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郡
(唐山市樂亭縣第三實驗小學,河北唐山 063600)
素質教育背景下,學校和家長非常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生音樂教學也獲得了更大的重視,家長和學校都希望學生能夠在各個方面有所成。在這一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方式也在不斷變化,但很多學校仍會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開展課堂教育,這對于學生各個方面的發(fā)展都非常不利。小學生目前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社會關注的重點內(nèi)容,要想加強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教師就需要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特點使用科學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能夠在興趣愛好下進行知識的學習,保證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
目前,小學音樂教學上課仍存在灌輸式教學方式,這種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會讓學生產(chǎn)生任何興趣,課程進行中,教師僅僅采用簡單的教學唱歌和學生合唱模式進行教學,甚至有的教師將音樂課上的歌曲教學直接變成了音樂播放課程,這會對小學音樂教育質量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學生在音樂課上不進行互動,教師不重視相關音樂知識的教學及拓展,導致學生失去音樂學習興趣,最終使得音樂教學質量嚴重下降。
和其他應試科目進行比較,音樂課程缺乏一定的自由性,很多學生嚴重缺乏音樂學習興趣,在音樂課程學習中,不具備較強的參與熱情,在教學中要想開展興趣教育非常困難。音樂教學中,需要學生將藝術欣賞能力發(fā)揮出來,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及其他因素,很少會接觸到藝術,更不懂得藝術,對于音樂藝術的鑒賞毫無基礎,這導致學生對音樂這門課程嚴重缺乏理解,學生很難融入到課堂中,最終對音樂課堂喪失興趣,對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產(chǎn)生影響。
在音樂課程講解中,很多教師并不會對先進的教學技術進行使用,只是進行簡單的講解,教師將音樂的基本內(nèi)容講解完成之后,并不會對相關的音樂知識進行普及,更不會對學生音樂知識的了解程度進行調查,學生僅僅是表面上了解了音樂知識。出現(xiàn)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為教師和學校對音樂教學的不重視,教師一味地灌輸式教育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并不會有很大的幫助。此外,學生平時學習壓力較大,將音樂課堂當做一個放松心情的課堂,很難對音樂知識進行深入性了解,更在意音樂課堂上能否“玩”,這也是教師音樂知識教學難以有效開展的一大原因。
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及學生在教學中處于被動位置是一種典型的主次不分現(xiàn)象,主次不分明導致教學方式出現(xiàn)了變化,仍使用教師慣用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不敢在課堂上和教師進行溝通,學生在聽課中也不能學習到自己想要了解的重點,更不能在課堂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及興趣的培養(yǎng)都會產(chǎn)生非常不利的影響[1]。
在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當中,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未能開放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在教學中未能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僅僅將音樂教學局限在課堂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很難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更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在教學中,學生和教師之間不能有效互動,導致音樂課堂教學非常無味枯燥,學生在實際教學中很難感受到音樂獨有的魅力。
要想將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教師就需要進行教學方式及理念的改變,教師和學校應該重視音樂教學,對音樂課的學習課時進行合理有效的安排,不能讓其他科目隨意占課。音樂教師也應該將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讓學生能夠在音樂教學中感受到教師的熱情。教師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規(guī)定,從學生興趣愛好出發(fā)進行教學計劃的設計,將音樂課堂的趣味性加強,進而對學生音樂興趣進行刺激。除此之外,學校還需要進行音樂教學培訓活動的組織,將教師之間的交流及互動加強,讓音樂教師能夠在教學之外獲取更多的音樂知識,讓教學經(jīng)驗更加豐富,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將學習意識加強,在空閑時間多多進行自我學習,讓教師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能夠不斷提升,對學生進行更加有效的指導[2]。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將以生為本基本理念融入到音樂教學課堂中去,教師要改變自己在課堂中的定位,變?yōu)檎n堂的引導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并且教師需要讓學生感受到這種地位變化。小學階段進行音樂課堂的開設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對音樂產(chǎn)生興趣,在音樂的學習當中能夠全部投入進去,提升審美及藝術能力,讓學生綜合發(fā)展。教師還需要和學生建立和諧友好的關系,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能夠在發(fā)展中關注并重視到自己的個性特點。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音樂魅力的探索,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例如,教師在進行《唱著跳著走近你》這首歌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這首歌曲的基礎上對歌詞進行改變,并將自己改編的歌曲唱出來,使用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僅能夠將所學的歌曲掌握,加強學生主動性及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
音樂教育和其他學科相比具備一定的特殊性,學校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教師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不同年級需要匹配不同的音樂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yè)的音樂教學。師資力量是音樂教學各項活動開展的重要基礎,教師不僅僅需要重視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還需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各項能動性的培養(yǎng),這對于音樂教師本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及知識技能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要讓學生真正學習到知識。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活動很難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合理的師資配置才能夠將學習的針對性加強,教師才能夠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學習。除此之外,學校還需要根據(jù)教師教學能力及學校發(fā)展定期性給予教師一定的外出學習機會及教師交流機會,讓教師在學習中能夠提升音樂知識儲備,還能夠加強自身教學經(jīng)驗,更能夠提升教師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才能在教學中讓學生跟著自己的腳步進行學習,讓學生掌握不同的音樂技能,與此同時,在和其他老師的交流當中,還能夠更新時代觀念,和學生保持同種思維模式,加強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這能夠在教學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學習興趣則能夠被激發(fā),開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在音樂課堂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3]。
小學音樂教學對學生未來思維發(fā)展及未來成長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在教學實際中加強自我反思,跟隨時代發(fā)展更顯教育觀念,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跟隨老師的腳步進行音樂知識的全面有效學習,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音樂素養(yǎng),讓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興趣,同時還可以在教學中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對于學生未來發(fā)展也有著間接影響。