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祥
◆摘? 要:隨著經濟的市場化、文化的多元化以及觀念的碰撞等多方面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愈發(fā)趨向貼近實際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化模式,這既是對當前教育理念的順應,也是更好地促進該學科與學生的共同發(fā)展。所謂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實際上就是指在堅持以現(xiàn)實生活為中心、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以教育為導向以及以實踐為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將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進而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的?;诖?,本文主要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教育對學生的積極作用,并不斷的在探究新的教學方式以提高教學質量,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取向的重要途徑,在大學生即將進入社會之前對其進行思想教育,有助于強化其思想道德觀念。作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其逐漸受到了眾多教師的普遍關注,并在實際教學中產生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不斷將思想教育滲透進行學生的生活,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進而為國家及社會的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內容及其特征
(一)基本內容
以大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展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實踐活動即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該教育強調在進行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大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以及側重對學生的研究,因而其是建立在學生實際生活的基礎上進行的,倘若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其教育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必須要在立足學生實際生活的基礎上展開,這也是其區(qū)別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顯著特點。與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抽象性特點不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更具現(xiàn)實性特點,其主要以大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為中心,強化學生日常生活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聯(lián)系性,進而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以幫助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其教學的展開一定要貼合生活實際、貼近大學生,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傊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在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教育,以促進大學生思想觀念的提升。
(二)相關特征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征主要包括:整體性特征、主體性特征以及實踐性特征。所謂的整體性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與現(xiàn)實生活是相聯(lián)系的、教育中有關“知、情、意、行”等內容是統(tǒng)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學生的整個成長歷程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的人也是整體。主體性特征則主要是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展開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并在理解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尊重每位學生的主體個性及其主體創(chuàng)造力,這體現(xiàn)了對人生命的尊重。最后,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建立在“實踐的人”以及“現(xiàn)實的人”相關理論上的,因而在實際教學中離不開生活實際,所以也就有了實踐性特點。
二、當前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一)教材更新滯后以及教學觀念落后
就我國當前大學課程體系而言,總體上都比較重視教學系統(tǒng)的整體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現(xiàn)了形式主義,且課程教學中涉及大量的政治性或教育性知識,這使得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甚至存在部分課程及內容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缺乏針對性及現(xiàn)實性。此外,在實際教學中,政治教師也經常使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展開課堂教學,也就是說,其教學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而教學的針對性不強,教學效率不高。而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與教師的教學觀念有關,有些教師固執(zhí)地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會根據(jù)時代的要求進行改變,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就難以凸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也就調動不起來,自然教學質量也不高。
(二)教育手段缺乏創(chuàng)新
在當前我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依舊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聽講為輔,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更顯枯燥乏味,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只是一味地聽教師講解教材內容,這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專注地學習,更不要說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了,同時,也降低了師生間的互動性。總之,正是由于教師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過度地強調教學成果而忽略了學生對知識有沒有充分地吸收與掌握,這就使得學生學習的負擔加重,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效率。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存在部分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人員其本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就不高,換句話說,該部分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認知不足、了解不夠透徹,因此,在實際生活中,他們難以充分利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這也反映出教師教學能力及其思想有待提高。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應用策略
(一)創(chuàng)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及方式展開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教師要想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其除了要充分把握及了解當前的教育理念,還應在此基礎上加大對教學資源選擇的重視,以便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展開思想政治教育,進而實現(xiàn)對教學資源的有機整合。在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以及教育理念不斷革新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培養(yǎng)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大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其教學模式及方式也應當進行相應的創(chuàng)新,進而發(fā)揮教學的最大價值。對此,在實際教學中,其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聯(lián)合學校相關部門共同努力,積極探索及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以便最大限度地整合學?,F(xiàn)有的教學資源,從而在為大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思想教育環(huán)境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并引導學生多關注相關的社會熱點及發(fā)展,以便學生從中找到解決自身思想問題的方法;第二、思想政治教師應當積極創(chuàng)新其教學手段,并在結合學生意愿的前提下,采用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如微信、微博、QQ等以擴大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最后,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教學時,要學會將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并借助實踐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價值觀念,進而幫助學生在正確價值理念的引導下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結合生活實際的需要,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以及教育理念不斷更新的背景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也在不斷地進行改變,同時,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內容也在不斷地進行調整。因此,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既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也要體現(xiàn)當下時代發(fā)展的特點及其出現(xiàn)的新的思想、理論與要求,并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以實現(xiàn)對大學生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教師不應將其教育局限于課堂教學,同時,其教育的內容也不應僅僅只是涉及學生的學習方面,其思想教育應當包含更為廣闊、豐富的內容。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大學生正處于家庭、學校及社會等多元化的結構環(huán)境中,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學生所受到的影響及其來源越來越大,所以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刻不容緩。同時,學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展開也離不開家庭以及社會的協(xié)作,對此,在實際教育中,學??梢酝ㄟ^微信、電話、家訪等方式強化與學生家長間的聯(lián)系,并與家長共同對學生進行思想培養(yǎng),而在社會方面,學校應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借助新聞、媒體、出版等媒介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同時,其也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如參觀紀念館、博物館、抗戰(zhàn)遺址等地方,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進而實現(xiàn)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總之,通過這種實踐活動,不僅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及內容,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有助于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體系,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要想真正實現(xiàn)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讓學生具備當前社會發(fā)展所需的思想品德,最重要的是,學生所獲得的思想觀念更夠成功地指導學生的實踐,進而將其思想品德付諸實踐。所以,教師在評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時,其主要是看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持有的生活態(tài)度及其行為習慣。對此,教師需要創(chuàng)建多樣化的評價體系,以便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全面的評價,進而達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目的。為此,教師需要建立與現(xiàn)實生活相適應的評價機制,從而實現(xiàn)思想教育中“知”與“行”的雙向互動。需要注意的是,在創(chuàng)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體系時,創(chuàng)建者需要實地調查大學教師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從而展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只有這樣其評價結果才能真正全面地反映教育效果。此外,也需要挖掘多元化的評價主體,這樣大學生在對自我進行思想反思時,也能得到來自他人的評價,如家人、朋友、教師等。當然,評價內容也是具有多樣性的,人們可以從不同方面評價學生的思想修養(yǎng),如生活習慣、交往關系、社會實踐等。最后,也要采用靈活科學的評價手段對學生進行評價,其需要在公平、民主的前提下,及時地對學生的行為做出評價,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也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而促使其評價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反思效果。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經濟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大學生與社會、家庭及學校的聯(lián)系越發(fā)密切,因而大學生所接觸的思想觀念的越來越多,其中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對此,學校需要加大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學生實際生活中滲透思想教育,以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在實際教育中,教師可以在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及方式、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以及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體系等多種方法展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以便學生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獲得思想品德的提高,進而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
參考文獻
[1]張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論依據(jù)和發(fā)展——評《多元文化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7(08):144.
[2]周宏,黃瓊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路徑探討[J].新校園(理論版),2018(01):143.
[3]陳豆.新時期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J].科教文匯,2019(22):39-40.
[4]黃樂,王冠中.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實現(xiàn)路徑研究[J].大眾文藝,2018,441(15):247-248.
[5]歐陽萬如,張小紅.探究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生活化的有效途徑[J].山西青年,2017(05):153-154.
[6]王鵬飛.自媒體下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08):720.
[7]曹東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論依據(jù)及實現(xiàn)路徑[J].科技視界,2016(26):190-190.
[8]張鵬.新形勢下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分離"問題與對策研究[J].青年時代,2017(28):165-166,170.
[9]崔宇琛.淺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J].赤子(上中旬),2016(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