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你的全世界走過,只為尋找人間最后一片凈土。讓疲憊的心在一隅清凈中靜靜安放,是我三十年做的同一場夢。
夢回故鄉(xiāng),藍天白云,雪山草地,我是草原上一個快樂的牧羊女。著一身艷麗的長袍在開滿鮮花的山坡上奔跑,迎大漠孤煙唱嘹亮的情歌,在遼闊無邊的草原上和相愛的人一起策馬揚鞭。
深夢如漪,不能釋懷。我認定,我的前世,一定與雪山草原有過一段不解之緣。今生,我一定要赴一場約,此念,長久依依。
大漠孤煙太遙遠,我等不起。于是在那個索瑪花開的季節(jié),我用半天車程,滿懷激情奔你而去。于是,遇見香格里拉。
2
遇見香格里拉,遇見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藏語稱“絨贊卡瓦格博”。神山中的神山,藏民心中至高無上的精神高地。一座要用心去仰望的山。
傳說卡瓦格博曾是當?shù)匾蛔鶡o惡不作的妖山,密宗祖師蓮花生大師歷經(jīng)八大劫難,驅(qū)除各般苦痛,最終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從此,皈依佛門。做了八大神山之首,統(tǒng)領(lǐng)眾神山,維護自然的和諧與寧靜。
藏族認為,每一座高山的山神統(tǒng)領(lǐng)一方自然,而卡瓦格博則統(tǒng)領(lǐng)整個自然界之所有。
轉(zhuǎn)山時連一句不敬的言語都要避諱的圣地,卻偏偏有人要選擇征服。十五年九次嘗試失敗,經(jīng)歷了令人痛心的山難之后,人類選擇了放棄,梅里雪山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座明令禁止攀登的山。
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人,在大自然里如同一粒塵埃,卑微渺小。
我不信佛,但面對卡瓦格博,我肅然起敬,頂禮膜拜。
3
遇見香格里拉,遇見松贊林寺
松贊林寺,噶丹·松贊林寺,又稱歸化寺。云南規(guī)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康區(qū)有名的大寺院之一,川滇一帶的黃教中心。在整個藏區(qū)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小布達拉宮”。
依山而建的古堡,院外圍筑橢圓形城垣,從格局看就非常象布達拉宮。只是比布達拉宮小一些。
拾級登臨,寺院建筑金碧輝煌,鍍金銅瓦熠熠生輝,殿宇寶角獸吻飛檐,主殿威嚴而華美。
殿中供奉諸多佛像,佛前的酥油花驚世絕倫,壁畫雕飾精美琳瑯。
一座寺院,集藏族造型藝術(shù)之大成,實至名歸的藏族藝術(shù)博物館。
在大殿前的臺階上,心懷敬意聆聽藏文化學(xué)者講述藏傳佛教,講天葬,講佛教的給予快樂。
我不是佛教徒,但我十分認同佛教勸人向善和給予永遠比索取快樂的理念。
如果一個人真的可以放下一些東西,學(xué)會心懷善念去給予,世間的煩憂就去了大半。
4
遇見香格里拉,遇見白水臺。
納西語稱白水臺為“釋卜芝”,意為逐漸長大的花。這花,一長就是幾萬年。
碳酸鈣溶解于泉水流淌而形成的自然奇觀。千萬年的積淀形成的臺幔,自下而上,一臺臺,一層層,堆云凝雪,純白如脂,瑩潤如玉,纖塵不染。
宛若片片斜月散落人間,又似層層梯田遺落山野。所以有了“仙人遺田”的美稱。
丁巴什羅,納西東巴教最早的傳播者,被后世奉為東巴教祖師。因在此修煉成道,白水臺被人們奉為東巴道場,東巴教的發(fā)源地。
他與門徒用象形文字撰寫東巴經(jīng),經(jīng)過千百年的豐富和發(fā)展,成了納西族古代文化的瑰寶,創(chuàng)造了與甲骨文異曲同工歷史文明,
白水臺,流淌的是文化。積淀的是文明。
5
遇見香格里拉,遇見獨克宗古城。
獨克宗,一座璀璨的城池,八瓣蓮花的建設(shè)布局里暗藏對佛的敬意。
就地取材的白色粘土在建筑上打造出月光一樣的色彩。獨克宗的藏語發(fā)音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白色的石頭城”,一是“月光之城”。
歷史長河里,它是云南馬幫進藏的第一站,它是雪域藏鄉(xiāng)和滇域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它是川藏滇地區(qū)經(jīng)濟貿(mào)易的紐帶。
一千三百年的歷史,千年的老城,茶馬古道,留不住時光,留下了魂,漸行漸遠的馬鈴聲,悠悠流淌的馬幫文化是一個個撲朔迷離又真實存在的傳奇。
沒見過真正意義上完整的古城,我來,她走了,2014年的一場大火,火燒連營燒毀的不只是100 多棟老房子,還有古城長長的記憶。一個多億有形資產(chǎn)的損失,有價。永遠消失的文化遺存。無價能估。
鳳凰涅槃后的重生,修舊如舊的建筑,很美。千年之后,相信一樣能承載起這份時代的重托,迎來獨克宗古城更加美好的未來。
與之遙相呼應(yīng)的是奶子河邊,一座山頂上建立的“尼旺宗”,“日光城”,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日月同輝”現(xiàn)今留給我們的,只有傳說。
萬千游客奔你而來,安放靈魂過于奢侈,求得在你懷里的片刻安寧,已心滿意足。
6
遇見香格里拉,遇見普達措。
“普達”是梵文音譯,與布達拉宮的“布達”同意,都是普度眾生到達彼岸之舟的意思。
屬都湖,“屬都”也是藏語,奶酪如同石頭一樣結(jié)實,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比喻。用石頭形容奶酪優(yōu)質(zhì)堅硬,香氣濃郁,口感醇厚。
第一次轉(zhuǎn)湖,入鄉(xiāng)隨俗,按順時針方向走一圈,為自己祈福。
碧塔海,相傳天女梳妝時不小心掉落了鏡子,破碎形成了許多高原湖泊,碧塔海就是其中一塊鑲有綠寶石的鏡片。
六七月,千萬株杜鵑一起開花,開成一片花的海洋,花瓣飄落湖中,讓魚兒沉醉?!岸霹N醉魚”成了傳世奇聞。
樹長滿“胡子”,灰綠色的絲狀物是“松羅”,與雪山上的雪茶同屬一個家族,它對環(huán)境近乎苛刻的要求,成為這片人間最后的凈土“孤獨的守望者”。
7
遇見香格里拉,遇見伊拉草原
我不要無邊無垠的草原,望不到邊讓人心生迷茫和空洞,無端生出無依無靠的無助感。伊拉草原,眼前的遼闊和天邊的安穩(wěn),對我而言,剛剛好。
盛夏的依拉草原溫潤涼爽,草坡宛如碧波蕩漾的海,數(shù)不清的鮮花,紅的、黃的、粉的、紫的、白的……五彩斑斕,爭奇斗艷。
與草原水乳相融納帕海,三十多平方公里的高原濕地,是眾多珍稀候鳥的棲息地,伊拉草原的魂魄所在。山背后的湖,是它的藏語意譯。
奶子河、那曲河,幾十條彎彎曲曲的河流匯集在一起,滋養(yǎng)得美麗的伊拉草原水草肥美,云南最大的春季牧場,五月,很多地方草才萌芽,伊拉草原早已綠草茵茵,鮮花滿地。
雨季來臨,充足的雨水補給,大部份草原被湖水覆蓋成為海,雨水收了,湖水退去,變成了草原。雨季里富余的湖水,西北面的辛苦雅拉雪女山麓,有天然落水洞,水流經(jīng)過溶洞,從尼西湯滿河排出,流入金沙江。
秀麗的納帕海、美麗古老的依拉村,“高原仙子”黑頸鶴翩翩起舞,悠閑的牦牛,潔白的羊群。一幅靈動的山水,潔凈,安寧,人間仙境。
8
遇見香格里拉,遇見牦牛和格?;?/p>
牦牛,因驚人的負重能力和耐苦,耐寒、耐饑、耐渴的本領(lǐng),對高山草原極強的適應(yīng)性,成為高原人家最普遍的家畜,成為人類頑強生存的支柱。
它的存在,讓人跡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間盆地、高寒草原成為人類美麗的家園。
格?;ㄓ址Q格桑梅朵,藏語里的美好時光和幸福。
格?;ǖ膩須v有太多傳說,它是治病救人的神草,它是掌控人間疾苦和幸福的天神,是雪蓮花的妹妹,還是蒙軍入藏時忽必烈?guī)Щ夭菰摹笆⑹乐ā薄?/p>
之前我狹隘的認為,格?;ň褪且环N植物,具體到那種學(xué)名為波斯菊的植物。
到藏區(qū),我才知道,格桑花,格桑梅朵,泛指高原上所有生命力最頑強的野花。波斯菊、金露梅、狼毒花、高山杜鵑、雪蓮等等。
格?;ǎ鳛橐环N頑強不屈的精神意念存在于人們思想之中,是象征愛與吉祥的圣潔之花,是所有美好情感的表達。
牦牛和格?;ǎ畹亩际且环N精神。
9
遇見香格里拉,遇見虎跳峽。
虎跳峽,世界上最壯美的大峽谷之一,因“險”聞名天下。
從青藏高原一路奔襲而來,湍急的金沙江在麗江石鼓鎮(zhèn)拐了個彎,忽然掉頭北上,從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之間硬生生擠開一條縫,奔涌而出,形成了壯觀的金沙江大峽谷。
驟然收窄的江面,讓江水失去了之前的溫婉平靜,變得怒不可遏,借勢短距離216 米的落差,連跌7 個陡坎,狂馳怒號,如虎長嘯,驚心動魄。
最窄處只有30 米的江面,相傳老虎可以蹬踩江中的一塊巨石,跳過金沙江。得名虎跳峽。
峽谷之上,陰雨中的哈巴雪山恰似一幅水墨畫,相機鏡頭永遠容不下一個完整的畫面,一束陽光從一團烏云中掙脫,照亮了落水洞幽暗的深淵,撞碎的浪花閃現(xiàn)出七色的彩虹。跌落的水流瞬間成齏粉,白花花一片似云霧翻騰,發(fā)出震耳欲聾回響。
撲面而來的風涼颼颼的夾雜著水霧,仿佛老虎剛跳過去,還把威風凜凜的長嘯留在澗底。
10
遇見香格里拉,遇見經(jīng)幡和尼瑪堆
經(jīng)幡,又叫風馬旗。是藏區(qū)僧俗信眾精神世界與神靈交通的一種媒介物。象征著天、地、人、畜的祥和。
牧民們在剛搭好的帳篷上系拴風馬旗,是為了求得逐水草而遷徙的福佑;朝圣者跋涉荒漠扛著醒目的風馬旗,為的是祈求旅途平安;江畔湖邊人們遍插風馬旗,顯示著對水神的敬畏;生活在崇山峻嶺的人們高懸風馬旗則是對山神的供奉。
經(jīng)幡每隨風飄動一次,就如同誦一遍經(jīng)。將祈愿和祝福傳達給神靈。
經(jīng)幡和風馬旗的區(qū)別:風馬旗的寓意是保護一個地方的安寧祥和,抵御妖魔入侵。經(jīng)幡是祈求福運,消災(zāi)滅殃。
尼瑪堆也叫“神堆”,石頭壘成的“祭壇”。尼瑪石刻,是藏民刻在石頭上的理想、追求、情感和希望。自然的石頭承載了具體的愿望,有了生動的形象和靈氣,堆集刻寫了朝拜者的朝佛心愿。
看不懂文字,但我知道表達的都是美好。不知道圖案的意義,但眼里都是唯美的畫面。這種融雕刻和繪畫于一體的古老藝術(shù)讓我覺得。人有信仰是一件幸福的事。
香格里拉和所有藏區(qū)一樣,有人煙的地方就有經(jīng)幡和風馬旗,就有尼瑪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