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超 王東明
(1.河北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 2.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tuán),河北 石家莊 050024)
“閣”是一個兼類詞,有名詞和動詞兩種性質(zhì)。以《漢語大詞典》為例,詞典“閣”詞目下設(shè)13個義項。最后一個義項是詞的特殊用法,釋義為[13]見“閣閣”。兼類義項的情況是:動詞義項5個,在此使用原標(biāo)號列示如下:“④指建閣⑨架起,支撐⑩安放[11]擱置;停綴[12]含著,不使流下?!盵1]16914名詞義項7個,也就是上述之外的部分。依據(jù)名詞詞義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可以推知,各名詞義由“閣”的本義分化而來,其間脈絡(luò)可以借助詞典釋義得到再現(xiàn)。
從《漢語大詞典》“閣”的名詞義項中可見探析詞義引申的脈絡(luò)。圖示如下:
這些名詞義項呈三層分布式樣,從上到下,第一層是“①擱置食物等的廚柜”,釋義核心詞語是“廚柜”,也即引申序列的起點(diǎn)意義;第二層集中了多個相關(guān)的義項,釋義核心詞語②中的“道”和③⑤⑥⑧所言的“樓、室、房”;第三層是⑦,釋義核心詞語是“官署名、內(nèi)閣?!薄伴w”的動詞義項也順應(yīng)名詞義項的層次分布。動詞意義“建閣”與“樓閣”在同一層次,“架起,支撐”、“安放”、“擱置;停綴”、“含著,不使流下”似乎是與名詞義項“擱置食物等的廚柜”在同一層次。
三層分布彰顯了三個疑問,其一,“閣”屬“門”部,詞典解釋其基本義為“廚柜”,可是,“廚柜”與“門”的關(guān)系很不直接,要問,“閣”為什么指“廚柜”?這個解釋是不是有錯?其二,第二層的多個義項中,“②棧道;復(fù)道”明顯是與同層次另四項的意義不同類的,它是如何從“廚柜”義引申來的?其三,第三層義項“⑦古代中央官署名、內(nèi)閣之略稱”與第二層詞義不同,與第一層意義就更遠(yuǎn),它是不是有理據(jù)地用作了對“樓、室、房”的稱名?如果是這種情況,它的引申路徑是什么?
《說文·門部》:“閣(閣),所以止扉者。從門,各,意兼聲?!毙煸唬矗簴p長者謂之閣,所以止扉。即今云門頰,扇所附著也。徐氏注或自《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墻者謂之楎,在地者謂之臬,大者謂之栱,長者謂之閣。明代張自烈《正字通》亦引《爾雅》。
清代段玉裁下按語:“閣本訓(xùn)直橜所以捍格者,引申之橫者可以庋物亦曰閣?!?/p>
據(jù)此,“閣”從本訓(xùn)“固定門扇之物”也即“止門的長橛”引申指“擱置物品的板架”。人們用板架鋪構(gòu)成平面的棧道或立體的樓室,顯示出“閣”從“止門之物”到“板架”再到“棧道、樓室”的引申軌跡。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找不到第⑦個義項的產(chǎn)生理據(jù)。如果說從“樓室”進(jìn)一步發(fā)展出了“古代中央官署名、內(nèi)閣之略稱”這一用法,相對于整個引申軌跡來說總是顯得牽強(qiáng)。
考察古代訓(xùn)詁材料可以發(fā)現(xiàn),與它字形相似的“閤”影響了“閣”的意義使用。
《說文·門部》:閤,門旁戶也。段注引《爾雅·釋宮》注并下按語來解釋,如下:
《爾雅·釋宮》:“小閨謂之閤。”按漢人所謂閤者,皆門旁戶也,皆于正門之外為之?!肚皶ⅰ吩唬骸伴|閤,內(nèi)中小門也?!薄豆珜O弘傳》:“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睅煿旁疲骸伴x者,小門也,東向開之,避當(dāng)庭門,而引賓客,以別于掾史官屬也?!币嘤性颇祥x者,如許沖云臣父故大蔚南閤祭酒是也;有云西閤者,如晉書衛(wèi)玠為太傅西閤祭酒是也。唐時不臨前殿,御便殿,謂之入閤。謂立仗于前殿,喚仗,則自東西閤入也。凡上書于達(dá)官曰閤下,猶言執(zhí)事也,今人乃訛為閣下。[2]
分析《說文》與段注,“閤”為“戶”,而位置信息突出,閤:門旁戶,于正門之外為之。文獻(xiàn)中組合使用的詞語如“東閤、南閤/南閤祭酒、西閤/西閤祭酒”可為證明,為此也就有“入閤,自……閤入”的說法。②段玉裁說“閤”之“小”,源自《爾雅·釋宮》“小閨謂之閤”?!墩f文·門部》:閨,特立之戶,上圓下方,有似圭。段注引《爾雅》,未更作新解。《釋宮》:宮中[之]門謂之闈。其小者謂之閨。小閨謂之閣。衖門謂之閎。另又《說文·戶部》:戶,護(hù)也。半門曰戶。)《爾雅》釋“闈、閨、閣、閎”皆為“宮中之門”,“閎”是“里中道”,同“巷”,可以推議{闈>閨>閣>閎}。語料顯示,析言“閤”比“閨”小,渾言則“閨閤”同稱,皆指“內(nèi)中小門”。但這個意義不用“閣”。“閤下”是“上書于達(dá)官”時對達(dá)官的尊稱,用法來自“特指的門”。③《漢語大詞典》對“閤下”釋義為:“①古代對顯貴者的敬稱。后亦泛用于朋友之間,稱談話、通信的雙方。②謂在屋門之下。”[1]16913“閤下”為名詞,義項②宜去掉“在”,修改后對配例的解釋更為通達(dá),如“《資治通鑒·晉惠帝永寧元年》:‘廞牙門將涪陵許弇求為巴東監(jiān)軍,杜淑、張粲固執(zhí)不許,弇怒,手殺淑、粲于廞閤下?!绷x項①由義項②引申而來,因此兩個義項應(yīng)調(diào)換順序。與“閤下”造詞方式、引申方式相同的“陛下”“殿下”可證明這一點(diǎn)?!氨荨敝笇m殿臺階,“殿”指帝王寢殿,“閤”指宮殿小門,加“下”引申表尊稱?!氨菹隆薄暗钕隆狈謩e將“帝王宮殿的臺階之下”“殿階之下”設(shè)為第一義項,將尊稱義設(shè)為第二義項。順此推理,“閤下”釋義可修改為:①屋門之下。②古代對顯貴者的尊稱。后亦泛用于朋友之間,稱談話、通信的雙方。這個意義本來也不用“閣”。因為字形極近,讀音也近,段玉裁以按語指出,是“閤下”的“閤”訛為了“閣”,“閣下”這個寫法很快就習(xí)用了。本來是“閤”指“宮廷、官署的門”以及“官署”,此詞義被“閣”拿去,高頻使用中,“閣下”也被接受為習(xí)慣的寫法,并沉淀為詞典中的一個義項。
北京大學(xué)漢語語言學(xué)研究中心(CCL)古代漢語語料庫顯示,“門、小門”義在先秦時期已為“閣”所有,且“閣”常與動詞“出、入、開、叩”搭配,指官署等特定處的“門”。如《墨子·雜守》:“閣通守舍?!敝浮伴w”與“房舍”相通。《漢書·蕭望之傳》:“自引出閣。”語境中已指專門的樓閣、官署,引申指官職名稱,漢代文獻(xiàn)“東祭酒”也作“東閣祭酒”,稱漢代郡府屬吏與公府、丞相府等的屬官。
此后,“閤”“閣”記稱官職、官署,一直并用至清代。漢代就有的“臺閣”,專指尚書臺,沿用到六朝,泛指中央官府。到了唐代,有“鳳閣、鳳閣侍郎”等官府、官職等稱名?!稘h語大詞典》收錄了“閤門、閤門使”,指的是宋代至清代的重要官職。宋代《冊府元龜》有“閣門副使”,元代《大宋宣和遺事》有“閣門舍人”,明代有“閣門使”這一負(fù)責(zé)掌管朝會參見、禮儀的官職。南北朝至清代有“直閤、直將軍”“防閤、防閤將軍”,文獻(xiàn)中也作兩寫?!稘h語大詞典》收錄了“直閣”,以“直閣”為正寫,詞語“防閤”,只收錄“防閤”詞條。
“閣”逐漸在對“閤”的訛寫中獲得了“門、官署、官職”等義。比較語料提供的數(shù)據(jù)情況,從高頻使用的時代看,唐代“閤”的“門”義占63%,“官署”義占36%;宋代,“門”義占31%,“官署”義占65%,清代,“門”義占7%,“官署”義占89%?!肮偈稹绷x所占比重逐漸增加,訛寫的字形“閣”也就主要表達(dá)“官署”義,并從此義引申表示官署中的人,也就是“殿閣學(xué)士”等。例如呂叔湘選注《筆記文選讀》中,“閣”有14例,用率很高,可見此詞常用。其一,古文有“閣”,呂氏未注的6例,如小低閣、五色琉璃閣、蘇州重元寺閣、執(zhí)柯登閣,閣柱、絞絡(luò)水閣,都是常用的“閣樓(樣制有些特殊的樓舍)”義。其二,呂氏作注的2例,有“省曹臺閣”,指出“閣”謂諸殿閣,兼指翰林學(xué)士院等(《省記條、幾乎賞》);有“臺閣”,臺謂峪史臺,閣謂諸殿閣學(xué)士。(《送刺》)[3]62古文有“閣”呂氏不注的,“閣”都是明確表示“閣樓”的用法。其三,還有古文未用“閣”而呂氏注解涉及“閣”的,有“敷文閣直學(xué)士”“龍圖閣直學(xué)士”“龍圖閣待制”“鈴閣”“鈴閣之下”“東閣”,共6例。此中,對“閣”的本義用法“東閣”直接使用,對“‘……閣’直學(xué)士、侍制”可以參見同一文獻(xiàn)他處之注,對于較少使用的“鈴閣”“鈴閣之下”給予了詳明的注解,并附文獻(xiàn)例指出,“古稱將帥治事之所曰鈴閣,鈴下謂侍衛(wèi)之卒。《晉書·羊祜傳》:“鈴閣之下,侍衛(wèi)者不過十?dāng)?shù)人”。[3]91由呂氏注解可知小學(xué)大家治訓(xùn)詁之嚴(yán)謹(jǐn)態(tài)度,亦可知“閣”作為古代文獻(xiàn)之常用程度及與此常用狀態(tài)伴隨而生的疑難特質(zhì)。
綜觀《筆記文選讀》的用詞與注釋,結(jié)合對詞典的考察,本文分析得出對“閣”的認(rèn)識。它作為“閤”的訛形與正體字并行,沒有得到人們的糾正,長時間的并行使它漸為正寫了。如今,“閨閣、閣下”早已成了規(guī)范字形,只有閱讀古代文獻(xiàn)者才能發(fā)現(xiàn)它的真實歷程。
《漢語大詞典》“閤”的釋義顯示,“閤”似乎也曾是“閣”的訛寫字。如下:
“閤”第①至⑦個義項引申關(guān)系明確,詞性都是名詞;義項⑨為“姓”,與詞的引申義不關(guān)聯(lián)。第⑧個義項“置放;禁受”與其他義項沒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這是問題所在。查詢語料,只有《朱子語類》一例:“如個船閤在干燥處,轉(zhuǎn)動不得了?!钡吕怀煞?,又不是本義,沒有成為引申義的基礎(chǔ),無論如何都構(gòu)不成一個義項。我們推測,它怕是訛寫的“閣”字,這兩個字的并用中,“閤”對“閣”的反向訛寫也有了出現(xiàn)的可能?!伴w”指“門橛”,可“使物止”,為此能有“置放”義;“閤”指“門”,發(fā)展不出“置放”義。推測認(rèn)為,詞典的解釋又受到了兩字訛寫情況的影響。
明確了“閣”名詞義項的引申脈絡(luò)、引申途徑,針對本文開頭提出的疑問,我們可以嘗試對詞典釋義做出修改,提出如下建議。具體是:1.《漢語大詞典》原列第一義項“擱置食物等的廚柜”是引申義,缺少概括性,“廚柜”即儲放食物的板架,“廚柜”是“板架”義的第一步引申,是結(jié)果而不是開端,需要將“擱置食物等的廚柜”修改為“擱置物品的板架”;2.宜以“止門用的東西”為第一義項。增設(shè)本義才能揭示詞義的動態(tài)演變,“止門所用之物”是“閣”名詞義項引申序列的真正起點(diǎn);3.第二層意義“棧道;復(fù)道”不能由原設(shè)本義引申而來,修改后就沒有問題了。我們從名詞義項的探討也可以發(fā)現(xiàn)詞典在動詞義項設(shè)立上的問題,“閣”的本義含有“使物止”的特征,發(fā)展出動詞意義“把某物放到板架等上面”。《漢語大詞典》動詞義項“⑩安放[11]擱置;停綴[12]含著,不使流下”可以合并為一個義項。而且,合并以后對配例的解釋更通達(dá)。如“閣幞頭”“天寒林深山石惡,行人舉頭雙淚閣”都就等于“擱置”義。[1]
再看“閣”名詞義項與動詞義項之間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名詞義項“樓閣”對應(yīng)著動詞義項“建閣”,“擱置物品的板架”對應(yīng)兩個動詞性的“架起,支撐”“擱置;停綴”義。①另外,“閣”特殊用法方面,“閣”最后一個義項參見“閣閣”釋義條?!稘h語大詞典》“閣閣”釋義:①扎縛牢固整齊貌?!对姟ば⊙拧に垢伞罚骸凹s之閣閣,椓之橐橐?!泵珎鳎骸伴w閣,猶歷歷也?!敝祆浼瘋鳎骸伴w閣,上下相乘也?!瘪R瑞辰通釋:“《傳》云‘閣閣猶歷歷’者,謂束板歷碌之貌?!雹谙舐曉~。像蛙鳴聲或皮鞋聲等。明唐寅《步步嬌·夏景》曲:“閣閣蛙鳴池塘?xí)裕婧慑X小?!鼻鍑?yán)如熤《三省邊防備覽·策略》:“蛟將起時有聲閣閣似雉鳴而較閎?!泵┒堋蹲右埂罚骸案吒ば曢w閣地由外而來,在廂房門邊突然停止?!盵1]16916義項①配例“約之閣閣,椓之橐橐”中,動詞“約”與“椓”相對,“閣閣”與“橐橐”相對,《漢語大詞典》“橐橐”釋義:“象聲詞。多狀硬物連續(xù)碰擊聲?!对姟ば⊙拧に垢伞罚杭s之閣閣,椓之橐橐。”[1]6375毛傳提到的“歷歷”是象聲詞,馬瑞辰注中的“歷碌”指車輪發(fā)出的聲響,“閣閣”是對聲音的模擬。CCL有語料中,早期文獻(xiàn)如《詩·小雅·斯干》“閣閣、橐橐”均表擬聲。此后直至明代,語料庫中未見文獻(xiàn)例證。明代例如《萬歷野獲編》:“閣閣一聲,如擊木魚……”?!毒劳ㄑ浴贰奥穆曢w閣”。清代例如《隋唐演義》“閣閣有聲”、《賓退隨筆》“聞爾閣閣”。在這當(dāng)中,表示蛙鳴之聲為主要的用法。如“蛙閣閣”“蛙聲閣閣”。后世文獻(xiàn)中,“閣閣”表示“蛙鳴聲”以及一些與此有些相似的聲音。如《后漢演義》“聞火爐下有蝦蟆聲,閣閣亂鳴?!薄肚迨犯濉罚骸奥勛銚舸查w閣?!本C合我們所調(diào)查到的這些材料,本文認(rèn)為,現(xiàn)有詞典對“閣閣”的釋義有些窄,修改為“象聲詞,像蛙鳴聲、木魚聲、皮鞋聲等脆清頓挫之聲”是比較合適的。進(jìn)一步,調(diào)整“建閣”“古代中央官署名”等動詞、名詞義項的順序,以便更好顯示詞義發(fā)展的脈絡(luò)。本文研究對“閣”的釋義提出調(diào)整,提出優(yōu)化的建議。
表1 “閣”的釋義建議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