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伊玲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湖南長沙 410004)
《易經(jīng)》原本是一部占卜書籍,主要是通過應用占卜的手段來解除人們心目中的疑惑。人們但凡是需要通過《易經(jīng)》來解決的問題都是一個復雜的未知數(shù),應用《易經(jīng)》也僅僅是能夠從大體上來推算出問題的大概,無法就問題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兑捉?jīng)》所蘊含的深厚文化是人們思考和解決一切問題的重要源泉,在應用《易經(jīng)》的時候天廚先民應用語言表情達意的超高藝術水平,且《易經(jīng)》中凝聚了先民的思想智慧,內涵涵蓋范圍廣泛,包含了哲學、文藝、經(jīng)濟和政治等方面的內容,對世界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了十分深刻的影響。
《易經(jīng)》在表達的時候充分注重展現(xiàn)語言的功能和價值,認為言辭具備強大的社會感染力,能夠讓遠方前來的人感受到強烈的內心感應。語言作為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語言本身的功能也往往具備兩面性的特點,為此在使用語言的時候需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范,確定言語表達的基本態(tài)度和原則。
在諸子百家中,儒家、法家都十分注重道德秩序的維護,其中,儒家對社會規(guī)范和秩序的重視開始滲透到語言層面,先哲們在語言的使用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認為在使用語言的時候要始終秉承誠實、信譽、謹慎的態(tài)度。
在英文翻譯《易經(jīng)》的時候需要注重考慮到卦中含有大量的押韻古詩和歌謠,總體上呈現(xiàn)出押韻的特點,這些押韻的長短句會根據(jù)所要表達的內容來發(fā)生變化,并將頭韻、尾韻、諧韻和疊音等修辭手法進行應用,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先民的語言表達方式呈現(xiàn)出句子和諧的特點。
在中英翻譯的時候需要注意押韻。比如“潛龍勿用”、“見龍在田”等?!兑捉?jīng)·乾卦》爻辭“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翻譯模式可以將以上的話做出如下的翻譯“天道啊,原始,亨通,和諧,貞正/剛出生的蛟龍啊,你要隱忍潛伏/然后顯現(xiàn)在田野上,等待大事將要成功/你終日自強不息,白天黑夜始終保持警覺的狀態(tài),逢兇化吉/你跳躍騰飛或者退隱在深淵。審時度勢安然無恙/終于飛騰上高天,去成就偉業(yè)/不要飛的過高,不然就會悔恨悲戚/看群龍無首,必將大吉大利”這些經(jīng)過翻譯的短小詩集鏗鏘有力、充滿節(jié)奏,可以按照現(xiàn)代英語詩歌的形式進行翻譯,但是在真正翻譯的時候很少有人做到這一點。按照詩歌的押韻模式可以將這首詩做出如下的翻譯:“Heaven's way, primordial, prosperous, harmonious, chastity/just born flood dragon, you must endure to lurk/then appear in the field, waiting for great things to succeed/you are constantly striving to become stronger all day long, always alert day and night, to land on your feet/you leap or retire into the abyss. Judge the situation safe and sound/finally fly to the sky, to achieve great things/don't fly too high, or you will regret/see no leader, will be very good”。
中文和英文是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兩種語言,各自有著獨特的民族文化特點。英漢語言是兩種不同的語言體系,在詞匯和語法層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對翻譯也會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特別是《易經(jīng)》作為遠古時期的語言形式,和現(xiàn)代漢語存在差異,想要更好地翻譯《易經(jīng)》,需要相關人員能夠深入了解中英文翻譯語言特點和不同時期中國所應用的語言特點。
在翻譯這部作品的時候除了需要正確理解古漢語的原有意義,還需要在句子結構方面注意英語表達的句型特點,也就是說原文應用簡短的漢語,在翻譯的時候需要應用英語常用的帶從句的樹形長句進行表達,并在翻譯的時候還需要密切關注句子之間的邏輯性。
比如在《鼎》卦“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這句話講的是鼎器的耳部發(fā)生了變異,插杠的舉移途徑遭遇了堵塞,野雞羹不得獲食;待到陰陽調和的雨出現(xiàn)才能夠消除悔恨,最終將達到吉祥的情況。英文翻譯為:“The ear of the tripod changed, and the lifting and moving way of the pole was blocked. Wait until the Yin and Yang harmony of the rain to be able to eliminate regret, will eventually reach the auspicious situation.”再比如《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根據(jù)英語習慣可以翻譯為“Bandit I beg tong meng, tong meng beg me” 。
在中國古代,人們在自己的生產(chǎn)勞作中以形象的思維創(chuàng)造出了不朽的象形文字,并應用象征的比喻修辭手法來解釋了六十四卦象,這種表現(xiàn)充分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先民高超的文學描寫智慧。中國古代民眾不僅僅是智慧的哲學家而且也是文學家,應用詩人的想象力將六十四卦演繹成內涵豐富的經(jīng)文,并為后來詩經(jīng)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支持。
在《易經(jīng)》中的立象以表達意念為主要特點,易像中包含了六十四卦的卦畫像和卦的文字像,在這種輔助作用下《易經(jīng)》中的義理才被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由此可見,《易經(jīng)》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最早是中國先民仰望天象、俯察地象所創(chuàng)作出的能夠描述自然現(xiàn)象的八卦象,之后將這一卦象不斷擴展,代表世間萬物。如《井》中的卦象征的是水井,并賦予了水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內涵?!毒坟跃湃錇椤熬筒皇常瑸槲倚膼拧笨梢苑g為:井中已經(jīng)除污,但仍然沒有人來取水飲用,使人心中生悲傷。可以來汲水使用,君王賢明是大家共同的福氣?!癟he well has been decontaminated, but still no one to drink water, which makes people sad. To draw water and to use it, a wise king is a common blessing”。
中西方翻譯的核心是思維差異,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象思維,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邏輯思維。東方注重感性,西方注重理性?!兑捉?jīng)》是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源頭,這些差異在《易經(jīng)》的翻譯中有著十分充分的體現(xiàn)。另外,文化是語言的內涵,在翻譯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尊重文化。在《易經(jīng)》中“龍”是生命力的代表,而在西方龍是邪惡的代表,因而《易經(jīng)》的英譯版本會將龍翻譯為“Dragon”。
綜上所述,《易經(jīng)》對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和文化傳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易經(jīng)》的翻譯,需要相關人員強化對《易經(jīng)》內涵的理解,并著重研究《易經(jīng)》和中國古代文學詩歌的關系,仔細剖析易經(jīng)背后的詞句含義,從而確?!兑捉?jīng)》的英文翻譯更符合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