看戲、在后艙不說話。其實在這種情況下,賣身的女性的身份地位無形中變得更低了。
迫于商業(yè)經(jīng)濟帶來的生計上的影響,在性別的社會建構大前提不變的情況下,一些小的給女性的標準有了變化。而這些標準的制定依舊是為了男性的利益而服務的。
四、“湘西世界”中的女性身份認同
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的女子在上千年的壓迫下已經(jīng)默認了自己應有的命運。
1.女性自我認知的缺失
在沈從文筆下《丈夫》里的“湘西世界”里的女性可以說毫無身份認同感。有的女人會發(fā)生變化——“女人說話口音自然也完全不同了,變成像城市里做太太的大方自由,完全不是在鄉(xiāng)下做媳婦的羞澀畏縮神氣了?!盵9]不過這自然也是表象的變化。
女性是完全沒有獨立自主意識的,即使有了物質上的改變,也不會除去對心理上的這種壓制。男人作為她們的依靠,卻是以加害者的身份出現(xiàn)。水保當面告訴年輕人讓他告訴老七不要接客,自己要來時,年青人選擇逃避,直接回鄉(xiāng)而不是保護妻子?;貋淼睦掀卟⒉还终煞?,甚至自責是自己的錯。
女性成為資本主義的犧牲品和受難者,而男性們坐壁上觀,反而對女性的道德和美丑進行發(fā)問,這是可悲之處其一;女子在其中毫無悲哀與掙扎,只是默默的接受了這些標簽甚至自責,這是可悲之處其二。這種自我認知的缺失在《丈夫》里的湘西世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2.女性主體價值的“回歸”
在《丈夫》的最后一節(jié),很具有諷刺意味的——大娘請年輕人看戲,看《秋胡三戲結發(fā)妻》,男子默不作聲,最終他決定帶妻子回到原來的生活中去。
這或許也就是沈從文的美學理想,女性仿佛重新獲得了一定的身份地位和尊重,不過我們可以看出,這依然是出于男性的憐憫。女性的主體價值和身份地位還是由男性來決定。這種“回歸”是男性意義上的回歸,而不是出自女子的自主覺醒。這樣表面完滿的結局,實則任重而道遠。
五、結語
周作人在《性的解放》一文中寫道:“婦女問題的實際只有兩件事,即經(jīng)濟的解放與性的解放?!盵10]靠男性的同情和悲憫并不是使女子獨立成長的最優(yōu)解決方案,作為與男性平等的個體,男性所引領的女性的“轉回”并不是結局。
沈從文所追求的結局是人性之美,即人的道德上的回歸。而從性相關的解放上去達成女性真正意義上的拯救,這才是建造真正的“桃花源”式的“湘西世界”需要走的那條更長的路。
注釋:
[1]錢理群等主編:《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05-306頁。
[2]轉引自Simone de Beauvoir:The Second Sex (London:Jonathan Cape,1953),27,見周憲:《文學理論導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344頁。
[3]沈從文:《丈夫》,見沈從文著《沈從文作品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207頁。
[4]沈從文:《丈夫》,見沈從文著《沈從文作品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219頁。
[5]沈從文:《丈夫》,見沈從文著《沈從文作品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212頁。
[6]沈從文:《丈夫》,見沈從文著《沈從文作品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204頁。
[7]沈從文:《丈夫》,見沈從文著《沈從文作品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204頁。
[8]沈從文:《丈夫》,見沈從文著《沈從文作品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206頁。
[9]沈從文:《丈夫》,見沈從文著《沈從文作品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205頁。
[10]周作人:《性的解放》,見鐘叔河編訂《周作人散文全集.5:一八九八-一九六六》,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437頁。
參考文獻:
[1]錢理群. 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205.
[2]沈從文. 沈從文小說選[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2. 204-222.
[3]沈從文. 從文自傳[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56-57.
[4]鐘叔河編訂. 周作人散文全集.5:一八九八-一九六六[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 437-592.
[5]周憲. 文學理論導引[M]. 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34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